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谁知道海宁有什么民风民俗

有谁知道海宁有什么民风民俗,第1张

海宁硖石灯彩是著名的工艺美术品。它始于唐而盛于宋,经历了千百年的锤炼,形成了以手工艺、书画为一体的地方民间文化特色,具有高度的工艺价值和美学价值,早在宋代已被列为皇宫贡品。

海宁硖石灯彩以针刺纹精巧细美见长,集诗词、书法、绘画、篆刻、金石、刺绣等艺术门类之大成,寓诗情画意于内,有亭台楼阁、飞禽走兽、龙灯彩舟、玲珑塔、走马花篮等。其工艺有“针、拗、结、扎、刻、画、糊、裱”八大技法,制作工序有扎骨架、裱糊、绘画写字、装配等,还要在书画既成的纸面(五层宣纸裱成)上,以极具细致的针刺和铲刻功夫,用刻刀和针把书画图案以外的空隙,刀刀铲除,针针刺透。其制作之精细,非同凡响,一个灯彩少则要刺几十万孔,多则要刺百万、千万余孔。针刺后的灯彩在灯、烛的辉映下,透明发光,五彩十色。

轻罗万眼竞光辉的海宁硖石灯彩不仅名闻江南,在国际上也享有盛名。在宣统2年(1910年)“南洋劝业会”和1934年“巴黎万国博览会”上荣获大奖。建国以来,海宁多次举办迎灯活动,促进了硖石灯彩艺术的发展,并多次作为对外文化交流的使者,促进了中国与各国人民的友好关系。海宁硖石灯彩是吴越文化孕育出来的一朵奇葩,它秀丽典雅,玲珑剔透,令人流连忘返。

有灯必有会。元宵举行灯会的风俗,在海宁的习惯是农历正月十三为上灯,十五元宵最盛,十八为落灯,统称“灯节”。海宁硖石灯会作为一种民间地方风俗,在清代乾隆年间,就已形成了演灯、顺灯、斗灯的励况。每逢五谷丰登、社会升平时,民间自发便有迎灯之举,历代相沿,蔚然成风。迎灯时,人们手提肩舆各式各样的彩灯,伴以丝竹管弦、鼓钹之乐,欢声笑语,穿街走巷;迎灯队伍长达数里,观灯群众人山人海,一片欢乐,通宵达旦。近年来在灯彩工艺上展现了近代特色,灯内配以现代灯光艺术,声、光、影俱全,灿烂夺目,非昔日烛炬可比。

为使这古老的灯彩艺术发扬光大,海宁成立了“灯彩研究会”,在老艺人的悉心指导下,汇聚了近百名的灯彩艺人,使这古老的艺术后继有人,代代相传。

2022年灯会就在海宁鹃湖。

22组大型主题灯彩和800余盏硖石传统灯彩,还原了千年流光溢彩。

今年主题是“共富海宁·鹃湖之夜”,鹃湖赏灯的景观带长约3公里,沿着鹃湖西侧蜿蜒,有些灯在岸上,有些灯在湖里,有些灯在天上,有些灯在身边,这些形形色色的灯,让你一次看个足,也能拍个够。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pretty/3285278.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3-28
下一篇 2023-03-2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