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津桃园社区办事处在哪里

印度语2023-04-13  17

位于江津区大同路278号。桃园社区办事处是重庆市江津区鼎山街道下辖的社区,附近有四面山、聂荣臻元帅陈列馆、陈独秀旧居纪念馆、中山古镇、江津会龙庄景区、重庆骆崃山等旅游景点,有江津广柑、重庆酸辣粉、江津石蟆橄榄、江津百合、江津花椒、江津白酒等特产,有梁平木版年画、梁平癞子锣鼓、龙骨坡抬工号子、梁平抬儿调、石柱土家啰儿调等民俗文化。

3月1日到3月31日。

据酉阳桃花源景区官微消息,自3月1日起,景区推出针对所有人免滑雪场景区门票,免门票时间:3月1日到3月31日。

酉阳桃花源景区,位于重庆市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境内桃花源路232号,东邻湖南省龙山县,南与秀山县及贵州省松桃、印江县接壤,西与贵州省沿河县隔江(乌江)相望,西北与彭水县,正北与黔江区及湖北省咸丰、来凤县相连。

酉阳桃花源,位于重庆市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离酉阳县城不到500米,有一石灰岩溶洞,洞前的桃花溪水自洞内流出,清澈见底,哗哗地流入泉孔河。有“问津亭”、著名历史学家马识途先生题写的“桃花源”石刻等景点。此地桃源文化、巴人文化、民族文化、土司文化、桃源风光于一体,已完全展示出隐逸古朴的和平田园风光,2005年被评为国家AAA级旅游区,成为武陵酉州的一朵奇葩。

离酉阳县城不到500米,有一石灰岩溶洞,高、宽约30米。洞前的桃花溪水自洞内流出,清澈见底,哗哗地流入泉孔河。溪畔有一个四角木质小亭。传说是当年渔人问津之处,故名“问津亭”。仰视洞口高处,是由著名历史学家马识途先生题写的“桃花源”三个大字。高大雄伟的石牌坊上,镌刻着著名诗人流沙河题写的“时光隧道今通古,桑竹田园主娱宾”和“无影无踪渔郎路志,有根有据陶令文章”两幅楹联。逆桃花溪入洞,洞内钟乳倒挂,千姿百态,好似观音坐莲、燃灯古佛、宫庭玉灯、银山雪海、飞禽走兽,无不令人叹为观止。洞中滴水如珠、叮咚有声好似铜壶滴漏,在石钟和石鼓上轻叩,声音清脆悦耳,此乃洞中八景之一的“石鸣钟鼓”。洞中石壁石刻颇多,因年代久远,皆模糊难辨。惟洞尾左侧高处,古朴遒劲的“太古藏书”四个大字,清晰犹存。 大酉洞系一石灰岩溶洞。洞高三、四十米,阔二三十米,长百余米,有溪水淙淙,秋冬不竭,沿洞右侧流出,注入酉阳河。溯溪入洞,两岸墙立,半里许,豁然开朗,别有一天地。其中田十余亩,四周环山,皆峭壁,仿佛与世隔绝。因此,清《酉阳州志》称此洞“与陶渊明桃花源者,毫厘不爽”。清《四川通志》也说:“酉阳汉属武陵郡之迁陵地,渔郎所问之津,安知不在于此?惟晋永嘉之后,地没蛮僚; 自宋及明,又世酉阳桃花源为土司地,名儒硕彦,游迹罕至,故文献无征,不能正名为桃源耳。”

大酉洞上穹下平,冬暖夏凉。洞顶,钟乳悬挂,错落有致,水落珠玑,叮咚有声。乳石形态各异,或人或物,亦禽亦兽,凭游人之兴,随形赋名。左右石壁有许多篆刻题咏,皆因年代久远,蚀损莫辨。唯洞后左壁上,清季酉阳知州罗升梧手书的“太古藏书”四个斗大的楷体宇,仍清晰可见。关于藏书一事,清《酉阳州志》载有一诗,说秦始皇焚书坑儒,咸阳书生背着书籍,逃进武陵山区,将所负之书尽藏此洞中。 穿过大酉洞,数十个小景点呈现在眼前。首先有一个水塘,名:美池,取自“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美池中有一个小岛,名桃花岛,岛上有一个小亭。水池后,有一座小村,名:潜村,潜村实则为一座小小的酉阳民俗博物馆。继续前行,是桃花源的尽头,分布有玉盘仙迹,有字天书,天池,秀才看榜,巴人栈道,逍遥洞等影区。往回走,桃花源的最中间是精致的避秦庄,得名于“自云先世避秦时乱”。避秦庄旁边是十二生肖及大片桃林。出景区处,有陶然阁和拙村。陶然阁实际上为一处不再使用的秘密军事基地。该基地为西昌卫星的最初发射作出了重要贡献。 1936年以前,川湘公路未修,官路离洞口约一华里,从那条自洞中流出的小溪的石桥上通过。溪畔桃树特多,一到春天,桃花盛开,落瑛缤纷,溪水流红。明代无名氏在洞壁题刻绝句一首:“洞前流水渺漫漫,洞里桃花渐渐残。曼倩不来渔父去,道人闲倚石阑干。”明季酉阳宣慰使冉天育在咏大酉洞“八景”的诗中也有“万山嶙峋洞天幽,结酗联翩作胜游。霄际松风青霭霭,洞边桃瓣水悠悠……”都是咏这“桃涧流红”胜景的。

桃花源规划面积200公顷,分为古桃源区、新桃源区和森林区三部分,以大酉洞为中心,有松峰耸翠、石室藏书、飞泉洒玉、玉盘仙迹等大酉八景。 大酉洞系石灰岩溶洞,海拔670米处,高、宽约30米,长约180米,上弯下平。洞外幽洞通天,溪自涧出,桃林夹岸,落英缤纷。洞内溪水淙淙,钟乳悬挂,水落珠玑。穿过180米的桃源洞,眼前豁然开朗,别有天地。一较完整的溶斗,岩壁高80米,溶斗盆地面积4公顷,土地平旷、阡陌纵横、良田美池、村落点布。底部有一终年不枯的泉眼,崖壁上若干小溶洞中,亦有泉水飞泄。桃花溪汇泉而成,溪水穿大酉洞注入酉阳河。据说,从地理、路线、景物、历史、距离、环境等六个方面证明,大酉洞与陶渊明《桃花源记》原型相似 。 洞内盆地有一终年不枯的泉眼,崖壁上若干小溶洞中,亦有泉水飞泄。桃花溪汇泉而成,溪水穿大酉洞流出,清澈见底,注入酉阳河。桃林夹岸,落英缤纷,溪畔有古雅的“问津亭”,为四角木质小亭。 自古因“蛮不出洞、汉不入境”,所以景区沉睡了1600余年,无人问津。在大酉洞中石壁石刻颇多,因年代久远,皆模糊难辨。惟洞尾左侧高处,摩崖石刻“太古藏书”四字遒劲有力,清晰犹存。洞口的高处,是由著名作家马识途先生题写的“桃花源”三个大字。国内外专家、学者从地理、路线、景物、历史、距离、环境等六个方面论证,一致认为这里就是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记》原形。 桃花源是与世隔绝的“人间仙境”,集桃源文化、巴人文化、民族文化、土司文化、桃源风光于一体,已完全展示出隐逸古朴的和平田园风光,2005年被评为国家AAA级旅游区,成为武陵酉州的一朵奇葩。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3507640.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