嘉峪关东方百盛几点关门

我们爱你啊中国2023-04-16  29

嘉峪关东方百盛一般是每天上午9点开门,晚上9点关门,但是有时候会根据情况有所调整,比如节假日或者其他特殊情况,嘉峪关东方百盛会根据实际情况做出调整。所以,您最好在购物前先拨打嘉峪关东方百盛的客服电话,以确定当天的营业时间。

嘉峪关城楼始建于明朝,这和很多人的印象有所出入,以为是汉朝就有,实际上自秦朝开始就有修建长城,汉朝达到了第一个高峰,但是汉朝嘉峪关并不是重镇,也没有城楼。

一直到明朝,冯胜在驱逐鞑虏后决定在此建城。嘉峪关始建于明洪武五年(1372年),由内城、外城、罗城、瓮城、城壕和南北两翼长城组成,全长约60千米。

嘉峪关景区的门票由三部分构成,一个是关城,这是最主要的游览部分,一个是第一墩,是明长城的起点,还有一个是悬壁长城。在没有开车的情况下比较麻烦,我去了两个景点一个是第一墩,一个是关城,由于时间关系没有去悬壁长城,全部转下来得一天。

第一墩就是长城建造的第一个墩台,这个景区就两个点,一个是地下展览馆,一个是保存到现在的墩台,当然能保存到现在也就是个土台子了,因为风大风化的比较严重。

嘉峪关的长城关城以东以西各有一部分,以西的一部分因为比较明显所以叫“明墙”,以东的一部分比较隐蔽所以叫“暗壁”。

我原来还比较疑惑为什么第一墩是在这个地方修建的,现场看了以后发现这是在讨赖河东侧的悬崖上修建的,讨赖河峡谷两侧悬崖峭壁,可以作为防守的屏障。古代的防御系统非常严密,在主城墙旁边往往还有堑壕、尖刺等防御设施。如下图

第一墩旁边还有个影视城,这个没啥意思。去完第一墩就去了关城。这里要吐槽一下,由于交通不便利,只有打车让司机等你,全程光车费就得100,有条件的还是开车去比较方便。

如果大家去过一些影视基地,或者说一些大型的仿古建筑,再来嘉峪关感觉没什么,但是换个角度来思考这是明朝留下的古迹,基本没有怎么大修,百分之七八十都是原汁原味的,这就让人感觉很了不起。

关城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内城,一部分为外城。我们的参观路线是从外城进入。

外城一般是住戍边居民的所以城墙并不高大,但是面积比较大。

外城穿过后就是雄伟的内城了,内城城墙高度有八米多,我们平时经常在电视、海报上看到的就是内城的城墙。内城两侧还有东西瓮城,西翁城前面还有个罗城,我们顺着游览路线说。走过内城,就到了文昌阁这是古代办理通关文书的地方,后边是关帝庙和戏台。

过了这几个地方就是东瓮城的外门朝宗门,进去就是瓮城。

瓮城这个确实是中国人智慧的结晶,算是城中城,把攻城的放进来以后可以瓮中捉鳖,以逸待劳,大量杀伤敌人。

瓮城进来是光化门,这是内城的东入口。

光华门上面有个阁楼,上书天下第一雄楼,非常的大气,也是关城的标志性建筑。

关城内有一个游击衙门府和一个校场。可以看到关城内原来是驻扎军队的地方,是嘉峪关守卫的核心,游击将军府原来是驻城将军办公和生活的地方,只是这些建筑已不存在,现有的是八几年修建的。

内城的城墙很宽,在上下城墙的时候还有马道。可以很方便的运输防守物资。

顺着城墙一直转一圈就到了西瓮城,和东瓮城是对称的,一摸一样的。值得一提的是西瓮城前面还有个罗城。

罗城和内城的城墙是分开的,仅有一段矮墙相连,中间不能通行。

罗城的城楼上上书嘉峪关三个大字,非常的壮观。城墙下的门洞里,是原汁原味的明代条石,可以看到有深深的车辙印,所以可以想像古代嘉峪关的贸易还是非常繁华的。

游览到这可以说基本上把关城游览完了,地方不大但是作为古代的军事重镇,还是非常的震撼和游览的。历经了600多年能保存这么完整,可以想象当初的施工质量是多么严格。最后临出门去了嘉峪关长城博物馆,我觉得收获还是比较大。看到了本地出土的一些文物,尤其是嘉峪关本地出土的魏晋时期砖画,艺术价值很高。对历朝历代的长城做了集中介绍。了解了长城建设是因地制宜的,在沙漠、隔壁地区基本采用夯土和草席粘土的方法,在山上,比如我们看到的八达岭长城,基本采用石头。这个博物馆推荐大家看一下。

悬臂长城因为时间关系没有去,确实是个遗憾。

一。嘉峪关长城

嘉峪关,是明代万里长城的西端起点,是明代长城沿线建造规模最为壮观,保存程度最为完好的一座古代军事城堡,是明朝及其后期各代,长城沿线的重要军事要塞,素有“中外钜防”、“河西第一隘口”之称。

嘉峪关位于河西走廊中西结合部(中部偏西),距今已有631年的历史。它比山海关早建九年。明初,宋国公、征虏大将军冯胜在班师凯旋途中,选址在河西走廊中部,东连酒泉、西接玉门、背靠黑山、南临祁连的咽喉要地——嘉峪塬西麓建关。关城始建于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历时168年,于公元1540年建成完工。正如史料《秦边纪略》所记:“初有水而后置关,有关而后建楼,有楼而后筑长城,长城筑而后可守也”。嘉峪关关城布局合理,建筑得法。关城有三重城郭,多道防线,城内有城,城外有壕,形成重城并守之势。它由:内城、瓮城、罗城、城壕及三座三层三檐歇山顶式高台楼阁建筑和城壕、长城峰台等组成。内城是关城的主体和中心,其周长640米,面积2.5万平方米。内城东西二门外,都有瓮城回护,面积各有500余平方米。瓮城门均向南开,西瓮城西面,筑有罗城,罗城城墙正中面西设关门,门楣上题“嘉峪关”三字。关城内现有的建筑主要有游击将军府、官井、关帝庙、戏台和文昌阁。

嘉峪关关城依山傍水,扼守南北宽约15公里的峡谷地带,该峡谷南部的讨赖河谷,又构成关防的天然屏障。嘉峪关附近烽燧、墩台纵横交错,关城东、西、南、北、东北各路共有墩台66座。嘉峪关地势天成,攻防兼备,与附近的长城、城台、城壕、烽燧等设施构成了严密的军事防御体系,又被誉为“天下第一雄关”。

[编辑本段]嘉峪关文化遗产

长城文化遗产“万里长城——嘉峪关”: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地名录》,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嘉峪关是明代万里长城的西端起点,也是明代万里长城沿线保存最为完好、规模最为壮观的古代军事城堡,有“天下第一雄关”之美誉。“万里长城——嘉峪关”初建于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由内城、外城、罗城、瓮城、城壕和南北两翼长城组成。嘉峪关长城由西长城、东长城和北长城三部分组成,全长约60公里。长城内外城台、墩台、堡城星罗棋布,共同构成了嘉峪关完整的军事防御体系。※嘉峪关游击将军府:也称游击衙门,初建于明隆庆年间,是明清两代镇守嘉峪关的游击处理军机政务的场所。嘉峪关游击将军府陈列分为两个部分。前院以议事厅为中心,着重展示古代游击将军及文武官员指挥御敌、签发关文等情景。后院是游击将军及家眷生活的场所,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游击将军及其眷属的生活场面。陈列形式既朴实又具有一定的观赏性、趣味性。※长城第一墩:古称讨赖河墩。公元1539年由肃州兵备道李涵监筑,它是明代万里长城自西向东的第一座墩台,是明代长城的西端起点。墩台北距关城7.5公里,矗立于讨赖河边近56米高的悬崖边上,可谓:“天下第一险墩”。依托古墩台兴建的文物景区,东临酒泉,西连荒漠,北依嘉峪,南望祁连。景区包括讨赖河墩、地下谷、观景平台、滑索、吊桥、“醉卧沙场”雕塑群、“中华龙林”等功能区。景区以长城文化和丝绸之路文化为内涵,以戈壁风光和西北民俗风情为基础,是一处观光、探险、休闲、娱乐的好去处。※悬壁长城:明嘉靖十八年(公元1539年)由肃州兵备道李涵监筑,此段长城从关城东闸门边的角墩起向北延伸至黑山山腰,全长7.5公里。山腰长城约750米,陡峭直长,气势雄伟,垂若悬臂,故有“西部八达岭”之称。二、古代岩画石关峡是嘉峪关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这里是中国古代丝绸古道兴亡更替的见证。石关峡内的黑山岩画是我国西北地区的摩崖浅石刻画,其时代为战国,它是我国北方地区时代最早、距离城市最近的岩画,是1989年甘肃省人民政府公布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也是嘉峪关的一处重要的文物古迹。岩画主要分布在西北距嘉峪关市14公里处的黑山之中,共有岩画150余幅。岩画内容丰富,题材广泛,有动物、狩猎、舞蹈、操练、庙宇、古文字等,黑山岩画对于研究西北地区远古社会的民族、宗教、生态、自然环境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价值,是中国西部地区岩画的代表之一。三、古墓葬文化“果园——新城魏晋墓群”是2001年国务院公布的全国第五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嘉峪关魏晋砖壁画墓是“果园——新城魏晋墓群”的一部分,位于嘉峪关市区东约18公里的新城镇,在这里分布着魏晋时期的古墓葬千余座,素有“地下画廊”之称。古墓葬出土的660余幅彩绘砖壁画,真实描绘了中国魏晋时期河西走廊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诸方面的状况,其内容包括牧畜、农耕、兵屯、狩猎、营垒、出行、驿传、宴乐、舞蹈等。这些砖壁画是研究魏晋时期西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民族、民俗等的实物资料。绘画笔法简练,画技高超,其绘画内容在美术领域填补了我国魏晋时期绘画史上的空白。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3552339.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