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德保在哪

广西德保在哪,第1张

德保县,由广西壮族自治区的百色市所管辖。德保县年产茴油500吨,产量和出口量均为全国第一,因此有"八角茴油之乡"的美称。 民族文化 德保县的文化、艺术活动,历来相当活跃,民间的戏曲更是丰富多彩,流传于本县的地方戏剧和歌舞主要有壮剧、木偶戏、末伦、捞虾舞、山歌等,而以壮剧和山歌尤其为群众所喜爱。德保壮剧属南路壮剧,俗称"呀嗨戏"或“马隘戏”,它具有浓郁的民族风俗和地方特色,很受群众欢迎,现壮剧常用的唱腔曲调有马隘调、平板、叹调、喜调、哭调、采花、高腔等,拌奏乐器有马骨胡(是主奏乐器),配乐器有土胡、二胡、三弦或秦琴及笛子等。演奏时具有和声色彩,深厚悠扬,悦耳动听,很有民族情感。 德保山歌民间叫"吟诗"或叫"唱欢",在壮家瑶寨,男婚女嫁、劳动生产、逢年过节、谈情说爱等场合,多以山歌来表达喜庆、欢乐、爱情等。壮族山歌分为南路山歌、北路山歌系。南北路山歌都以七言为一句,有平仄、有押韵。南路山歌以四句为一首,以两人为一组合唱,有高低声两部,唱出的山歌高亢、激情、清雅、动听。北路山歌以八句或十句为一首,一般以3至7人为一组来合唱,有高低两部声,歌声雄壮、稳定、悠扬、振奋、引人。山歌历来是采取自唱、对唱、合唱的形式,通过山歌抒发感情、赞颂好人好事、抨击时弊、揭露坏人坏事。 民族风俗 德保县民情淳朴,县内壮、瑶民族风俗各异。 稻作风俗有开耕、播种、祭青苗、洗剪具等。祭青苗在农历七月间,旧时闭城门,禁行人,户间各户烹肠煮酒于田间聚饮,一日而罢。 饮食风俗有打血、筐烫肉、血肠、酸肉、酸鱼、霉干菜、竹棒饮、豆腐团、麦茂、米茂、南瓜甜酒、南瓜鸡、金锅饭、马由炒冷饭、打菜包、珍珠酥、糯米炒油肝、五湖四海、红薯窑、花生窑等。 婚俗中有答歌为婚,结婚中有定婚礼、结婚、包办婚礼,还有分姓、送种子、哭嫁、拜别父母、赏新娘、三朝回门认新等各俗。 生育风俗中有安神、求花、出生小孩、满月、百日、盘花扣销、挂彩等习俗。 节日庆贺习俗除夕、元宵、土地公、扫墓、端午、牛魂、中元、中秋、霜降、送灶王等风俗各异的节日。牛魂一节每年于农历五月举行,是日,乡间各户染五色糯米饭,宰猪祭礼供奉耕牛,用鸡、鸭肉来犒劳耕牛。小孩则拿鸡肉、五色饭到野外聚餐。俗称“收牛魂”。送灶王节于农历十二月二十三举行,各家烧香点烛,用酒、肉等祭品送灶王上天。次日到除夕,各户就为先禁忌地修房、打扫庭院。 社交风俗 交同年、交情意、认干爹娘等。山歌对歌习俗多在歌圩节,全县共有小孩、青年、老人欲圩节29个,是广西歌圩最多的县份之一。从正月二十七日至四月二十六日,各地有间隔地举办斗歌、情歌等会唱和赛歌,还有自由对唱等。

广西百色市德保县的车牌号是:桂L,行政级别是:县,人口约:约34万人,人口密度为:132人/km,面积约:2575平方公里,邮政编码是:533000

简介:德保全县管辖城关、都安等12个乡(镇)185个村(社区)委会。全县有34万人。总面积为2575平方公里。其中石山区面积占70%,境内聚居着壮、汉、瑶等9个少数民族,壮族人口占98%。德保秦属象郡,晋属兴古郡,唐为废冻州,宋建镇安峒,元为镇安路,明为镇安土府,清康熙二年(1663年)改土归流,为镇安府,清乾隆四年(1739年)设天保附廓县,是清代广西18个府的治地之一。1951年8月敬德县和天保县合并,各取一字而得名。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pretty/3106541.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3-14
下一篇 2023-03-1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