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州市凤阳县现在属于哪里

滁州市凤阳县现在属于哪里,第1张

滁州市凤阳县现在是属于安徽省滁州市的。

凤阳县原属蚌埠专区;1961年,蚌埠专区分为滁县、宿县两专区,凤阳县属于滁县专区;1992年底,滁州市(地级)成立,凤阳县改属安徽省滁州市。

凤阳属于南方,凤阳属于安徽省滁州市。

南方地区是指中国东部季风区的南部,当今中国四大地理区划之一,主要是秦岭-淮河一线以南的地区,西面为青藏高原,东面和南面分别濒临黄海、东海和南海,大陆海岸线长度约占全国的2/3以上。

行政区划上包括江苏大部、安徽大部、浙江、上海、湖北、湖南、江西、福建、云南大部、贵州、四川东部、重庆、陕西南部、广西、广东、香港、澳门、海南、台湾、甘肃东南部与河南信阳市、南阳市。

扩展资料:

北方地区

中国北方地区,简称北方,是当今中国四大地理分区之一。地理区划上的北方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省、山西省、黑龙江、辽宁、吉林、山东、陕西、河南。位于秦岭-淮河以北、内蒙古高原以南、大兴安岭、青藏高原以东,东临渤海和黄海,面积约占全国的20%,人口约占全国的43%,其中汉族占绝大多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南方地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凤阳县

那个在洪武帝朱元璋时有个地方叫凤阳,现在是安徽省凤阳县。

安徽省凤阳县,古称钟离县,唐太宗时又叫钟离郡。

附:安徽凤阳县的历史沿革

(一)钟离古城(春秋-隋)

春秋时,在今临淮镇附近建钟离子国,并筑钟离城。周景王七年(公元前538年),楚攻占钟离城,钟离属楚。周敬王二年(公元前518年)钟离城又被吴王僚夺去。越王勾践灭吴后,钟离城属越,周显王三十五年(公元前332年)楚灭越,钟离城又属楚。

秦统一中国后,钟离城属九江郡。

西汉高祖四年(公元前203年)正式设钟离县。刘邦封英布为淮南王,改九江郡为淮南国,钟离县为淮南国的领地。

汉武帝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平定吴楚七国之乱,杀淮南王刘安,改淮南国为九江郡,钟离县仍属其管辖。王莽夺取西汉政权后,改九江郡为延平郡,将钟离县改为蚕富县。东汉建武元年(25年)改称钟离侯国,后又称钟离县,仍属九江郡。

三国时,钟离县属魏。

西晋时,属淮南郡。东晋建武元年(317年)将九江郡分为九江、钟离二郡。隆安年间(397—401年),改钟离县为燕县,属钟离郡。

北齐天保元年(550年),改燕县为钟离县。陈宣帝太建五年(573年)钟离县属陈,太建十一年(579年),北周攻占钟离郡,钟离县属扬州淮南郡。

(二)濠州(隋-元)

隋文帝开皇二年(582年),因钟离地枕豪水,钟离郡改称豪州。大业三年,改豪州为钟离郡。隋末,为杜伏威的属地,改钟离郡为豪州。

唐高祖武德五年(622年)杜伏威降唐后,钟离县属淮南道豪州。天宝元年(742年)改豪州为钟离郡,乾元元年(758年),又改名豪州。唐元和三年(808年)改豪河为濠河,改豪州为濠州。

北宋时,钟离县初隶淮南路,后属淮南西路濠州。南宋时由于金兵常南下在濠州一带骚扰,开禧二年(1206年)曾一度把州治迁往定远。

元朝时,钟离县隶河南行中书省安丰路濠州安抚司。至正十二年二月(1352年)郭子兴领导农民军占领濠州,至正十三年又被张士诚夺去。至正二十六年朱元璋打败张士诚,濠州又为朱元璋所有。次年,朱元璋改濠州为临濠府。

(三)凤阳府(明-清)

明洪武二年(1369年),改钟离县为中立县,同时在濠州西南凤凰山南麓建中都。洪武三年因县城北临淮河,将中立县改为临淮县,这是临淮地名之始。洪武六年临濠府改为中立府,洪武七年中立府改名凤阳府,府治迁往新城,同时割临淮县的太平、清洛、广德、永丰4乡设凤阳县,洪武十九年将虹县(今五河、固镇一带)南8都并入凤阳县。据《明一统志》记载,凤阳因在凤凰山之阳,故名。自洪武七年至清乾隆十九年(1754年),今凤阳县境内为凤阳府治和凤阳、临淮二县地。凤阳府,明初直属中书省,永乐元年(1403年)改属南京。

清顺治二年(1645年)凤阳府改属江南省,康熙元年(1663年)改属安徽省。乾隆十九年(1754年)将临淮县并入凤阳县。乾隆二十年,凤阳县属安徽省凤颍六泗兵备道,道员驻凤阳。

(四)凤阳县(中华民国)

辛亥革命后,取消府的建制,凤阳县直属安徽省。民国3年(1914年)设淮泗道,道尹驻凤阳。民国21年设行政督察专员公署,简称专区,凤阳县属第四专区。民国27年2月,府城被日军占领,汉奸倪道烺在蚌埠组织“安徽省维新政府”,凤阳县直属伪省府管辖,伪凤阳县政府设在蚌埠。民国29年“安徽省维新政府”改为“安徽省政府”后,设8个行政督察区,凤阳县属第一行政督察区。

抗战时期,府城、临淮关等城镇虽被日军占领,但在广大的农村和山区,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先后建立了定凤怀县、凤定嘉县、盱凤嘉县抗日民主政府,领导人民进行抗日斗争。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军队占据府城、临淮关等城镇,并向淮南津浦路西解放区发动进攻。民国35年8月,定凤怀县党政机关,除留少数武装工作人员坚持游击战争外,全部北撤,定凤怀、凤定嘉、盱凤嘉等县政府先后撤销。民国36年元旦,蚌埠正式设市,从此蚌埠从凤阳分离出去。

民国37年,定凤怀县政府重新成立,民国38年1月16日,凤阳解放,2月,定凤怀县政府撤销,凤阳县人民政府成立,凤阳县属江淮第四专员公署,4月改属定远专区,7月改属滁县专区。

(五)滁县管辖时期(1949年-1992年)

1949年后,凤阳划归皖北行署滁县专区。后皖北、皖南行署合并重建安徽省,凤阳划归安徽省滁县专区。

1956年,宿县、滁县两专区合并成蚌埠专区,凤阳县属蚌埠专区。1961年,蚌埠专区分为滁县、宿县两专区,凤阳县属滁县专区。

(六)滁州市管辖时期(1993年-今)

1992年底,滁州市(地级)成立,凤阳县改属安徽省滁州市。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pretty/3389526.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05
下一篇 2023-04-0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