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农红军第九军的简介

中国工农红军第九军的简介,第1张

中国工农红军第九军,简称红九军,史载红九军有三支。

辖有二十五、二十七两个师(二十五师,师长许世友、政治委员陈海松;二十七师,师长王学礼、政治委员陈修神、军直属队长周希汉。)和随后组建的第二十六师,共1万余人。1935年5月参加红四方面军长征后,红九军整编为4个师另2个团。1936年11月中旬,编入西路军序列,转战甘肃省河西地区。此时主官为: 军长孙玉清、政委陈海松、参谋长陈伯稚,不久全军(6500人)覆灭。

军团长是红一军团第三师师长罗炳辉,军团政治委员是红一军团第一师政治委员蔡树藩;军团参谋长是红三军团第四师参谋长张翼(1934年8月底在江西广昌驿前投敌叛变,抗日战争开始后,回苏北拉起一支抗日队伍,不久被国民党收编,任旅长。

1940年八路军南下华中后,被国民党当局处决),后由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校务部部长郭天民接任;政治部主任先是红一方面军政治部破坏部(敌工部)部长李湘_(即李涛)。

李涛调中革军委二局任政委后,由红一军团第三师政治委员蔡书彬接任,蔡书彬调红军总卫生部政治部任保卫局长后,由第一步兵学校政治委员黄火青接任;中革军委总供给部会计科科长赵_任供给部部长。

中国工农红军第九军团,是中央红军突围转移,进行二万五千里长征的主力部队之一。这支部队,组建于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战争处于被动时期。1933年10月2日,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发布组建红九军团的命令,28日,正式成立。

扩展资料:

1933年10月,由红三师和红十四师在福建建宁附近地区合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九军团”。并于同年11月7日在福建将乐县举行了成立大会。

红九军团军团长罗炳辉,政治委员蔡树藩(遵义会议后为何长工),参谋长郭天民,政治部主任李湘怜(不久为黄火青)。全军团9000余人。

红九军团经常配合红一、红三主力军团作战,是一支机动部队,人员精干,轻装简从,机动灵活,配合作战好,曾单独完成了许多惊人的战斗使命,如广昌固守战、鸡公山守备反击战、两次进入东方作战、金华山防御战等等,一次又一次出色地完成了战斗任务,曾受到周恩来总政委的赞扬,被誉为“战略骑兵”。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工农红军第九军团

史载红9军有3支。一支为鄂北地区红9军。由襄、枣、宜等地红军游击队组成。首先建立的是红9军第26师,鄂北特委杨秀吁担任师政治委员,张香山担任师长。部队不断发展壮大,打下蔡阳、璩湾、古城三市镇后部队枪支猛增至三千有余。后因政委杨秀阡战斗中牺牲,致使部队连连受挫,大伤原气。1931年2月,中央又派赵侗、何尚志就任师长和师参谋长,不久不幸阵亡,继由程组武任师长。此后,部队屡战未胜,26师几乎溃散。1931年春,均县暴动革命武装,发展到200支枪,改编为红9军第2纵队,建立了革命根据地,不久,即改编为红9军第25师,师长汤穆禹,政委朱勉之。1932年春,成立红9军军部,总指挥张木千,继任曹明文,参谋长韦克择。不久,红25军即由房县转移到洪湖地区,编入红3军9师,26师改编为各县游击队,红9军番号即行取消;另一支为闽西红9军,是1930年3月,应闽西工农兵第一次代表大会决议改编的,其主要成分系闽西各县赤卫队。军长邓伟任,政委高静山(后邓子恢),政治部主任陈正,参谋长郑益。红9军共编5个团。龙岩编第1团、上杭编第2团,永定编第3团,连城编第4团,武北、汀南合编为第5团。红9军共约3000人众,2000多支枪。1930年4月,党中央指示闽西地区红军改编为12军,红9军番号遂取消,改称红12军;再有一支是红4方面军下辖的红9军。1933年6月,根据红4方面军军事会议将师扩编为军的决议,于7月上旬开始整编,4方面军下辖之12师连同巴中地区的地方武装合编第9军。军长何畏,政委詹才芳。辖有25、27两个师,25师下辖73团、74团、75团,27师辖79团、80团、81团。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pretty/3234777.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3-24
下一篇 2023-03-2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