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有一溶洞奇观,是道教72福地之一,这是什么地方?

江苏有一溶洞奇观,是道教72福地之一,这是什么地方?,第1张

江苏有一溶洞奇观,是道教72福地之一,《笑傲江湖》还曾在此取景

随着经济的发展,现在的人们的生活方式有了巨大的改变,凭借着这种不一样的变化,现在的我们从之前的放假窝在家中变成了放假选择外出游玩,真的是一种不一样的变化,只有你从家里走出来的时候,你才会发现,原来现在的生活方式真的很美妙,真的让人感受到一种不一样的独特情感,就像我们讲述的这里一样,这里是《笑傲江湖》取景地,号称海内奇观,位于江苏。

我们讲述的这里名为张公洞,是一个著名的石灰岩溶洞景区,因为这里曾经还是《笑傲江湖》的拍摄地,所以这里的发展是相当不一样的,而江苏又是一个家喻户晓的旅游省份,所以在江苏这里,有着不一样的独特发展,每当到了假期的时候,这里都有无数的人前来游玩,为的就是感受一下这里独特的风光以及《笑傲江湖》取景地的一个美妙姿态。

张公洞位于江苏省宜兴市西南18公里出的孟峰山之内,这里有着悠久的历史,从春秋时期这里就有了记载,直到清朝,这里的发展依然是十分的强盛,更关键的是这里对于道教文化的发展也是相当不错,而且对于历史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甚至这里有着“华东第一道教圣地”和“江南奇洞甲天下”的美誉!

每当你来到张公洞的时候,你会发现,这里地面上的建筑和地下的建筑完全是两个概念,这里的张公洞还是一个道教72福地之一,从春秋时期开始,历史潮流中的道教大佬都在这里修行过,虽然现在的张公洞是一个被修复之后的新洞府,但是这里的韵味还是有的,相信每一个来到这里的人都会发现这里不一样的独特风光,凭借着这里独特的道教文化,现在的这里有了不一样的变化。

现在的张公洞已经不再是那个样子了,现在来到这里的人是相当之多,现在的张公洞最新的身份是我们国内的一个著名的石灰岩溶洞,虽然在唐朝的时候这里就已经是一个旅游地了,但是因为网络发展,让这里现在变化的很大,和以前不一样了,所以我们日常的生活中这里有着独特的自然风光,真的是一种不一样的独特情形。

三十六小洞天是相对于十大洞天而言。《天地宫府图》云:

“三十六小洞天在诸名山之中,亦上仙所统治之处也。”⑨《洞天福地岳渎名山记·序》引《龟山玉经》则谓,三十六洞天“别有日月星辰灵仙宫阙,主御罪福,典录死生,有高真所据,仙王所理”。AB三十六洞天一词,始见于东晋上清派道书。《真诰·稽神枢》云:“大天之内,有地中之洞天三十六所。”AC据道书所载,它们是:

第一,霍桐山洞,名“霍林洞天”。在福州长溪县(今福建霞浦县南);

第二,东岳太山洞,名“蓬玄洞天”。在兖州乾封县(今山东泰安),自汉以来认为系考校死魂鬼神处;

第三,南岳衡山洞,名“朱陵洞天”。在衡州衡山县(今属湖南),《元始上真众仙记》谓赤帝祝融氏治衡霍山。又云魏夫人(魏华存)治南岳山。按安徽霍山,古名衡山,一名天柱山。《抱朴子内篇》所谓“衡霍正岳”指此。

第四,西岳华山洞,名“总仙洞天”,亦号“极真洞天”。在华州华阴县(今属陕西);

第五,北岳常山洞,名“总玄洞天”。在恒州曲阳县(今属河北),明清以后改祀于山西浑源;

第六,中岳嵩山洞,名“司马洞天”。在登封县(今属河南);

第七,峨眉山洞,名“虚陵洞天”。在嘉州峨眉县(今四川峨眉山市);

第八,庐山洞,名“洞灵真天”。在江州德安县(今江西九江);

第九,四明山洞,名“丹山赤水天”。在越州上虞县(今属浙江。 山实在宁波市西南);

第十,会稽山洞,名“极玄大元天”。在越州山阴县(今浙江绍兴)镜湖中,或云为蜀郡阳平山;

第十一,太白山洞,名“玄德洞天”。在京兆府长安县(实在今陕西周至、眉县、太白等县间);

第十二,西山洞,名“天柱宝极玄天”。在洪州南昌县(今江西南昌);

第十三,小沩山洞,名“好生玄上天”。在潭州醴陵县(今属湖南)。按小沩山洞,一作大围山;

第十四,潜山洞,名“天柱司玄天”。在舒州怀宁县(晋置,治今安徽潜山);

第十五,鬼谷山洞,名“贵玄司真天”。在信州贵溪县(今属江西),传为张陵炼丹处;

第十六,武夷山洞,名“真升化玄天”。在建州建阳县(今福建崇安,晋属建阳县,南唐置崇安场);

第十七,玉笥山洞,名“太玄法乐天”。在吉州永新县(今属江西);

第十八,华盖山洞,名“容成大玉天”。周回四十里,在温州永嘉县(今温州市),按此与江西华盖山同名异地;

第十九,盖竹山洞,名“长耀宝光天”。在台州黄岩县(今属浙江);

第二十,都峤山洞,名“宝玄洞天”。在容州普宁县(今广西容县);

第二十一,白石山洞,名“秀乐长真天”。在郁林州(今广西郁林)南海之南,或云和州含山县(今属安徽);

第二十二,句漏山洞,名“玉阙宝圭天”。在容州北流县(今属广西),传为葛洪炼丹处;

第二十三,九疑山洞,名“朝真太虚天”。在道州延唐县(今湖南宁远);

第二十四,洞阳山洞,名“洞阳隐观天”。在潭州长沙县(今湖南浏阳县西北);

第二十五,幕阜山洞,名“玄真太元天”。在鄂州唐年县(今湖南、湖北、江西三省边境处);

第二十六,大酉山洞,名“大酉华妙天” 在辰州(今湖南沅陵)西北;

第二十七,金庭山洞,名“金庭崇妙天”。在越州剡县(今浙江嵊县);

第二十八,麻姑山洞,名“丹霞天”。在抚州南城县(今属江西);

第二十九,仙都山洞,名“仙都祈仙天”。在处州缙云县(今属浙江);

第三十,青田山洞,名“青田大鹤天”。在处州青田县(今属浙江);

第三十一,钟山洞,名“朱日太生天”。在润州上元县(今江苏南京);

第三十二,良常山洞,名“良常放命洞天”在润州句容县(今属江苏),近小茅山;

第三十三,紫盖山洞,名“紫玄洞照天”。在荆州当阳县(今属湖北);

第三十四,天目山洞,名“天盖涤玄天”。在杭州余杭县(今属浙江);

第三十五,桃源山洞,名“白马玄光天”。在玄洲武陵县(今湖南桃源);

第三十六,金华山洞,名“金华洞元天”。在婺州金华县(今属浙江)。-------------------------------------------------------------------《天地宫府图》云:“七十二福地,在大地名山之间,上帝命真人治之,其间多得道之所。”“福地”一词,其出现甚早,编集东晋上清派仙人本业的《道迹经》引有《福地志》和《孔丘福地》。“七十二福地”一词亦见于南北朝道书,《敷斋威仪经》有“二十四治、三十六靖庐、七十二福地、三百六十五名山……”云云,具体名目则载于唐道士司马承祯所编《天地宫府图》等书中。它们是:

第一,地肺山(即茅山),在江宁府句容县(今属江苏); �

第二,盖竹山,在衢州仙都县(按唐代衢州未置仙都县),或谓与第十九洞天同址; ��

第三,仙磑山,在温州梁城县十五里近白溪草市(按唐代温州未置梁城县,疑是唐之“乐成县”,即今乐清,其境内名胜北雁荡山有白溪镇,是否,未详);��

第四,东仙源,在台州黄岩县(今属浙江); �

第五,西仙源,在台州黄岩县峤岭; ��

第六,南田山,在东海东。传说舟船可至,据《舆地纪胜》称,在浙江青田县南田,为古称七十二福地之一;第七,玉溜山,在东海近蓬莱岛上;��

第八,清屿山,在东海之西,与扶桑仙境相接;

第九,郁木洞(“洞”或作“坑”),在玉笥山(今江西永新境内)南; ��第十,丹霞洞,在麻姑山(今江西南城境内)西;�

第十一,君山,在洞庭青草湖(今湖南洞庭湖)中; �

第十二,大若岩,在温州永嘉县(今属浙江)。传为陶弘景修《真诰》处; ��

第十三,焦源,在建州建阳县(今属福建)北; ��

第十四,灵墟,在台州唐兴县(今浙江天台)北。曾是唐道士司马承祯隐处;

第十五,沃州,在越州剡县(今浙江嵊县)南; �

第十六,天姥岑,在剡县(今浙江嵊县)。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越人语天姥”,“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指此;��

第十七,若耶溪,在越州会稽县(今浙江绍兴)南;

第十八,金庭山,在浙江嵊县东,上有金庭洞。唐裴通记云:剡中山水,金庭洞天为最。或曰别名紫微山,在庐州巢县(今属安徽);

第十九,清远山,在广州清远县(今属广东);

第二十,安山,在交州(今广东、广西)北; �

第二十一,马岭山,在郴州郭内(今湖南郴县)水东; ��

第二十二,鹅羊山,在潭州长沙县(今属湖南); �

第二十三,洞真墟,亦在潭州长沙县,一作“洞真坛”; ��

第二十四,青玉坛,在南岳祝融峰西; �

第二十五,光天坛,在衡山西源头; �

第二十六,洞灵源,在南岳衡山招仙观西; ��第二十七,洞宫山,在建州关隶镇五岭(今福建政和、周宁、屏南等县间之洞宫山); �

第二十八,陶山,在温州安国县(当为安固县,今浙江瑞安)。陶弘景曾隐居此处; �

第二十九,三皇井,在温州横阳县(今浙江平阳); ��

第三十,烂柯山,在衢州信安县(今浙江衢州市); �

第三十一,勒溪,在建州建阳(今属福建)东;

第三十二,龙虎山,在信州贵溪县(今属江西)。系正一道坛所在; ��第三十三,灵山,在信州上饶县(今属江西)。一作“灵应山”,在饶州(治在今江西波阳)北; �

第三十四,泉源,在罗浮山(今广东博罗境内); �

第三十五,金精山,在虔州虔化县(今江西宁都); �

第三十六,阁皂山,在吉州新淦县(今江西清江)。系灵宝派道坛; ��第三十七,始丰山,在洪州丰城县(今属江西); �

第三十八,逍遥山,在洪州南昌县(今江西南昌)。许逊修道处; �

第三十九,东白源,在洪州新吴县(今江西奉新)东; �

第四十,钵池山,在楚州(今江苏淮安); �

第四十一,论山,在润州丹徒县(今属江苏); ��

第四十二,毛公坛,在苏州长洲县(今江苏吴县)。或云在苏州洞庭湖中包山七十二坛; ��

第四十三,鸡笼山,在和州历阳县(今安徽和县);

第四十四,桐柏山,在唐州桐柏县(今属河南); �

第四十五,平都山,在忠州酆都县(今四川丰都); �

第四十六,绿萝山,在朗州武陵县(今湖南桃源)北; �

第四十七,虎溪山,在江州南彭泽县(今属江西)。晋陶渊明隐居处。一说即庐山虎溪; ��

第四十八,彰龙山,在潭州醴陵县(今属湖南)北; �

第四十九,抱福山,在连州连山县(今属广东),或云在南海交州。一作“抱犊山”,在潞州上党(今山西长治); �

第五十,大面山,在益州成都县(今属四川都江堰市);

第五十一,元晨山,在江州都昌县(今属江西); ��

第五十二,马蹄山,在饶州鄱阳县(今江西波阳)。一作“马迹山”,或说在舒州(治所在今安徽怀宁),或说在润州丹徒县(今属江苏);�

第五十三,德山(一作“地德山”),在朗州武陵县(今湖南桃源); ��第五十四,高溪蓝水山,在雍州蓝田县(今属陕西);

第五十五,蓝水,在西都蓝田县(今属陕西); �

第五十六,玉峰,在西都京兆县(今陕西西安)。或作“玉峰山”,在河中府(治在今山西永济县蒲州镇);第五十七,天柱山,在杭州于潜县(今浙江临安境);��

第五十八,商谷山,在商州(治在今陕西商县)。 ��

第五十九,张公洞,在常州宜兴县(今江苏宜兴市); �

第六十,司马悔山,在台洲天台(今属浙江);��

第六十一,长在山,在齐州长山县(今属山东邹平); �第六十二,中条山,在河中府虞乡县(今山西永济)。或云在河中永乐(山西芮城县永乐镇),实指一山; �

第六十三,茭湖鱼澄洞,在西古姚州(治在今云南姚安)。一作“鱼湖洞”,在四明山(浙江宁波西南); �

第六十四,绵竹山,在汉州绵竹县(今属四川); �

第六十五,泸水,在西梁州(指《禹贡》所说梁州,今雅砻江及与金沙江汇合后一段); ��

第六十六,甘山,在黔南(泛指今贵州),一说在黔州(今四川彭水、黔江等县邻近贵州处); ��

第六十七,王晃山(一作“瑰山”),在汉州(治在今四川广汉); �

第六十八,金城山,在古限戍,又云石戍。一说在云中郡(治在今山西大同); �

第六十九,云山,在邵州武刚县(今湖南武冈); �

第七十,北邙山,在东都洛阳县(今河南洛阳); �

第七十一,卢山,在福州连江县(今属福建); �

第七十二,东海山,在海州(今江苏连云港海州镇)东二十五里,即云台山。

道家七十二福地

第一福地地肺山,一名太乙山,在江苏江宁府句容县。汉四皓高士隐此不受高祖召。

第二福地盖竹山,在浙江台州府临海县。施真人得道处。

第三福地仙岩山,在浙江温州府瑞安县,宋陈傅良读书于此朱子尝访之。

第四福地大涤山,在浙江杭州府余杭县。大涤语何法仁曰汝居此可逃世成真。

第五福地仇池山,在廿肃阶州成县。唐罗公远真人修道处。

第六福地具茨山,在河南许州府临颍县。昔黄帝尝登此山。唐卢照邻隐于此。

第七福地高盖山,在福建福州府侯官县西南刘彝诸贤尝隐于此。

第八福地青屿山,在山东沂州府东海中。姜一真真君隐于此。

第九福地都水洞,一名玉笥山。在江西吉安府永宁县。南北朝萧子云侍郎栖隐处。

第十福地丹霞洞,在江西建昌府南城县。蔡经真人成道处。

十一福地君山,在湖南岳州府巴陵县西南洞庭湖中。湘君游憩之所。

十二福地赤水岩,在浙江温州府永嘉县。地仙李方回先师栖隐处。

十三福地姑射山,在山西平阳府临汾县西。庄子所谓藐姑射之山即此。

十四福地灵墟山,在安徽太平府当涂县东三十里。白云先生栖隐处。

十五福地沃州山,与天姥山对峙,在浙江绍兴府新昌县。晋支遁真人放鹤处。

十六福地天姥山,在浙江绍兴府新昌县东。李凝姬修道处。

十七福地若耶溪,在浙江绍兴府会稽县。越西施采莲于此。南北朝何允栖隐处。

十八福地金庭山,一名紫微山。在浙江绍兴府嵊县。上有金庭洞,马仙翁栖隐处。

十九福地峡山,一名中宿峡。在广东广州府清远县。相传黄帝二少子太焕太英隐居于此。

二十福地安山,一名白云山。在广东广州府城东北。汉安期生真人冲举于此。

二十一福地焦源山,在福建建宁府建阳县北真人霍童所居。

二十二福地鹅羊山,在湖南长沙府长沙县仪封人方回桀溺秦不虚隐于此。

二十三福地合皂山,在江西临江府清江县。晋许逊真君栖隐处。

二十四福地青玉坛,在湖南衡州府衡山县。乃祝融君游憩之所。

二十五福地马岭山,一名苏仙山。在湖南郴州东北。晋苏耽入山修道,其母窥之见乘白马飘然。

二十六福地洞灵源,在湖南衡州府衡山县招仙观西。唐李邺侯读书于此。

二十七福地洞宫山,在福建建宁府浦城县。晋魏夫人华存以洞宫为栖真之所。

二十八福地陶公山,在广东琼州府城东南。陶安公真人栖隐处。

二十九福地顶湖山,在广东肇庆府高要县东北四十里。明温倬臣仙人隐此。

三十福地泐溪,在广东韶州府乐昌县。有仙人石室高三十余丈。

三十一福地泉源洞,在广东惠州府博罗县与铁桥相接。唐轩辕集尝隐于此。

三十二福地龙虎山,山上两石对峙如龙昂虎踞。在江西广信府贵溪县西南。汉张道陵得道于此。

三十三福地灵山,在江西广信府上饶县西北。北宋辛幼安尝隐于此。

三十四福地苏门山,在河南卫辉府辉县西北七里。孙登尝隐于此。

三十五福地金精山,在江西宁都洲。汉女仙张丽英飞升之所。

三十六福地马当山,在江西九江府彭泽县。晋王勃顺舟而下至洪州作滕王阁序。

三十七福地始丰山,在江西南昌府丰城县。汉吴猛真人成道处。

三十八福地逍遥山,在四川成都府简州。隋刘庆善仙人尝游于此。

三十九福地砵池山,在江苏淮安府山阳县西北十五里。晋王乔真人成道处。

四十福地鸡笼山,在安徽和州含山县西北三十五里。宋王中正成道之所。

四十一福地毛公坛,在江苏苏州府吴县西南洞庭湖中。汉刘根真人得道处。

四十二福地绿萝山,在湖南常德府桃源县南十五里。魏伯阳真人栖隐处。

四十三福地防山,在山东兖州府曲阜县东二十里。先贤颜子有墓于此。

四十四福地桐柏山,在浙江台州府天台县。桐柏真人张大顺修道于此。

四十五福地平都山,在四川忠州酆都县东北。唐举真人得道于此。

四十六福地金堂山,在四川成都府金堂县东南五十里。唐李八百仙人尝游于此。

四十七福地虎溪山,在江西九江府德安县。晋慧远送五柳先生于此。

四十八福地彰龙山,在湖南长沙府醴陵县。晋司马徽隐居于此。

四十九福地抱犊山,在山西潞安府壶关县。王烈入山见石室有书归问嵇叔夜处。

五十福地大面山,在四川成都府成都县。汉王褒真人隐于此。

五十一福地苏山,一名元辰山。在江西南康府都昌县。西晋苏耽真人得道于此。

五十二福地马迹山,在江西饶州府鄱阳县东北。董幼真人栖隐处。

五十三福地德山,在湖南常德府武陵县。地仙张巨君成道处。

五十四福地凉风原,在陕西四安府临潼县距蓝田县五十里。

五十五福地蓝水山,在陕西西安府蓝田县。仙人张兆期栖隐处。

五十六福地玉峰山,在山西平阳府洪洞县东北。地仙柏户栖隐处。

五十七福地天柱山,在浙江杭州府余杭县西南。邵康节先生卜居于此。

五十八福地商山,在陕西商州雒南县南晋台产专天文星算之术尝隐居于此。

五十九福地张公洞,在江苏常州府宜兴县。汉张道陵尝修炼于此。

六十福地缑氏山,在河南河南府偃师县。王子晋于七月七日升仙于此。

六十一福地长白山,在山东济南府邹平县南二十里。宋范文正公尝居于此。

六十二福地少室山,在河南河南府登封县。唐李渤筑室于此自号少室山人。

六十三福地中条山,在山西蒲州府永济县。汉张果隐于此尝乘白马日行数万里。

六十四福地绵竹山,在四川绵州绵竹县。唐李淳风真人修道于此。

六十五福地武当山,一名太和山又名元狱山。在湖北襄阳府均州。昔真武修炼于此。陈希夷诵经处

六十六福地女凡山,在河南河南府洛阳县。兰香神女上升遗几于此。

六十七福地瑰山,在四川成都府汉州。张桓侯成道于此。

六十八福地金城山,在安徽池州府石埭县。石长生真人得道处。

六十九福地云山,在湖南宝庆府武冈州。韩终真人修道处。

七十福地北邙山,在河南河南府洛阳县。邓夸父真人栖隐处。

七十一福地卢山,在山东青州府诸城县东南三十里。秦人卢敖隐于此。

七十二福地东崂山,在山东青州府寿光县。孙紫阳真人修道于此。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pretty/3246661.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3-25
下一篇 2023-03-2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