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香港MK的意思是旺角。
旺角的英文名字是Mong Kok,所以在香港人们把旺角就叫做MK。
旺角位于九龙中部,是一个十分繁荣的地区,可以说是九龙的“不夜天”。区内有很多特色的店铺和商场,是潮流物品的集中地,也有很多新奇的玩意,所以极受年青人欢迎,尤其是假日,更是人头涌涌。
旺角是香港人流最旺盛的地区,是本地人购物的热门地点,不少商店及饭馆均通宵营业,全区繁华拥挤,店铺格局小巧精致,弥敦道一段更是精华所在。
扩展资料:
旺角历史:
旺角古时称为芒角,因为当地芒草丛生,地形像一只牛角伸入海里,该处被称为芒角咀,而附近的村落便得名芒角村。
清朝时,芒角又名望角。1860年起,芒角随著九龙半岛割让给英国。到了1909年,香港政府开始在该带填海及兴建避风塘,而附近亦开始有码头和道路。
1930年代,芒角被改称为旺角,取其兴旺之意,但是它的英文名字(Mongkok)则没有改变,一直沿用至今。而当时旺角是个工业区,制烟厂、棉织厂及五金厂林立。时至今日,旺角已成为了一个极为繁盛的购物区和住宅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旺角
MK 文化,为香港地道用语,即旺角(Mong Kok)文化,是香港独特的社区文化,是近年由潮流文化所带出的。由于旺角区是香港主要售卖潮流物品的集中地,亦有很多针对年轻人的娱乐场所(如:卡拉ok和戏院)和商场,渐渐成为很多追求潮流的年轻人人结集和约会的胜地。而MK人则是专指旺角地区出没的部份年轻人,但并不一定指为居住于旺角区的青少年。一般来说,男性俗称为MK仔,女性则俗称MK妹。有部份人带贬抑性质地以MK人统称他们,指责他们贪慕虚荣或只爱盲目追逐潮流,并且归类他们为无所事事的不良少年,言行与品味低俗。他们的衣着是会随著当是潮流而改变的。例如,今时今日的MK 人大多不会再穿著黑色衣物、喇叭裤等;现在的MK 人因受了日式的朋克文化及视觉系衣著影响,他们大多爱穿著花花碌碌的上衣及窄脚裤。特别留意的是,MK 人是不会自称为“MK 人”的,因为此字含贬意,而且他们亦不认为自己的行径、衣著有问题。MK人的一些坊间定义夸张打扮。(例: 个子矮小而配以很高的发型;胡乱配搭一身的名牌衣著)。 纹身 (例:一群MK人或MK人情侣在贴纸相炫耀纹身)。 喜爱抽烟。 个性容易冲动。 谈吐中充满着无意义的句子或粗言秽语。 喜爱使用一些地方的简称,(如称“花园街”为“花街”,“旺角电脑中心”为“旺电”,“潮流特区”为“潮特”。部份亦广泛流行成为其他香港人的惯用语。) 喜爱使用一些其他香港人不懂的词语,俗称潮话,意指潮流人的用语。为香港地道用语的发源地区。 讨论话题主要为本地歌曲、衣著、低俗笑话和嘲笑其他社会人士或弱势社群。 喜爱穿著全身黑色衣物,仿照香港电影古惑仔的造型。 MK人的社会地位MK人作为社会体系中一个经常被轻视,特别希望被重视的种群,在社会中的作用就像一面镜子,反映出社会上一些不正常的价值观。 由于他们标奇立异的行为及装扮,很容易被社会人士视为浮夸或不正常。由于价值观的冲突,不少网上与报章的评论也对MK人口诛笔伐,MK人渐渐在社会中被隔离,成为一孤立社群。反MK主义香港的主流价值观不太接受MK主义,而反MK主义就是另一个极端。反MK主义者会认为MK人完全不能接受,MK人任何的举手投足均被反MK主义者视为厌恶性之行为。尤甚者甚至以符号学作为判断MK人与非MK人之严格介定,如部份反MK主义者声称染发为不能接受之MK行为,或将任何穿耳环之男士均视为MK等。追根究柢MK文化与反MK主义均为社会新旧价值观不协调所产生的价值观冲突,社会人士应多加注意以作多方面协调。造成MK现象的主因这篇文章的准确性有争议。挂上此模板的编辑者需在对话页说明本文准确性有争议的原因,以便让各编辑者讨论和改善。很多人不能理解为何香港社会存在著MK文化,大体上说,香港位处于东西方文化的交汇点,引发出意识形态上很大的冲击。部份人认为外来的西方文化比较优良、先进, 但更多人倾向选择维持现有的传统东方文化;结果,这导致了部份人的不满, 认为这个社会中大部份人的意愿窒碍了社会的发展, 由是者他们走向极端, 透过极端行为希望社会能接纳和认同他们的意见与做法,但他们的所作所为无甚理性可言,会令更多人厌恶, 形成一种阶级对立情况6分钟 2.0公里途经:汇翔道、砵兰街
香港西九龙高铁站
进入汇翔道,行驶470米
左前方转弯,进入广东道,行驶160米
向右前方行驶,进入渡船街,行驶740米
右转,进入窝打老道,行驶310米
左转,进入砵兰街,行驶340米
右转,进入长沙街,行驶20米
旺角长沙街mk酒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