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豆腐是山东兴起的传统小吃,特色早餐,也被很多人称之为“北豆腐”,有点像豆腐脑,但是和豆腐脑相比较起来,制作就更加的复杂惊喜,也比较老一些。味道尝起来嫩而不松,有油香但是不腻,有淡的肉味但是不腥,有辣味却有不呛,整体也是光洁明亮而白皙,让人很有食欲。
二、吃老豆腐有什么好处?
1、老豆腐中钙和镁的含量很高,这就使得人体中所需要的的必备物质“钙”能轻易通过食物补充,促进骨骼的生长和稳固。对大部分人尤其是中老年和少年来说,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物质,所以,多吃老豆腐,有益于钙镁的补充。
2、很多人怕胖,老豆腐中脂肪以及碳水化合物的含量是很少的,所以多吃老豆腐,对很多爱美,想要减肥的同志们来说,是极佳的选择。老豆腐含有很多人体必需的维生素,比如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E、维生素K等等。
3、老豆腐含有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比如钙、镁、铁、锌、钾、铜、磷等等。更重要的是,老豆腐中含有许多功能性成分。这些功能性成分主要是亚油酸、卵磷脂、异黄酮、胆碱、皂苷、硒、胰蛋白酶等。
石屏豆腐是云南省石屏县的著名特产,自明代初叶问世以来,已有600多年的历史,素以优质味美而饮誉四方。
石屏位于滇南山区,青山绿水,风光秀丽,县城紧靠异龙湖,有着得天独厚的天然水源。所制豆腐与一般豆腐有别,是采用当地的地下“酸水”制作而成。这种水质自然含卤,代替石膏点浆,所制豆腐清香细嫩,味道鲜美,为其他豆腐所不能及。
石屏豆腐的起源
石屏豆腐的起源说法不一。一种传说,明朝洪武十六年(1383年),朱元璋派兵征讨西南,沿途屯兵,实行兵伍编制,即五人为一伍,五伍为一营。沿用至今的万家营、卫家营、伏家营等村子,均是当年在石屏的屯兵之地。制作豆腐就是从万家营屯兵中传出来的,并使用当地的天然“酸水”作凝固剂。
另一种传说,很早以前,居住在石屏县城的先民们,在东西南北四方城门脚下开凿了四口石井,出水很旺,但水味酸涩苦,不能饮用。居民用水要到城外两公里外去挑。用挑来的淡水制作豆腐,酸味较重,口感不好。
到了明代,北门潘北兴老汉经营豆腐作坊,每天要制豆腐两榨,需水12担。按当时风俗,挑水的重担落在孙媳身上。一天,潘老汉的孙媳趁家人外出做客时,就在附近石井提够了第二天制作豆腐的用水。次日豆浆刚点浆就迅速成脑,定型为条状,味感特好,排除了酸涩味,潘惊奇地追问孙媳,方知这两榨豆腐用的是石井里的“酸水”。
老汉对孙媳不但没有责怪,反而倍加称赞,并把这晒干的条状豆腐叫豆腐干。从此,县城四口石井的天然“酸水”就成了点制豆腐的理想凝固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