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高铁为什么要埋掉?

温州高铁为什么要埋掉?,第1张

掩埋车头是为了便于继续抢险,因为当时抢险现场狭窄,有一个泥潭,必须先填埋后才有助于继续的救援。

2011年7·23温州动车事故新闻发布会上,原铁道部新闻发言人王勇平回答过“掩埋车头是为了便于继续抢险,因为当时抢险现场狭窄,有一个泥潭,必须先填埋后才有助于继续的救援。”

此外,在回答的过程中, 王勇平因“至于你信不信,我反正信了”和“这是一个奇迹”两句话成名,成为舆论炮轰的对象。

事故发生的原因

通信信号集团公司所属通信信号研究设计院在LKD2—T1型列控中心设备研发中管理混乱,通信信号集团公司作为甬温线通信信号集成总承包商履行职责不力,致使为甬温线温州南站提供的设备存在严重设计缺陷和重大安全隐患。

国家铁道部在LKD2—T1型列控中心设备招投标、技术审查、上道使用等方面违规操作、把关不严,致使其上道使用。雷击导致列控中心设备和轨道电路发生故障,错误地控制信号显示,使行车处于不安全状态。上海铁路局相关作业人员安全意识不强。

以上内容参考 新华网--王勇平首披露“反正我信了”发布会内幕

温州高铁事故就地掩埋是因为事故现场有泥潭,抢险条件恶劣情况下,为了快速救援,只能将车头就地掩埋,保持地面稳定性。

当时的施救地土壤松软、有池塘泥潭、周边都是农田,为了节省救援时间(掩埋车头残骸比一辆一辆车运输沙子和石头来的更快)。

而且掉落的车头、车厢的位置正好是救援吊车需要使用的位置,必须清理挪开。吊车两辆重达300吨,路基不稳的情况下,吊车根本用不了。

相关事故处理办法

其实不止温州事故是这样做的,K859次列车出事以后也是就地掩埋车厢的,另外事后官方也公开承认掩埋车头是处理不当的行为。

为救援地面平整而组织挖坑,将列车车头及零散部位放入坑中,后被有关领导同志制止未实施,并且处罚了当时的相关责任人。

也就是说,当时只拆解了车头,没有掩埋掉落的车厢,当时的措施被制止后,改用另一种方案,就是用大型挖掘机把掉落的车厢“翻滚”到一边(车厢庞大,重达40—50吨)。

后面了运来沙子和石子填平地面,但也耽误了时间。这场事故不是所谓的有预谋的政治事件,它是一场失职的责任事故。

原因之一是由于二次回收,冶炼成本很高,投资也很高。这是一项费时,耗能和经济的操作,不如直接填埋那么方便。另外,消耗大量的电用于再循环,这也是人力和电力的损失。因此,如果将其总体上回收利用,则比直接掩埋更有价值,这几乎是无害的。

另外,当前的资源价格也不是很昂贵,中国人现在有钱。购买资源并不是特别费力的事情。他们过去要求回收资源的原因主要是为了省钱。而在过去,钢融化并再次直接融化。尽管这可以节省资源,但它还有另一个可怕的后果。环境污染问题变得越来越严重。也有酸雨。

当前的情况并不那么严重,但仍然不容乐观。北部地区多雾,能见度特别低。这是因为,与购买原材料的成本相比,环境保护的成本显然要高得多,因此最好自己埋下并卸下拆除的导轨。

所以,把淘汰掉的高铁钢轨直接找地方埋掉是为了节省成本和保护环境,虽然会照成一定程度上的浪费,但是与这些钢轨二次使用时所需的高额成本以及环境的污染相比,权衡利弊,还是适当的浪费更有利于发展。而且这这些钢轨埋在一个地方,以后找到好方法处理这些钢轨的时候,可以再处理这些废弃的钢轨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pretty/3336777.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01
下一篇 2023-04-0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