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总对兰汉高铁计划开工时间 2019年开建2023年建成

铁总对兰汉高铁计划开工时间 2019年开建2023年建成,第1张

1、计划2019年开建,2023年建成。兰州至天水至汉中高速铁路,计划2019开工建设,全线总长约510公里,其中甘肃省境内约433公里。全程设计速度为350公里/小时,采用客运专线级别的双线电气化铁路设计,计划2023年建成。届时,汉中到兰州只需2小时。

2、兰汉高铁全称兰州至天水至汉中城际铁路,是《甘肃省人民政府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段“6873”交通突破行动实施方案》中的高速铁路通道之一,是一条西北起甘肃省兰州市,东南至陕西省汉中市的西北-东南向高速铁路干线。

3、本线是甘肃省客运网的重要组成部分,线路起自兰州市,经定西市的临洮、渭源、陇西县,天水市的武山、甘谷县,东至天水市,后线路折向东南,经徽县进入陕西省,再经勉县接入汉中市,连接两省五市两区九县,全线总长约510公里,其中甘肃省境内约433公里。是西北沟通华中、西南的最快捷高速铁路通道,设计速度为350公里/小时,全程采用客运专线级别的双线电气化铁路设计。

这个问题如果在2019年之前回答一定是没有的,即使在2019年后2010年前,这个问题也是摇摆不定,但现在荆州到常德的高铁应该是幸运的留存了下来!下面我馍馍就带大家一起看下这是怎么回事!

荆州到常德的高铁,简称荆常高铁,是荆州 - 津澧-常德的路线高铁,南北跨两省,将湖南省与湖北省连接,归属于中国高铁八纵之一---呼南高铁的一部分!要说这条高铁的意义,可以用时不我待来形容!

在现在来说,荆州,津澧以及常德作为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的三个支点,至今却没有连通的高铁,这让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很是无奈啊!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感觉,这个区域也因此制约性很明显。所以这个荆常高铁责任重大,担负起崛起洞庭湖生态圈的经济的重任!同时也要带动鄂西南和湘西北的经济发展。

为什么说荆常高铁是幸运的呢,因为在2019年之前,这段高铁并没有荆常这段路什么事,之前暂定的方案路线是襄阳—荆门—宜昌—常德,也就是所谓的西线方案;后来不知道的什么原因,结果就变成了襄阳-荆门-荆州-常德的路线,也就是所谓的东线方案。 至于是什么原因我们没必要追究,但宜昌人估计很恼火。

我们可以从现在的视角回望一下,这条线路的好处有哪些?根据我馍馍的看法:

首先,东线的方案节约资金,施工难度也小一点,

其次,东线一路上的人口密度更大一些,经济水平相对也不错,一路上的受益人口在400万上下。

最后以内东线的路程更短,而且施工难度小的原因,预计票价也会优惠29元左右,乘车时间也小一些,也算是有利于民生吧。当然如果不对比,也没人说的话,估计也没人会在意这个。

好了,关于荆常高铁咱们就说到这里,路过的朋友都来发表下意见吧。

根据现有省政府及铁总的规划,荆州到常德的高铁是有的。查阅铁总的高铁长期规划图,你会发现荆州至常德高铁是规划至呼南高铁二线,连接荆(州)荆(门)铁路。且李埠公铁两用桥已经通过了可行性分析,现已进入资金规划阶段(涉及国家两大部门),这个大桥的批复对于后期荆州至常德的高铁是有铺垫的。关于荆州是泄洪区这个说法,就没必要纠结了,荆州的泄洪区特指荆州市公安县片区。关于荆州的高铁还有一个利好消息,就是荆岳铁路的批复已经通过了。

湖北省存在一天,不会有荆州的出头之日。

要什么高铁,连高速也不要了,沿荆州挖一条运河,把荆州围起来,田园生活,世外桃源,与世无争,自娱自乐,建另一个荆州,这才是荆州出路!

肯定会有。2020年作为湖北省重点高铁建设项目荆荆城铁己开工,今年会全面进入建设期,3.5年完工。荆州李埠长江公铁大桥己完成所有审批手续,5月份会开工。襄荆荆南延是必然的。延到岳阳?实际上襄荆荆岳己有现存铁路在运营,浩吉重载铁路,目前运能只发挥三分之一。利用重载铁路开通客运(200公里时速)是水到渠成。武汉铁路局公司己官宣在2024年开通。

那么从国铁的公益性和赢利性讲,修建荆常高铁是呼南主通道必然选择。一是线路平直,较襄荆宜常近七十公里。工程施工顺利,投资省一百二十亿。最主要的是客流量大,走荆常辐射有一千一百万人口,走宜常辐射三百万人口。现在荆州已经在高新区预留了荆州西站规划用地。

2017年,已公布了荆常高铁规划图,湖南是积极支持荆常高铁。湖北因为宜昌话语权大,强行想将呼南通道西移,不符合经济规律。当然国铁也认可了湖北呼南双通道方案:荆常三百五十公里时速,宜常二百公里时速。建设顺序上荆常优先,宜常随后。双通道并不矛盾,都会促进湖北湖南交通发展。

公安的公铁两用大桥已经通车,借此,规划的荆州和岳阳动车已只是时间问题,既然荆州和岳阳可通动车,那么,荆州和常德同样可依托公安长江大桥只需铺设两百多公里铁路即可通车,有什么必要非等到李埠长江大桥的修建呢?再说规划中的李埠长江大桥何年何月才能开建呢?充分利用浩吉铁路才是最佳选择。

荆常高铁省钱省力省时丶利用率高丶是最佳方案丶一年前就发表了看法丶利国利民

不久的将来 随着经济 社会 的发展 迟早会建高铁 有利于湖南湖北区域经济的发展

盼星星,盼月亮

面包会有,一切都会有的。

近日,中国国家铁路集团出台《新时代交通强国铁路先行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提出中国铁路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到2035年率先建成现代化铁路网,到2050年建成更加发达完善的现代化铁路网。

《规划纲要》由总体要求、主要任务、保障措施三部分组成,具体包括交通强国铁路先行规划总目标,11大板块39项重点任务及4方面的保障措施。国铁集团发展和改革部副主任丁亮指出,制定《规划纲要》,鲜明地提出铁路先行的目标和方向,是要铁路在新时代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增强经济发展新动能、促进区域城乡协调发展、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助力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等提供更加坚强有力的保障。

丁亮强调,到2035年,将率先建成现代化铁路网,铁路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全面提升。运输服务供给品质一流,形成全国1、2、3小时高铁出行圈和全国1、2、3天快货物流圈。铁路运输安全持续稳定,人防、物防、技防“三位一体”的安全保障体系健全有力。经营管理水平、现代治理能力位居世界前列,铁路绿色骨干作用增强,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全面增强。丁亮表示,到2050年,将全面建成更高水平的现代化铁路强国,全面服务和保障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

为实现新时代交通强国铁路先行发展目标,《规划纲要》细化工作措施。明确建设发达完善的现代化铁路网,发展自主先进的技术装备体系,创新优质高效的运输服务供给,提升经营实力及持续可靠的安全发展水平,强化科技创新的支撑引领能力,发挥节能环保的绿色铁路优势,拓展互利共赢的开放合作空间,突出高水平科研人才、高技能产业大军、高素质干部队伍建设等11个方面工作任务。

丁亮介绍,《规划纲要》同时提出了四个方面的实施保障措施,一是坚持党对铁路工作的全面领导,确保铁路事业发展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二是积极落实支持政策,创造良好环境;三是深化路地合作,形成强大合力;四是强化组织实施,确保落地见效。

我国铁路网规模和质量、技术装备水平、运输安全水平等重要指标进入世界前列,具备了进一步当好先行和由大迈向强的内在条件和现实基础。中国铁路经济规划研究院有限公司规划所副所长梁栋介绍,我国路网规模持续扩大,路网结构不断优化,截至今年7月底,我国铁路营业里程已达14.14万公里,居世界第二;高铁里程3.6万公里,居世界第一。先后建成了700多座高铁客站、126个一、二级铁路物流基地,形成了以铁路客站为中心的综合客运枢纽和以铁路物流基地为中心的综合货运枢纽。

随着铁路特别是高速铁路的快速发展,铁路运输服务品质不断提升。2019年铁路客、货运发送量分别达到36.6亿人次、43.2亿吨,开发“丝路快车”“熊猫专列”等主题旅游列车产品,组织开行81对公益性“慢火车”。同时,推出并完善网络购票、自主取票、在线选座、站车Wi-Fi等便民利民服务,互联网售票比例超过80%。高铁+共享汽车、高铁+旅游、空铁联程联运等新业态模式涌现,“高铁极速达”、高铁“顺手寄”等高铁快运服务推出。

梁栋介绍,在自主创新能力上,我国已成功研制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复兴号动车组。时速350公里长、短及17辆扩大编组动车组、高寒动车组和时速160公里动力集中动车组投入运营。2019年底正式开通的京张高铁成功应用线桥隧和客站智能化施工技术,实现了基于BIM的工程施工信息共享和建设全过程管理。

梁栋表示,目前我国在世界5大洲的数十个国家有铁路合作项目,其中中老铁路、雅万高铁、中泰铁路、匈塞铁路等已开工建设。中欧班列快速增长,可由我国70个城市到达欧洲21个国家的70个城市,第23次铁盟亚太区全体大会、2017中国—阿拉伯国家博览会高铁分会等重大活动成功举办。

在铁路安全保障和绿色发展水平上,我国铁路运输安全持续稳定,事故率和交通死亡率均处于较低水平,2018年,我国铁路交通事故死亡率为0.199人/10亿换算吨公里,远低于美国、德国、法国和日本。铁路绿色取得成效,2012~2019年,电力消耗占总能耗的比例从34.1%上升至65.5%,油类消耗占比从38.1%下降至23%,煤炭消耗占比从24.4%下降至2.5%,污染物排放量逐年降低。

到2035年,现代化铁路网率先建成,到2050年,建成更加发达完善的现代化铁路网。丁亮表示,围绕《规划纲要》这个战略目标,国铁集团将以构建现代高效的高速铁路网,形成覆盖广泛的普速铁路网,发展快捷融合的城际市域(郊)铁路网,构筑一体衔接的现代综合枢纽为重点,打造世界一流的铁路设施网络。

随着北斗卫星导航技术、5G通信、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成熟应用,国铁集团正在依托青藏铁路组织研发新型列控系统。国铁集团工电部通信信号处主管莫志松提出,该列控系统通过采用北斗定位替代传统的轨道电路,利用5G技术研究实现列车与列车间的直接通信。新型列控系统实现一批车出站加速、另一批车到站减速,电能内部循环利用,理论上人均百公里能耗可降低30%左右。

国铁集团客运部客运营销处主管强丽霞提到,依据《规划纲要》运输服务供给品质一流的目标,国铁集团将依托现代化铁路网,提高客运服务供给品质,形成全国1、2、3小时通达的高铁出行圈。主要城区市域(郊)1小时通达,如京津冀区域北京到天津、雄安间,长三角区域上海到苏锡常间。城市群内主要城市间2小时通达,如京津冀区域北京到石家庄间,长三角区域上海到南京、杭州间。相邻城市群及省会城市间3小时通达,在各城市群中心城市与其它省会城市间,打造城市群综合交通网主骨干。

针对《规划纲要》提出“到2035年,智能高铁率先建成”这一目标,国铁集团科技和信息化部网信安全总监张伯驹表示,未来,中国铁路将朝着数字化、智能化、智慧化发展方向不断前进。在工程建造领域,突破BIM+GIS关键技术,实现全线、全专业、全过程工程建设精细化管控,铁路工程管理平台广泛应用。在技术装备领域,研制智能型复兴号动车组,实现时速350公里自动驾驶功能。在运营服务领域,全面推广电子客票技术,实施刷脸核验、候补车票等多样化服务,努力打造管理高效、绿色节能的智能客站。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pretty/3157640.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3-18
下一篇 2023-03-1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