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攸县阳升观如何?

株洲攸县阳升观如何?,第1张

唐朝古道观阳升观,位于县城东南25公里之凉江乡,前临南水,后负三清峰,右滨凤凰潭。由于阳升观历史悠久,建筑布局考究,装饰艺术精湛,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全观由东西川门、戏台、内院、铺屋、三门、宗师房、前殿、司空殿、三清殿、夫人庙、玉书宫组成,占地3000多平方米,朝向南偏东15度。

从内院上三门,入前殿、进大殿,次第而登,分别有台阶31级半、7级、3级,代表清朝时攸县区划31都半、周围7县和湘、赣、粤3省。前殿有王、马、殷、赵4神像,中殿有司空神像3尊,左右有金、吾2将侍立,两旁置捉、缚、枷、铐4种神像,横眉怒目,状甚可畏。后殿供道教至高3神像:上清、玉清、大清,是为三清殿。又有如来、观音、十八罗汉等佛像陈列院内,表示“佛道同欢”。近百年来,迭遭破坏,神像全部被毁,中殿重檐被拆,宋徽宗敕令御碑被炸,铺屋和后殿已夷为平地。

从幸存的部分建筑艺术看,保留唐宋风格。阳升观旁有新观1座,内供司空父母神像,建于晚清,现已改为小学校舍。观后5里的中山有下观1座,名紫麟宫,占地2000余平方米。二观建筑年代无考,建筑艺术据说不亚于阳升观,现分别夷为旱地和水田。1984年10月,株洲市人民政府公布阳升观为市重点物保护单位。

南齐明帝时(494-498),司空张岜,因感东昏候宝卷昏暴无道,挂冠请休,将全家80余口带到此处,结庐修炼,传说率全家白日升天。陈天嘉四年(563),复有丹阳张、马二先生自称张司空弟子,在此修炼。唐天宝七年(748),玄宗敕令建观,赐名朱阳观。

宋政和三年(1113),徽宗连下两敕,封张司空为“大素冲升真人”,派中奉大夫湖南路转运使程元佐复修观宇,赐名阳升观。后于明洪武元年(1368),清嘉庆十年(1805),道光十九年(1893),多次修观扩建。故三门内石柱上有一联云:“唐宁敕建以来名山不朽庆光重修而后福地长留”。

攸县有“鸾山配凤岭,金水绕银坑”的美誉。尤其是酒埠江风景区,集山湖、溶洞、地热资源于一体,已被认定为国家级地质公园,景观奇特多样,有酒仙湖、百丈瀑、温泉等水体景观,古银杏树、红豆杉、方竹等森林景观,攸西松山观,宝宁寺、洪秀全纪念馆、红军兵工厂等人文景观,已探明120多个大型溶洞,是南方地区最大的溶洞群,其中长达10公里的禹王洞地下河是中国已发现最长的地下河之一。

桃花谷

是攸县酒埠江风景名胜区里的自然生态谷和酒埠

江地质公国内的古河道,全长2000余米。谷内环境清幽、植被茂盛、溪流清澈、碧潭飞瀑、乱石穿孔,各种奇禽异兽,珍稀植物、名贵药材随处可见。春天,樱桃、杜鹃漫山红遍:秋天,猕猴桃、野萄葡挂满山沟。天然谷中,有山里人家、迎客石、双流击石、落玉流翠、五叠泉、双石门等主要景点。

白龙洞

白龙洞地处株洲市攸县漕泊乡境内,为天然碳酸盐溶洞,长7公里,洞内景色奇秀,其发现时间不过数年,但知名度越来越大,有“奇比张家界黄龙洞,秀超桂林芦笛岩”的美誉。白龙洞在湖南百强景点评选中榜上有名。

酒仙湖

酒仙湖位于攸县酒埠江风景名胜区酒埠江镇的东南部,为国家级大Ⅱ型水库和国家级水利风景区、它始建于1958年,1960年合闸蓄水、湖区集水面积为610平方公里,总蓄水量为 3亿立方米,平均宽度为500米,最大宽度为2300米,平均水深37米,深水航道为24公里。

宝宁寺

千年古刹宝宁寺坐落在攸县酒埠江风景区酒仙湖景区酒仙湖之滨,地处黄丰桥镇乌

攸县攸县仙人桥风景

井村。宝宁寺创建于唐天宝10年即公元751年,是湖南最早的佛教禅院之一。

宝宁寺为佛教南宗曹洞宗祖庭,从唐五代至宋元期间,宝宁寺香火一直很盛,成为湖南名刹和佛教南岳、江西两系的交往中心。宝宁寺现存的寺院殿宇,是清光绪二年修复的模式,前后有三进,殿、堂、楼、阁、台共24座。宝宁寺在中国佛教史上享有较高的声誉和地位,“北有少林,南有宝宁”之说盛极中国佛教界,一代佛学泰斗吴立民评价宝宁寺为“国宝”。

阳升观

阳升观,系新攸州十景之一,位于县域东南25公里之莲塘坳乡,地处司空山群峰环绕之中。始建立唐天宝七年(748年)。前濒南水,后靠三清峰,画屏峰呈于前,狮子峰、凤凰峰附于左右。山门有一楹联道:“唐宋敕建以来名山不朽;庆光重修而后福地长留”,此联概括了该观的历史。观前一公里处的老炉峰下建有阳升观电站,420米长的管道,1070级石阶直上峰巅,犹如长龙上天。

桃源谷

攸县桃源谷风景(2张)

桃源谷是攸县酒埠江风景区的自然生态谷,是酒埠江地质公园的古河道,全长2000余米。谷内环境清幽、植被茂盛、溪流清澄、碧潭飞瀑、乱石穿孔。山上奇禽异兽,珍稀植物,名贵药材处处可见。春天樱桃、杜鹃漫山红遍;秋季猕猴桃、野葡萄挂满山沟,人处其景心旷神怡,是一个天然氧吧、健康旅游的圣地。经济的飞速发展,促进了全县的内外贸易。全县与海内外的贸易交流往来十分活跃,可谓商贾云集、货畅其流。位列“湖南五大市场”之一、湘东市场之首的皇图岭农贸市场吸引了大江南北、长城内外的生意人。商城,成为湘东地区又一处火爆的商业中心

灵龟寺

据《攸县志》同治版记载,灵龟寺始建于明末,位于城东米水河畔灵龟峰之巅,邑绅刘伯相建“元帝祠”于峰顶,县丞余有为建“如斯亭”于山腰。后有县衙牢吏张镗在峰麓出家将祠名改为“张镗庵”。明教谕杨世桂改“张镗庵”为灵龟寺

灵龟寺位于攸县城东1.5km的洣水河畔。其山势一峰独秀,如龟出穴,踞水上游,享有“梅城第一峰”之美称。峰顶一寺,名灵龟寺,钟鼓常鸣,香烟缕缕,奇峰古刹,巍然屹立。岗环水绕,气象万千。

马鞍山

马鞍山位于今攸县鸭塘铺乡阴山港村,古阴山县的位置就是现在阴山港这个地方,居洣水北岸,在浊江汇入洣水处。当时的阴山县管辖包括今攸县西北部分地区及今株洲、湘潭、衡山、安仁等部分地方。阴山港南面至今仍有大量汉墓群露出表面。

凌云塔

位于县城西10公里之鸭塘铺乡阴山港村马鞍山上,地处攸县、衡东两县交界处。据《攸县志》同治版及碑刻记载:该塔始建于清嘉庆丙子年(1816)。它是洣水四塔最晚的一座,然又是最大的一座,形制相似于上塔和下塔。但在艺术装饰上是颇有匠心。塔高29.3米,塔基边长4.6米,占地面积为102平方米。该塔八方七层,第一层以下为红条石砌成,第二层以上为青砖结构。第一层门楣额上书有祁阳石横式草体“凌云”2字,左边是竖书“嘉庆丙子”,右边相应为“合邑公建”,下镶青石质“二龙戏珠”浮雕画、阶梯右旋可达七层。2008年,凌云塔被评为株洲市文物保护单位。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pretty/3073275.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3-12
下一篇 2023-03-1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