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武二年(222年)十二月,蜀汉骠骑将军马超,因病去世了,年仅四十七岁。马超临终以前,给刘备上一道奏疏,在奏疏中,马超说,臣家二百多口人,都被曹操所害,只剩余我的从弟马岱,承继我的低贱的家族,我将从弟交给皇上您了,也没什么别的得话说起了。
不知道刘备见到马超的这一份奏疏,心里是啥体会。一代大将,名震羌氐,被称作“神刀天大将”的马超,从此溘然长逝,马超临死的话,低贱而情深,让人扼腕叹息。
潼关之战,就连曹操那样的牛逼角色,都被马超杀得割须弃袍,夺船避箭,几乎送命,多亏许褚在身边维护,要不然,曹操就送命了,过后,曹操感叹地说,马没死,我死无葬身之地。
马超投靠刘备以前,与韩遂军阀割据凉州,变成一方诸侯国,军力鼎盛时期,高达十余万众,可以与曹操叫嚣,一较高低。殊不知,马超一生智勇双全,被曹操用离间计战胜,马超饱经沦落,曾潦倒到去依附于汉中市张鲁,却又被张鲁猜疑,马超最后投靠了刘备,直到性命的结束。马超的一生,是沧桑的,英雄人物没有充足展现自身的所有本事,最终郁郁而终,也不得不承认是一种缺憾。
马超去世后,葬在哪儿呢?马超的坟墓,在陕西勉县的定军山周边,在武侯镇继光村,与勉县武侯祠距离大概一公里,和诸葛亮干了隔壁邻居,俩位蜀汉的股肱之臣,去世后相随,也令人欣慰。马超墓冢为汉制覆斗形,直径大概90米,冢高大约8米,墓前有一碑,刻着篆书“汉征西将军马公超墓”,听说,字为清朝乾隆年兵部侍郎兼副都御史、陕西巡抚毕沅所书。
历史时间回首,公年227年,蜀汉丞相诸葛亮以上后主刘禅,拜师北伐曹军,精兵经过马超墓地,诸葛亮令马岱挂孝,诸葛亮亲自到马超墓前致祭,以鼓励三军将领。现如今的马超墓,经历一千八百多年的坎坎坷坷,存留出来,也实属不易。
有历史文献记述,清代时,马超墓苍松翠柏十分又高又大,郁郁郁郁葱葱,甚为壮阔。到了近现代,一次修渠时,马超墓的甬道被打开了,有些人发觉一把刀。那时候,大家担心墓里有袖箭,没有人敢进到,随后,马上将马超墓道封闭式了,因而,马超墓得到保留迄今。
马超是扶风茂陵人,现在的陕西兴平人,于章武二年十二月病逝,葬于陕西勉县定军山附近,称为马超墓又称马超庙、马公祠。马超(176年-223年1月),字孟起,扶风茂陵人(今陕西兴平),汉末卫尉马腾之子,东汉末年及蜀汉开国名将,汉末群雄之一。早年随父征战,马腾入京后,马超留驻割据三辅。潼关之战被曹操击败后,又割据陇上诸郡。失败后投靠张鲁,又转投刘备。刘备建立蜀汉后,马超官至骠骑将军、斄乡侯、凉州牧。于章武二年十二月病逝(223年1月),终年47岁,追谥威侯。《三国演义》中绰号"锦马超",因俊秀容貌与狮盔兽带、白袍银甲的非凡装束而得名,有"不减吕布之勇"。
马超勇猛善战,曾大败曹操,被曹操部下杨阜说其《新三国》马超剧照有如韩信、英布一般勇猛。甚得羌人、氐人之心。
可是,马超的一生,家庭缘极薄。马氏一族先在邺惨遭灭门夷族;马超败走凉州,曹操又“诏收灭超家属”;据《典略》记载,后来张鲁收马超,想以女儿许其为妻,但由于马超有害父命、灭宗亲的劣迹,结果有人进言道:“有人若此不爱其亲,焉能爱人?”张鲁便打消了这个念头。
马超入蜀之时,他的妻子董氏及儿子马秋留依张鲁。后来张鲁兵败,马超家人落入曹操手中,曹操把董氏赐给阎圃,把马秋交给张鲁,张鲁更亲手杀掉了马秋。马超常对家族弥夷唏嘘痛心,在马超未反之时,他的妻弟种(不知是杨氏还是董氏之弟)留在三辅,后来马超战败,种先入汉中,所以幸得保存性命。在马超依附张鲁的第二年元旦,种到马超家中拜贺,马超却捶胸哀道:“阖门百口,一旦同命,今二人相贺邪?”悲伤乃至于吐血。在马超临死前向刘备上书中也道:“臣门宗二百余口,为孟德所诛略尽,惟有从弟岱,当为微宗血食之继,深托陛下,余无复言。
马超墓又称马超庙、马公祠,是东汉末年军阀、蜀汉骠骑将军马超的墓地,在陕西勉县定军山附近,北依雷公山,南临汉江河。在勉县城西两公里处的108国道旁,隶属于武侯镇继光村,与武侯祠相距约1公里,隔山相对山观子山的女郎祠(既张鲁之女:张琪瑛)。
马超墓祠整体,分为前后院,前院有正殿(信着北土)、汉中争霸展(兼资文武)、马超生平展(一世之杰)三殿,后院与前院被汉惠渠隔开,中间有石板桥通往两边,被命名为"风雨桥",后院就是马超所葬的墓地。马超墓家为汉制覆斗型,周长90米,冢高8米,蔚为壮观。有墓碑二通,一在墓前,一在祠前108道旁,内容皆同,上刻隶书"汉征西将军马公超墓",为清乾隆(公元1776)年兵部侍郎兼副都御史、陕西巡抚毕沅所书。
汉中市勉县马超墓勉县马超墓位于武侯镇继光村,与武侯祠相距约1公里。前些年曾作为马公祠小学。
成都市新都区马超墓
位于四川成都市新都区(2002年1月1日,新都县撤县设区,属成都市管辖)城南三里处桂林乡马超村。曾为县文物保护点。
马超字孟起,陕西兴平县人,三国蜀汉名将,被封平西将军,卒后追谥威侯。
明代四川按察使杨赡、成都知府王九德、新都知县邵年齐等,为使马超墓不致湮没,乃于墓前立碑,道旁立华表。清代雍正十二年(1734),知县陈铭在马超墓四周立界石,严禁在界内樵采、耕种、侵葬。道光十七年(1837),知县张奉书又重新丈量墓地,共三亩一分七百四毫。墓周栽植柏树,砌筑围墙,招佃看守,春秋祭扫,并在道旁重立“汉故征西将军马公讳超字孟起之墓”标志碑,以壮观瞻。
清代保护马超墓最著者,当推四川提督马维祺。他曾在法越之战和川边平叛中屡立军功。宣统元年(1909),马维祺到川北巡视军务,见马超墓园倾圯、碑字漫灭,感触神伤,乃慷慨捐资,在墓前重修了献殿三间,亲自书写“英风常振”匾额,撰书《马公墓志》刻石以存,使马超墓再具规模。
马超墓座北向南,封土高约6米,直径约12米,墓后有环状土丘,古柏森森。墓室宽约3米,深约10米,内有石门、石案、石棺台等,雕刻精美。马超墓早年即被盗掘。
解放后,这里办起马超村小学。文革期间,马超墓遭到彻底破坏,墓石全被取空,仅存墓后环状土丘及碑刻两通。
1985年,新都县人民政府将马超墓列为县内重要文物遗址,立碑保护。1987年,全县文物普查,将两块碑石迁到升庵桂湖,现立于桂湖碑林。一碑高194厘米,宽88厘米,楷书,共10行,行24字,载马超事略,字大多漫患,撰书者失考。另一碑为马维祺撰书《汉骠骑将军领凉州牧嫠乡侯谥威侯马公墓志》,高170厘米,宽88厘米,颜体,共31行,行13字。
有网友博文说,2005年,墓地被毁,正在修建高楼住宅区。2006年8月14日,新浪网友“小马828” 实地探访后验证属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