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自由行有哪些必去景点

台湾自由行有哪些必去景点,第1张

台湾攻略:必去的10个景点

1.参观世界四大博物馆之一的台北故宫博物馆

台北故宫博物内有70万件藏品堪称中国文化艺术之宝,据说一个人看完需要30年的时间!最出名的是西周镇宫之宝“小白菜”,进去直奔3楼就能看到哦~建议游玩时间:半天

门票:

1、普通票新台币160元;台湾岛外学生持学生证明者新台币80元

周六夜间开馆一律免费。

开放时间:故宫展览馆:9:00——17:00,周六夜间开放17:00——20:30。全年无休。

2. 去台北诚品书店看书也看美女

诚品书店是台湾最大的连锁书店,成立于1989年,第一家店位于台北市大安区敦化南路,以“24小时不打烊”的方式营业,吸引了不少夜猫族深夜逛书店,也成为台北市重要文化地标,去诚品书店首选也是这家总店哦!

地址:诚品敦南店位于台北市大安区敦化南路一段245号,最近的捷运车站是捷运忠孝敦化站。

游玩时间:看心情,1-2小时

3.到九份山城,走过千与千寻的小镇

据说宫崎骏的《千与千寻》中的布景很多灵感都来自于九份,片中活色生香的街景儿就是以九份老街为原形的。侯孝贤导演的《悲情城市》就是在九份实地取景的。还有诸多影视剧女星在此拍写真,婚纱摄影也都喜欢选这做外景地,是摄影爱好者的必去之地。九份的主要景观。 聚集在基山街,它是九份最热闹的街道,土小吃芋仔蕃薯、九份第一家茶坊及九份文史工作室都设置于此。

九份的傍晚最迷人,虽说这凌乱的建筑显得拥挤了点,不过这却是九份最具特色的景观。

著名的美食:例如芋圆,除了原有的地瓜、芋头口味之外,还有特别的抹茶、芝麻及山药口味,冷热皆宜;香弹可口的芋粿巧;咸甜适中的草仔粿,内含饱满萝卜丝与虾的草仔粿;红糟肉圆则是以传统古法制作内馅,搭配上软嫩的外皮与特调酱料;此外还有黑糖麻糬、豆腐乳、无铅土皮蛋等美食。

游玩季节:四季皆宜,建议游玩半天至一天

首页/台湾分享/收藏

台湾攻略:必去的10个景点必做的10件事

目录:

1、台北地区:台北、基隆、九份

2、台中地区:阿里山、日月潭、清静农场、花莲

3、台湾东南:高雄、垦丁

台湾可以玩的地方太多了,自由行有各种各样的玩法,一次去难免会有遗漏。在无数个大大小小的景点中,根据景点的质量、名气和旅客们的真实反馈,给大家挑选了一下有哪些必须要体验的,没有去过就不好意思说来过台湾哦!

适宜旅游时间:全年,最佳旅游时间9月至11月,这几个月是台湾的秋天,天气晴朗凉爽,并且少有台风,是适合旅游的最佳季节。

来台湾旅游一定要对它的铁路和捷运(地铁)有了解,详细的信息可以参考 �0�2台湾交通介绍>>

路线:台北周边——台中周边——台湾东南

【台北周边】台北市——基隆——九份

1.参观世界四大博物馆之一的台北故宫博物馆

台北故宫博物内有70万件藏品堪称中国文化艺术之宝,据说一个人看完需要30年的时间!最出名的是西周镇宫之宝“小白菜”,进去直奔3楼就能看到哦~建议游玩时间:半天

交通:捷运:搭乘捷运淡水线至士林站下,于中正路转乘255、255(区间车)、304承德线、304重庆线、小18、小19、红30至故宫正门口或大门广场。

公车:213、255、304、小18、小19、红30至故宫博物院站。

门票:

一、普通票新台币160元;台湾岛外学生持学生证明者新台币80元

周六夜间开馆一律免费。

开放时间:故宫展览馆:9:00——17:00,周六夜间开放17:00——20:30。全年无休。

tips:台北故宫博物院一楼入口大厅左手边有免费WIFI申请处,只要登记姓名、手机号、护照或通行证号,就可以拿到每人不同的WIFI账号和密码(限当天使用),网速很不错哦。

二. 去台北诚品书店看书也看美女

诚品书店是台湾最大的连锁书店,成立于1989年,第一家店位于台北市大安区敦化南路,以“24小时不打烊”的方式营业,吸引了不少夜猫族深夜逛书店,也成为台北市重要文化地标,去诚品书店首选也是这家总店哦!

书的品种很是丰富,还有卖性价比很高的明信片和纪念明信片。这里还有很多台湾本土设计类的书籍,当然还有内地人很感兴趣的政治类书籍。�0�2在诚品,最开心的事,我觉得还不是看到很多的书,而是看到很多很多气质美女。来诚品不只是看书而已,某种程度上,更大的意义来自“被看”。它是全台湾唯一能让人来此寻找艳遇的书店。

地址:诚品敦南店位于台北市大安区敦化南路一段245号,最近的捷运车站是捷运忠孝敦化站。

游玩时间:看心情,1-2小时

三.到九份山城,走过千与千寻的小镇

据说宫崎骏的《千与千寻》中的布景很多灵感都来自于九份,片中活色生香的街景儿就是以九份老街为原形的。侯孝贤导演的《悲情城市》就是在九份实地取景的。还有诸多影视剧女星在此拍写真,婚纱摄影也都喜欢选这做外景地,是摄影爱好者的必去之地。九份的主要景观。 聚集在基山街,它是九份最热闹的街道,土小吃芋仔蕃薯、九份第一家茶坊及九份文史工作室都设置于此。

九份的傍晚最迷人,虽说这凌乱的建筑显得拥挤了点,不过这却是九份最具特色的景观。

著名的美食:例如芋圆,除了原有的地瓜、芋头口味之外,还有特别的抹茶、芝麻及山药口味,冷热皆宜;香弹可口的芋粿巧;咸甜适中的草仔粿,内含饱满萝卜丝与虾的草仔粿;红糟肉圆则是以传统古法制作内馅,搭配上软嫩的外皮与特调酱料;此外还有黑糖麻糬、豆腐乳、无铅土皮蛋等美食。

游玩季节:四季皆宜,建议游玩半天至一天

九份离台北很近,单程只要1小时左右,可以当天往返,也可以留宿九份的民宿,当地也很多漂亮又古色古香的民宿。

1、由台北捷运忠孝复兴站搭乘基隆客运往金瓜石方向的班车,至旧道站即可到达九份;

2、由基隆火车站前,搭乘基隆客运往金瓜石方向的班车,至旧道站即可到达九份;

3、由瑞芳火车站前,搭乘825至旧道站即可到达九份。

四. 畅游缤纷夜市、像地道台湾人一样饕餮美食

台湾的夜市从中午到凌晨人声鼎沸,如繁星般的小吃摊贩随时待命,从牛排、铁板烧到蚵仔煎、广东粥、生炒花枝,大江南北的各种小吃琳琅满目,吸引不少饕客前来大饱口福。丰富的风味小吃、各式各样的流行服饰、唱片杂货,加上如织的人潮,溢散热闹滚滚的气息。

五. 到西门町体验台北繁华

有人说,“不到台北市,不知道台湾的繁华;不到西门町,不知道台北的热闹”。西门町是新一代流行文化的汇聚之地,,其中“西门町电影主题公园”可去逛逛,同时也是大量美食聚集之地!据说林青霞当年在此被星探发现,不少怀揣明星梦的男女都到此圆梦。而且,长年有歌星在此现场演唱和签名。

六. 去猴硐猫村探访喵星人

女孩子最喜欢去的景点之一!这里的猫群数量成百上千,由于此地煤产早已没落湮灭,但居民与猫群的和谐共存不但不变,更在此地积极发展观光后,形成以猫为主题的重要地标,也因此每到假日遍吸引了许多爱猫人士前往游玩,甚至连猴硐车站都设有猫列车长的塑像与相关主题商品。

交通:先到台北车站(注意,台北车站的火车站和巴士站不在一个地方),坐火车到瑞芳,火车票价格大概是45台币/人。在瑞芳需要倒火车去,如果想多玩几个景点,那么在台北车站可以买一张平溪—青茼的一日游票,45台币/人。

游玩时间:1天

七.到基隆游走文化海港

基隆港的观光游船是这里的一大特色。位于半山腰上的中正公园可以俯瞰基隆的市区景色。而仙洞岩则是一处奇妙的地质景观。狮球岭隧道是台湾最早的火车隧道,它与海门天险一起记录了基隆的风风雨雨。外木山海滨步道是欣赏基隆海景的好地方。来到碧砂渔港可以品味各种海鲜。历史悠久的奠济官是供奉开漳圣王的庙宇,整体建筑威严华丽,而这里的庙口小吃名扬全台湾。如果是八月来之类,可以看到著名的“中元祭”。

游玩时间:1-2天

八. 坐登山小火车,看阿里山日出、云海和日月潭

阿里山除神木、樱花、云海、日出四大胜景,还有阿里山第五奇——森林小火车驰誉全球。因为山势陡峻,火车以罕见的Z字型前进,甚是奇妙。在奋起湖旁的火车站边有全台湾最高的老街,贩卖知名的奋起湖便当与火车饼,一定要亲自品尝,阿里山小火车之旅,绝对是毕生难忘的美好回忆。

阿里山其实看的最主要是日出及云海,而旅行团几乎不能安排看日出,因此建议一定要自助游。3、4月份去的时候能边乘坐小火车边观赏漫山的樱花,非常浪漫!

建议行程:上从台北坐最早一班的高铁去嘉义,然后向从嘉义乘阿里山小火车上山,小火车在阿里山站下就好了。这附近民宿多。第一天下午可以看看阿里山神木(有两条主要的步行径)。第二天早上可以从阿里山站坐到祝山站看日出,然后再逛另外一条神木区的步行径。然后到中午的时候搭乘到日月潭的班车。一天只有两班。从阿里山到日月潭要四个小时左右。

阿里山门票:节假日:200元;非假日:150元 开放时间:8:00—18:30

日月潭门票:100元台币 开放时间:全天

九. 去台中清静农场感受台湾的小“新西兰”

清境农场空气清新、繁花遍野,素有“雾上桃源”之称。到了暑期,台湾本地人非常喜欢到山里和农场里避暑休闲。绿野如茵的青青草原是清境农场最大的卖点,四周群峰环绕,草原上的绵羊出场时,更令人有置身新西兰的错觉!

建议游玩:1天 人均花费(包括路费、门票、住宿、餐饮)在600左右RMB

十. 去花莲出海赏鲸、体验原住民文化

北京故宫,是世界上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古代皇宫建筑群,是中国古代建筑最高水平的体现。北京故宫,始建于明朝永乐四年(1406),建成于永乐十八年(1420),是明清两朝的皇宫,其时称紫禁城,1925年始称故宫。从1421年明成祖迁都北京,到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清政府,将末代皇帝溥仪赶出故宫,结束中国历史上封建王朝的统治,故宫一直是中国统治阶级的政治和文化中心,先后经历了24位皇帝。

故宫占地面积7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现有建筑980余座,有屋8700余间,故宫四周绕以10米高的城墙,外有50多米宽的护城河。明清故宫建于北京城的中央,以南北为中轴线,座北朝南,充分体现了皇权至上的封建统治思想,故宫城外是皇城,皇城外又有北京城,城城包围,显示了森严的等级制度。历史上,故宫因火灾和其它原因曾多次重建,但基本格局没有改变,整个皇宫建筑分为南部前朝和北部后廷两部分。前朝有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这三大殿是故宫中最高大的建筑物,也是皇帝举行重大典礼的地方,是封建皇权的象征。后廷以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为中心,左右东西六宫为翼,是皇帝、皇后、嫔、妃居住的地方。前朝后廷,界限分明,不可随便逾越,体现了中国古代传统的等级分明,内外有别的伦理观念。中国的建筑匠师们将如此大规模的建筑规划得井井有条,利用重重得墙门和庭院把故宫有序地组合成壮丽的建筑群。明清故宫的规划和建筑,不仅继承了中国古代建筑的传统,而且有所发展创新,是中国古代文化和中国古代建筑艺术成就的集大成者。其室内外建筑空间的组合、建筑体量大小的搭配、材料的运用、小品的陈设、装饰的制作、色彩的选择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产生了激动人心的艺术效果。

故宫还是我国收藏最好最丰富的文物博物院。故宫博物院建成于1925年,文物收藏主要来源于清宫旧藏。抗战期间,为确保国宝安全,曾将精选的五批故宫文物转移南方,抗战胜利后,部分运回故宫,部分运抵台湾。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千方百计收集流失文物,使故宫新旧藏品达到数百万,其中包括:青铜器、玉器、金银器、陶瓷器、牙竹木雕、丝织刺绣、文房四宝、绘画书法、家具等,代表中国历史文化艺术的最高水准。

故宫占地72万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为16.3万平方米,南北长961米,东西宽753米,周围有10米高的城墙环绕,还有宽52米的护城河,在四角都建有一座精美的角楼。根据1973年的统计,故宫有大小院落90多座,房屋有980座,共计8704间。明朝永乐皇帝朱棣登基不久,在永乐四年,也就是1406年下诏营建北京紫禁城。修建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永乐四年开始备料,而第二阶段就是在永乐十五年,1417年六月开始动工兴建,历时14年,在永乐十八年,1420年完工。在建造过程中,征集了全国10万名能工巧匠和民夫100万人,而建筑材料都来自全国各地,比如汉白玉石来北京房山,金砖来自苏州,石灰来自河北易州,五色虎皮石来自河北蓟县盘山,殿基所用的精砖石来自山东临清,松木多来自东北,而楠木多来自四川、云贵、浙江等地,可见当时工程的浩大。故宫基本上是按照明中都皇宫的蓝图而修建的,布局规划遵循了《周礼•考工计》的都城设计礼制:前朝后寝,左祖右社。大致分为南北两个部分,南半部位前朝,北半部则为后寝。前朝是以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为中心,文华殿和武英殿为东西两翼,是皇帝举行朝会的地方。而后寝则是以乾清、交泰、坤宁这后三殿以及东西六宫、御花园为中心,外东路、外西路的建筑为主,是皇帝处理日常政务和后宫皇妃居住、祭祀的地方。左祖右社是这样布局的:在午门外东侧是皇帝祭祖的场所太庙,西侧则是祭社稷的场所社稷坛。按照这种布局建筑而成的故宫就是明清两代24位皇帝的皇宫,其中明朝14位,清朝10位,统治时间总共长达五个世纪。由于它在中国历史上的特殊地位和它精美的建筑群体,所以在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收录到了《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当中,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宫殿建筑群。现在在北京有一条贯穿南北的中轴线,被梁思成先生称为伟大的中轴线,全长8.5公里,南起永定门,北到钟楼,其中包括故宫在内的皇城就占了三分之一。这条中轴线也叫做龙脉,线上的景山是内城的中心点,也是故宫的镇山。

我们有时候还把故宫叫做紫禁城,而它的名称是怎样得来的呢?我国古代天文学家把天上的主要恒星分为三垣、四象和二十八星宿。三垣是太微垣、紫微垣和天市垣。其中紫薇垣居中,是天上皇帝所居住的地方,称为紫宫。封建帝王自称是天帝的儿子,所以他们也把自己居住的皇宫象征为天上的紫宫。而且皇帝居住的地方戒备森严,不许庶民百姓接近,是绝对的禁地,又称为禁宫,所以这里也被叫做紫禁城。这里共有四道门,分别是午门、神武门、东华门和西华门。而紫禁城的正门就是午门,因为在罗盘上,上午的代表正南,所以午门也是南大门的意思。它的平面呈“凹”字型,从汉代的门阙形制演变过来。下端有高12米的墩台,正中的墩台上面有门楼,两侧还设有钟鼓亭,东西两侧突出的部分叫观,上部各有廊庑13间,两端还建有重檐攒尖方亭。中央的广场叫阙。在明清两代,这里是朝廷举行颁朔大典和献俘典礼的地方。正中开了三道门,两侧都有掖门,这种做法称为“明三暗五”。五个门洞都有各自的用途:中门是皇帝专用的,或者皇帝大婚的时候,皇后可以从这里入宫,科考三甲也可以从这里入宫;平时,文武百官走左门,宗室王公走右门;掖门只有在大型活动的时候才开,三品以下的官员按照文东武西分别通过东西掖门,外国使节要从西掖门才可以入宫;在殿试的时候,考生分单双号,从东西掖门中通过。

进入午门,我们首先看到的就是内金水河,它自西向东蜿蜒流过太和门广场,上边还有五座汉白玉石桥,就是内金水桥了。内金水河的作用不仅是故宫中排水的主要通道,也是建筑和灭火的主要水源,同时还起到了点缀景观的作用,使太和门广场在雄浑中不失秀美。

在太和门两旁还有两道门,就是德昭门和贞度门。每逢皇帝出宫,都要在太和门换车,而且皇帝大婚的时候,皇后也要从太和门进入皇宫。在光绪四年的时候就发生了这样一件事:在光绪皇帝大婚前夕,太和门突然被火烧毁了,可是大婚当天皇后要从这里经过,所以朝廷就在北京寻找了能工巧匠,连夜用彩绸还有木料搭建了一座假的太和门,才使得婚礼如期进行,而在第二年,太和门才重建完成。

过了太和门我们就进入了太和殿广场,它面积有3万多平方米,在每年的元旦、冬至、还有皇帝生日以及一些重大活动的时候,都要在太和殿以及太和殿广场举行隆重的朝礼。

现在我们面前这座宏伟的建筑就是太和殿了,它和中和殿还有保和殿是建立在一个土字型的三层台基上,台基南北长230米,高8.13米,在四周围还建有一些楼阁,其实就是清朝内务府所管辖的库房。太和殿是故宫中最高最大的建筑,面积有2377平方米,通高35.05米,面阔11间,进深5间。其实在明朝奉天殿的时候,这里市面阔9间,进深5间的大殿,到了清朝年间,将它改为了现在的大小,其实在两侧的夹室是封闭的,不能作为正殿使用,所以实际上还市面阔9间,进深5间,同时,也将它改名为太和殿。太和二字出自于《周易》中的:“保合大和”,而太和的观念是上古天人和一观念的延伸,强调了君臣之间,人与自然之间还有个民族之间的和谐。在太和殿的屋顶正脊上还有一个高3.36米的大吻,往下还有11个垂脊兽,在我国古代,异兽的数量越多,代表了殿宇等级越高。在殿内有72根大住支撑,当中的六根是沥粉贴金云龙图案的金柱,上面支撑了藻井,再藻井当中雕刻有蟠龙,龙口中衔有轩辕镜。轩辕二字出自于我国古代天文学中的轩辕星,意思就是轩辕黄帝之星,也是掌管雷雨之星,在殿顶上建有藻井,一是为了代表当朝的皇帝才是中华民族的正统继承人,第二则是起到了镇火的作用。

殿内的陈设也非常的多。金銮宝座是明代的遗物,清朝的皇帝继续使用。在袁复辟的时候,曾经将它换成了一个中西合璧,不伦不类类似沙发的座椅,解放以后,专家们在家具库中发现了原来的宝座,经过一年多的整修,终于恢复了它本来的面貌。

殿内的地平床高6尺多,上面设有屏风,宝座等,在台面上还有香亭、仙鹤等等。在皇帝上朝的时候,就要点燃檀香,烘托出一种神秘的气氛。殿中有一只象,身上驼着宝瓶,里面放有五谷,寓意天下太平,吉庆有余。而象身四脚立地,稳如泰山,象征社会和政权的稳固。称为太平有象。角端,是传说中的一种神兽,象征着当今皇帝是圣明之君。仙鹤被古人认为是一种长寿鸟,象征着江山长存。香亭是从香炉演变而来的,放在殿中,象征着国家安定。

在太和殿外还有很多的陈设。日 :是我国古代的计时器,在此处标准的北京时间

嘉量则是乾隆年间全国的标准化计量器,在乾清宫前也有一个。铜龟铜鹤都是长寿的动物,放置在这里也是寓意长寿。在故宫内有大小水缸308口,用来防火,叫做太平缸。在太和殿外的这两个镏金大缸,重2吨,可是上面的黄金却被八国联军用军刀刮走了。围绕着太和殿,还有一些故事。在1908年12月,四岁的溥仪在太和殿登基,他的父亲跪在宝座下,扶着他,可是溥仪却哭喊着说:“我不再这儿,我要回家,我不再这儿,我要回家。”他的父亲只好说:“别哭了别哭了,快完了。”典礼结束以后,文武百官窃窃私语说这不是个好兆头。果不其然,三年以后,孙中山先生领导辛亥革命胜利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中国的封建帝制。可是在1915年,袁窃取了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自称“洪宪皇帝”,企图恢复封建社会,还在太和殿搞了登基典礼,把三大殿中匾额上的满文统统去掉了。而且还命令京城内的煤铺把墙上的“元煤”去掉,把元宵改为汤圆。不过他只作了83天的皇帝,就在全国一片倒袁声中死了。

中和殿在明朝的时候曾经叫做华盖殿和中极殿,在顺治年间改为中和殿,取自《礼记•中庸》“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殿名体现了儒家的中庸思想在明清两代举行大潮礼的时候,皇帝在赶赴太和殿之前,都要在中和殿稍作休息,接受官员朝贺。在遇到重大祭典的时候,还要在前一日阅览祝文或者检查种子农具。清朝规定每十年都要修一次皇室的家谱,也就是玉牒,在修订好以后,就要在中和殿内让皇帝阅览,并举行存放仪式。

过了中和殿,我们就来到了保和殿,明朝这里曾经叫做谨身殿,建极殿,顺治年间改为中和殿,名称来源与太和殿相同,都是保合大和之意。保和殿在明清两代用途不同。明朝的时候,在举行册立大典的时候,皇帝都要在保和殿内更衣。在年底,还要在此宴请文武百官。在清朝的时候,每逢正月十五,除夕,也都要在此举行宴会。而且这里还是清朝举行殿试的地方。在保和殿后,有一个巨大的云龙石雕,是艾叶青石雕刻而成的。清朝乾隆年间,将原来明代所雕刻的花纹去掉,重新雕琢。石雕高16.57米,宽3.07米,厚1.7米,重达200多吨。在石雕四周都是卷草纹,下端是海水江牙纹,中央是飞云簇拥的九条蛟龙。制作非常精美,是难得的石雕珍品。这块石头是来自北京的房山,搬动这块石头的时候动用了很多的人力物力。不过这块石头为什么会在保和殿后面,史料上是没有记载的,根据专家推测,可能是因为这块石头运过来以后就放在这里,想要重新移动非常的困难,所以就放在了这里。

游览完了前三殿,就来到了后寝区的正门乾清门。在后寝区中共有15宫,专家认为,这与天文学中的紫薇垣和八卦都有象征性的关系。

在清朝康熙年间,乾清门就是举行御门听政的地方,而在西侧还有一排连房,就是军机处,他是在雍正年间设立的,直到辛亥革命爆发的时候才被废除。军机处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机构,凌驾于内阁之上,但是当时为了防止泄密事件的发生,督察院每天都要派御史到军机处旁边的内务府值班,监视这里的活动。

现在大家看到的就是乾清宫了。乾清二字取自唐代韩愈《六合圣德诗》中的诗句:“乾清坤夷”,意思就是天下清和,各地平安。在明朝和清朝初年,皇帝的寝宫一直都是这里,到了雍正皇帝以后,就挪到了养心殿,从此,乾清宫九成了皇帝听政的地方。在每年过节的时候,皇帝都要在乾清宫举行庆典活动,清朝康熙乾隆年间,还在宫内举行了“千叟宴”。而且“康熙智擒鳌拜”的故事也发生在这里。而且皇帝死后,必须要在这里停灵,祭奠15日,表示寿终正寝,之后才可以转移到其他地方。在乾清宫内正中设有金漆宝座,后面还有屏风,上面刻有先帝的圣训。在宝座上方还高悬着“正大光明”的匾额。在雍正皇帝即位以后,对于争夺皇位的种种弊病,他发布了秘密立储的上谕,从而改变了封建王朝公开册礼太子的制度。此后,皇帝亲自写储君谕旨两份,一份儿放在这块正大光明的匾额后边,另一份儿则自己藏起来。在皇帝去世以后,拿出两份诏书核对无误以后,即可生效。

在明朝,围绕着乾清宫还发生了三大疑案。就是壬寅宫变,红丸案还有移宫案。壬寅宫变就是在明朝嘉靖年间,皇帝正在乾清宫中睡觉,宫女杨金英等16人一起下手,想把皇帝杀死,但是在慌忙之中却把绳子打成了死结,所以没有成功。结果这些人就全都被处死了,这年正好是壬寅年,所以称为壬寅宫变。自此以后,皇帝不敢在乾清宫中居住,直到临终前一天才回到了这里,但是当天就死了。红丸案的发生是在明朝万历皇帝朱翊君死了以后,他的儿子朱常洛即位。但是不久他就病了,服用了进贡上来的红丸,吃了一颗感觉很不错,所以有吃了第二颗,结果就死在了乾清宫内,前后只作了29天的皇帝,所以被人们称为一月天子。移宫案是在一月天子朱常洛死了以后,他的爱妃李妃有野心相当皇后,所以就坚持要和即将登基的皇太子朱由校一起住在乾清宫,以此要挟群臣。但是这些大臣设计把太子从她手中骗了出来,可是他还是在乾清宫不走。直到太子即位前一天晚上,大臣一起到门口斥责他,就这样,他才被迫离开了乾清宫。

在乾清宫的后边就是交泰殿,取自《易经》中的天地交泰,象征着帝后生活和谐。在殿中央放有25颗宝玺,上方高悬着康熙皇帝御书、乾隆临摹的“无为”匾额。东侧陈设着我国古代人民发明的计时器——铜壶滴漏,西侧陈设着大自鸣钟一座。此在,在每年皇后的生日,皇后都要在交泰殿接受庆贺礼,就连皇太后还有皇帝都要来这里庆贺。在每年皇后到先蚕坛举行仪式的前一天都要在这里检阅采桑工具。

正门即午门,北门为神武门,东为东华门,西为西华门。内廷与外朝的建筑气氛迥然不同。故宫建筑气势雄伟、豪华壮丽,是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精华。故宫还保存大量珍贵文物,是历史和历史艺术的重要资料,是中国古文化的一颗璀璨明珠。故宫已被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午门

是紫禁城正门,因其门楼高8米,辅楼高4米,又俗称“五凤楼”。

明代,每年正月十五,午门都要悬灯赐食百官;每年农历十初一,都要在这里举行颁布次年年历仪式。清代乾隆年间因避乾帝“弘历”的名字,故将“颁历”改称“颁朔”。

清代,皇帝举行朝会或大祀,以及元旦、冬至、万寿、大婚等重大节日,都要在这里陈设卤薄、仪仗。此外国家凡征战凯旋时,皇帝在午门接受献俘典礼,如果皇帝亲征也从门出驾。

太和门

进午门,过玉带河,便是太和门。太和门前,有两尊青铜浇铸的狮子,右为雄狮,爪下有一铜球,象征权力;左为雌狮,爪下躺着一小狮,表示亲昵、母爱。狮头上的鬃卷,13卷为至尊,皇宫专用。

太和门是前三大殿的前门。地上金砖墁地,天花板描龙彩绘。金砖,是苏州烧制的一种砖,其制作十分精细、复杂,经过六道工序,窑烧130天,砖成后浸泡于桐油,历时8个月始成。这样制出的砖,“敲之有声,断之无孔”,黑而发亮,光可鉴人。这种砖造价昂贵,每块砖底下还印有制作者姓名、产地。故宫各大殿内都铺这种砖,因价高,民间称之为“金砖”。

太和殿

太和殿,俗称金銮殿,是宫殿群中最大的建筑。殿高36米,宽63米,面积为2380平方米。

“太和”语出《周易》,太和是“阴阳会和,冲和之气也”,“混同宇内以玉太和”之意,即指宇宙万物,和谐圆满。太和殿坐落在“工”字形须弥座上,汉白玉雕成,分上中下三层,称为丹墀或丹陛。雕栏称为望柱,柱头雕以云龙云图案。那些伸出的为螭首,口中小孔为出水孔。共有螭首1142个。如遇雨天,可见千龙吐水之奇观。

台基上放置18个大铜炉,据说代表当时的18个省份。太和殿台基上面的大平台,放置铜龟、铜鹤各一对,象征“龟鹤千秋”,意为长寿。东有日晷西有喜量,象征皇权公正平允。这里是举行大典奏九韶之乐的地方。

太和殿是国内木制大殿之冠。殿为重檐庑殿顶,为殿宇中最高等级,足称中国古典建筑之最。殿内72根大柱支持其人武部重量,殿正中为皇帝宝座周转有6根镏金龙纹大柱,另外还有42根木柱,原为楠木,后改为松木。大殿中间的宝座为“须弥座”形式,正面和左右都有陛(即木台阶),宝座上设雕龙髹金大椅,是皇帝之位。椅后设雕龙髹金屏风。宝座左右有对称的宝象、角端、仙鹤、香筒等陈设,都是铜胎嵌丝珐琅制品。象驮宝瓶,内装五谷,象征太平,五谷丰登。角端是我国古代神话中的一种神兽,可日行18000里,通晓四方语言,只有明君,它才捧书而至,护驾身旁。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pretty/3541398.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16
下一篇 2023-04-1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