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市,别称鲤城,是福建省辖地级市,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复确定的海峡西岸经济区中心城市之一、现代化工贸港口城市。泉州地处中国华东地区,东经117°25′—119°05′,北纬24°30′—25°56′,北承福州、莆田,南接厦门,东望台湾岛,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气候条件优越[58][2]。截至2020年,全市共辖4个市辖区、3个县级市、5个县,总面积11015平方千米[1]。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泉州市常住人口为878.2285万人。[36][34]常住外来人口达204万人。[4]2021年,泉州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304.17亿元。
泉州历史悠久,经济开发早在周秦时期就已开始。三国吴永安三年(260年),在今南安市丰州镇置东安县治。西晋末年,中原战乱,士族大批入泉。[1]南朝梁天监间(502-519年)置南安郡作郡治,为本地设置县、郡治之始。宋元时期,泉州一度成为世界第一大港。泉州是联合国唯一认定的海上丝绸之路起点,列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先行区。[5]泉州是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6]首届东亚文化之都、是世界遗产城市[45]、全国文明城市[7]、国家卫生城市。[8]
泉州以闽南话为主要方言,并存莆仙话、客家话等多种方言[3]。泉州是侨乡。祖籍泉州的华侨、华人750多万,港澳同胞76万,分布在世界各地129个国家和地区。归侨、侨眷250多万。在台湾,有44.8%的汉族(约900万)祖籍泉州。
泉州在福建省。
泉州市,别称鲤城,福建省辖地级市,Ⅱ型大城市,是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复确定的海峡西岸经济区中心城市之一、现代化工贸港口城市。泉州地处中国华东地区,东经117°25′—119°05′,北纬24°30′—25°56′,北承福州、莆田,南接厦门,东望台湾岛,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气候条件优越。
泉州市以闽南话为主要方言,并存莆仙话、客家话等多种方言。泉州是侨乡,祖籍泉州的华侨、华人750多万,港澳同胞76万,分布在世界各地129个国家和地区。归侨、侨眷250多万。在台湾,有44.8%的汉族(约900万)祖籍泉州。
泉州的资源分布
泉州市野生植物种类繁多,记录有野生维管束植物212科903属2201种(包括逸生和归化种),其中蕨类植物42科84属199种,裸子植物8科15属20种,被子植物162科804属1982种。
泉州市野生动物资源丰富,约有4000多种,其中无脊椎动物主要有软体动物的腹足纲32科76种、双壳(瓣鳃)纲18科80种左右、头足纲5科24种,节肢动物的虾蟹类20科80种左右、昆虫类130科258属1000多种,棘皮动物15种。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 泉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