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记出自哪个地方

桃花源记出自哪个地方,第1张

问题一:请问陶渊明的桃花源记说的是哪里 有几说:

1、陶渊明家乡庐山的某一座山谷中地处庐山大汉阳峰下,总面积约一万多亩,桃花源又称康王谷,是庐山第一长峡谷,全长约15华里,素有世外桃源的美称,景观特色以幽谷风光取胜,历来被认为是陶渊明名篇《桃花源记》创作原型所在地,

2、安徽古徽州的黟县。位于安徽省黄山市世界文化遗产地―黟县,是指黟县漳河流域石山至渔亭10公里段。

3、台湾桃花源。位于基隆河支流新寮溪溪谷中,由从前的“野人谷风景游乐区”、“天云洞风景区”、“大华壶穴区”组合而成。 景区园内有翠谷瀑布、观音瀑布、迷魂洞瀑布、新寮瀑布、茵梦瀑布等,虽然这些瀑布不如十分瀑布壮观,但四周环境幽雅秀丽。

考证台湾桃花源与陶渊明所叙的差异较大,而且从文化历史上,也无其到过那里的资料,可能性不大。

4、湖南省常德市桃源县――但是一般都认为,桃花源的原型在湖南省桃源县。这里和桃花源记所描写的境况最符合。

桃花源面对滔滔的沅江,背倚巍巍的山峰,行人走过桃花源牌坊,就是桃花溪水。沿着溪水前行,有一大片桃林,“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与陶渊明文章中描写的一模一样。桃林深处有一座桥,过桥不远,就能看见秦人的古洞,进洞行走数十步,眼前就“豁然开朗”,看到“土地平旷”的千丘田,“屋舍俨然”的豁然轩。千丘池旁有“延至馆”,说这是桃花源中人宴请渔人的地方。人们还说,最早来到这里的三个人是一个男的,两个女的。男的叫李立,是为了逃避秦始皇抓民夫修长城;一位郭嫂是为了逃避秦始皇选民女进宫;还有一位老妈妈是失去儿子媳妇的孤老。他们三人进入桃花源后组成家庭,生儿育女,以后渐渐组成村落。因是三姓组成,所以这村子叫做“三合村”。

根据历史的记载,这里早在汉代就以自然风景区著称,晋朝以后又建立了桃川宫等人文景观。大约在北周时代,人们发现这里与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十分相似,就改名为“桃花源”。到了唐朝,正式开辟了从县城到水心岸的四十多公里的桃花源游览区。到了宋朝,从沅江畔到桃花山,形成巨大的建筑群,可惜在元末时被火灾所毁坏。明初得到复兴,明末又被火烧掉。清朝光绪年间,桃源县的县令余良栋重新修建了陶渊明的祠堂,沿山配置了亭台楼阁:问津亭、延至馆、穷林桥、水源亭、豁然轩、高举阁、寻契亭、既出亭、问路桥等,都是以《桃花源记》来命名。它的面貌一直保存到今日。

今日我们游览桃花源,景点就更多了,有所谓“内八景”,即烂船洲、桃花溪、遇仙桥、秦人洞、空心杉、摩顶松、炼丹台、瀹鼎池等。还有所谓“外八景”,即桃源仙隐、潼舫晚渡、漳江夜月、浔阳古寺、(艹录)萝晴画、楚山春晓、梅溪烟雨和白马雪涛。每中每一景都有一段有趣的故事。就以“烂船洲”来说,说是那位发现桃花源的武陵渔夫,名叫黄道真,他在桃花山洞口把自己的小船用缆绳结在那里,然后进入桃花源,在里面住了几天,再来到渡口,一看小船已经烂掉了。原来是“山中方七日,世上已千年”。于是,这块地方就被称为“烂船洲”了。

==============

东晋大诗人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曾描绘过一个令世人无比向往的桃花源,据考证,它就位于湖南北部的常德市桃源县。

桃花源始建于晋代,到唐宋时发展到鼎盛阶段,在元代时毁于战乱,明清以后又开始复兴。历代以来,孟浩然、李白、韩愈、苏轼等大文豪都曾到过这里并留下墨宝。现在的桃花源景区内开发了桃仙岭、桃源山、桃花山、秦人村等景点,景区面积达到了150多平方公里,同时还有沅江风景线、战国彩菱城遗址、热市温泉等可供游览。如果你对那些新建的亭台楼阁不感兴趣,也至少可以享受到宁静的田园风光,......>>

问题二:桃花源记作者是?出自哪里? 《桃花源记》是东晋文人陶渊明的代表作之一,是《桃花源诗》的序。

问题三: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写的是什么地方、 是在安徽省黄山市黟县,以前要到黟县除了顺着河水流就只能从桃源洞进来,后来1955年因为修把桃源洞炸开了,现在路边还剩个桃源洞遗址。

黟县又被称为桃花源里人家,现在是安徽省旅游强县,很多文人游客慕名而来。

李白也曾多次来此游玩,并写了很多首诗来称赞黟县之美,其中有一首《山中问答》: 问余何意栖碧山, 笑而不答心自闲。桃花流水然去, 别有天地非人间。

问题四:出自《桃花源记》的成语有那些? 落英缤纷 :落花繁多的样子。

阡陌交通 :田间小路交错相同。

怡然自乐 :形容安适愉快而满足的样子。

世外桃源 :不受外界影响的地方。

豁然开朗

黄发垂髫

罚人问津

鸡犬相闻

问题五:桃花源记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桃花源是虚构的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文中最后两句话,大意都是在讲,后来又派人去寻找桃花源,但是都没找到。其中“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这两句说得尤其明确,找了很久,也没找到,以至后来再也没有人提到桃花源了。此即暗示其根本不存在,只出于想象中。

――转摘

问题六:陶渊明“桃花源记”中的“桃花源”究竟在哪里?陶渊明“桃花源记”中的“武陵”人是现在的哪里人? 陶渊明“桃花源记”中的“桃花源”在现在的湖南省常德市桃源县境内。陶渊明“桃花源记”中的“武陵”人是指现在的沅水流域上、中游地区的人,也就是说历史上的“武陵郡”人。

《桃花源记》是陶渊明的代表作之一,约作于永初二年(421),描绘了一个世外桃源。以武陵渔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为线索,描绘了一个没有阶级,没有剥削,自食其力,自给自足,和平恬静,人人自得其乐的社会。据湖南常德本地历史学家、中国收藏家协会会员周新国先生的《武陵藏珍》中的一篇“武陵地域考”考证:“武陵是常德历史上的第二个行政区划。魏晋以后,武陵郡辖沅水流域诸县。”

《武陵地域考》

--该文节选自《武陵藏珍-沅澧流域历史文化图说》

武陵郡,是常德历史上的第二个行政区划,这里最早的行政区划名称叫“黔中郡”。《水经注・沅水》云:“汉高祖二年(前205),割黔中故治为武陵郡。”西汉时,武陵又别称“义陵”。刘禹锡《武陵书怀五十韵》序称:“常林《义陵记》云:初,项籍杀义帝于郴,武陵人曰:‘天下怜楚而兴,今吾王何罪乃见杀?’郡民缟素哭于招屈亭。高祖闻而义之,故亦曰义陵。”

武陵郡治城,西汉时设于“索县”,《汉书・地理志》有明确记载。西汉武陵郡所辖区域,据《汉书・地理志》记载共辖13县:索、孱陵、临沅、零阳、沅陵、镡成、无阳、迁陵、辰阳、酉阳、义陵、艮山、充。其中在今常德地区的有4县:索县,其地包括今汉寿县和鼎城区东北一部。索县是文献记载中汉寿最早建县的开始。临沅县,其地包括今武陵区、鼎城区大部和桃源县,治城在今常德市城区东部。《水经注・沅水》说,临沅因为“县南临沅水,因以为名。”孱陵县,其地包括今澧县一部和津市、安乡、南县、华容、岳阳及湖北公安,治城在公安。零阳县,其地包括今慈利、石门、临澧和澧县一部,治城在慈利零阳乡,以在零水之北得名。

新莽统治时期,更天下郡县名。武陵郡改为建平郡,临沅县改为监沅县,孱陵县改为孱陆县。东汉时,刘秀将王莽更易的郡县名称一一改回原名。据《后汉书・郡国志》载,东汉武陵郡辖境与西汉基本相同,辖12县:临沅、汉寿、孱陵、零阳、充、沅陵、辰阳、酉阳、迁陵、镡成、沅南、作唐。其中有5县在今常德地区之内:临沅县,辖今武陵区、鼎城区大部及桃源一部,同时也是武陵郡治所在地;汉寿县,原西汉的索县,东汉大部分时期称索县,到东汉后期的阳嘉三年(134),始更名为汉寿,辖今鼎城区东北部和汉寿;沅南县,建武二十六年(50)分西汉临沅县地新置,辖今桃源南部等地,因在沅水之南故名,是今桃源县前身;作唐县,建武二十六年(50)分西汉孱陵县地新置,辖今安乡、津市和澧县一部,作唐是今安乡在历史上独立建县的开始;零阳县,与西汉零阳县同,辖今慈利、石门、临澧和澧县一部。东汉武陵郡治,据《后汉书・郡国志》载,是在临沅(即今常德市城区)。此后,历朝的武陵郡治,以及唐朗州、宋鼎州、元常德路、明清常德府,一千数百年来其治所一直未再变更。

魏晋以后,武陵郡沿设,但辖区缩小,只辖沅水流域诸县。南朝萧梁时,将武陵郡置为武州。《隋书・地理志下》:“武陵郡,梁置武州。”陈朝后期,又改武州为“沅州”。《陈书・宣帝纪》载:“太建七年(575),改武州为沅州。”据《隋书・地理志》开皇九年(589),隋灭陈后,废陈在武陵郡所置的沅州,改武陵郡为“朗州”。但隋炀帝大业三年(607),又将朗州更名为武陵郡。原陈朝武陵郡下辖的4县(临沅、沅南、汉寿、龙阳),隋将其并为两县。即将临沅、沅南、汉寿合并为 “武陵县”。这是武陵县在历史上的最初设置。龙阳县则依旧。所以,隋代武陵郡仅辖两县:武陵县和龙......>>

问题七:出自《桃花源记》的成语有哪些 落英缤纷 阡陌交通 怡然自乐 世外桃源 豁然开朗 黄发垂髫 无人问津 鸡犬相闻

解释

落英缤纷 :落花繁多的样子。

阡陌交通 :田间小路交错相同。

怡然自乐 :形容安适愉快而满足的样子。

世外桃源 :不受外界影响的地方。

豁然开朗 :眼前一下子出现了开阔明亮的境界。

黄发垂髫 :老人和小孩。

无人问津 :形容事物已被人冷淡,无人过问。

鸡犬相闻 :鸡叫声和狗叫声可以相互听到。

问题八:世外桃源出自那里 陶渊明《桃花源记》

桃花源风景名胜区位于湖南省桃源县西南15公里的水溪附近,距常德市34公里。

桃花源风景名胜区留有新石器时期大溪文化遗存,是《辞海》《词源》中《桃花源记》原型地。桃花源风景名胜区总面积157.55平方公里,其中世外桃源主体景区15.8平方公里。

武陵人捕鱼为业的沅水风光带水域44.48平方公里。外围保护区96.9平方公里。

中国桃花源的由来

中国桃花源是陶渊明笔下《桃花源记》所描述的“世外桃源”真迹地,是《辞海》《词源》中唯一添加注释的《桃花源记》原型地,是国务院唯一备案认可的“桃花源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桃花源始于秦,见于晋,兴于唐,盛于宋,历史上就享有三十五洞天、四十六福地的美誉。

千百年来,陶渊明、李白、刘禹锡、苏轼等都在此留下了许多珍贵的诗文和墨迹,其山水田园之美、寺观亭阁之盛、诗文碑刻之丰、历史传说之奇,举世闻名。

1992年,桃花源被国家林业部批准为国家森林公园。2001年,获批为国家4A级景区。2019中国旅游产业发展大会,中国桃花源与北京故宫、西藏布达拉宫、敦煌莫高窟等共同荣膺2018中国旅游影响力十大文化景区。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pretty/3051647.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3-10
下一篇 2023-03-1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