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田制度是在哪个朝代作为制度确定下来的

学田制度是在哪个朝代作为制度确定下来的,第1张

学田制度是在宋代作为制度确定下来的。

学田制是指中国封建教育史上,由国家拨给或者学校自行购置一定数量的土地,作为学校的固定资产,学校将这些土地租佃给附近的农民耕种。

在中国封建社会教育发展史上,自汉代以来,教育经费问题始终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在宋朝之前,未确立一种比较稳定的教育经费保障机制。

宋代在仁宗朝以后,逐步形成了一种以学田制为核心的多种形式、多种来源的教育经费筹措制度,进而从根本上解决了长期以来阻碍教育发展的经费问题,为宋代教育及其以后各朝各代教育经费问题解决提供了范例。

宋代最早由朝廷赐给府州学校学田,是在乾兴元年(1022年)十一月。叛国子监孙奭奏请朝廷赐给兖州州学学田10顷,“以为学粮”,得到朝廷允准。此后各地纷纷效仿。此举被认为是宋代学田制度的开端。

宋代中央官学得到赐田始于仁宗康定元年(1038年)。至此,学田也成为国子监太学的主要经济来源。

学田制度产生的必然性:

1、宋代历朝皇帝都奉行“右文”政策,实行尊孔崇儒的文治政策。对统治者来说,经地方府州学校普遍建立起来,不仅是标榜文治局面的象征,同时也是进一步加强对各地知识分子进行思想控制的重要举措。因此,为了从根本上解决教育经费问题,就产生了赐给学田这种形式。

2、宋代鉴于五代十国藩镇割据的经验教训,采取了强化皇权的措施,同时也将地方财权归中央统一掌控。宋代朝廷所赐的学田,绝大多数是地方政府名下的田产,从这个意义上来说 ,这是宋代强化皇权的一个特定现象的产物。

3、实施学田制以维护地方官学的另外一个重要因素,是宋代政府急于解决科举制度中的一个重要弊端,即士子离籍冒贯的问题。宋代的科举规模不断扩大,士子离开本地去招考额比较多的地区投考,造成各种矛盾冲突。

因此,为了使科举考试和学校教育本地化、一体化,士子必须在本地区学校读书,科举考试也要通各地的官学建立起直接的联系。这就要求建立一个能够容纳大量学生寄读求学的遍布全国的学校网,而做到这一点,就要提供足够的养士教育经费。因此学田制产生了。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讷河市学田镇下辖村委会包括国兴村村民委员会、丰产村村民委员会、增产村村民委员会、学田村村民委员会、合庆村村民委员会、永发村村民委员会、清和村村民委员会、江东村村民委员会、宏大村村民委员会、明星村村民委员会、和平村村民委员会、长胜村村民委员会、永强村村民委员会、向阳村村民委员会、保昌村村民委员会。

元代官田,是指屯田以外所有的国有土地?元代官田的数量颇为庞大,超过了前代?官田种类不一,主要有一般官田?赐田?职田和学田四大类?

一般官田,即封建国家直接占有的官田?元代的一般官田主要分布在江南地区,元政府在这一地区设置了江淮等处财赋都总管府,江浙等处财赋都总管府以及多种名目的提举司,专责管理官田事务?

元政府在逐渐扩大官田的同时,不断地将官田赏赐给贵族?官僚和寺院,这便是“赐田”?元代赐田之举十分频繁,赐田的数量也很大,动辄以百顷?千顷计?元代赐田,是元代土地制度中较为突出的现象?

职田即官员的俸禄田?元代职田只分拨给路?府?州?县官员及按察司?运司?盐司官员,其他官员则只支俸钞和禄米,不给职田?官员职田的多寡,随品秩高下而定?

1266年,元政府定各路?府?州?县官员职田:“上路达鲁花赤?总管职田16顷,同知8顷,治中6顷,府判5顷下路达鲁花赤?总管14顷,同知7顷,府判5顷散府达鲁花赤?知府12顷,同知6顷,府判4顷中州达鲁花赤?知州6顷,州判3顷警巡院达鲁花赤?警史5

顷,警副4顷,警判3顷录事司达鲁花赤?录事3顷,录判2顷县达鲁花赤?县尹4顷,县丞3顷,主簿3顷,县尉2顷?

政府规定的诸官员的职田数,只是一个给付标准,实际上,官员违制多取职田和职田给付不足额,甚至完全未曾给付的情况都是存在的?职田的收入归现任官员所有,官员离任须将职田移交给下任?

学田,即官办各类学校所占有的土地?元代在中央设置国子学?蒙古国子学?回回国子学,在路府州县设置儒学?蒙古字学?医学?阴阳学等?

此外,各地还有大量的书院?除国子学没有学田外,上述其他学校都占有数量不等的土地,其中各地儒学是学田的主要占有者?

上述元代各类官田,基本上都采用租佃制的生产形式?大多数情况是出租给贫苦农民耕种,但元代一般官田和学田中包佃制兴盛,是这些土地上封建租佃关系继续保持其发展趋势的一种反映?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pretty/3320402.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3-30
下一篇 2023-03-3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