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门属于哪个区

建国门属于哪个区,第1张

建国门属于北京东城区,位于北京建国门内大街、建国门外大街于东二环路交口上,原是日伪统治时期兴建的城门,是在内城东城墙上扒开的一处缺口,当时名叫启明门。日本侵略者投降以后,在广大人民群众的强烈要求之下,1945年11月9日,国民党北平市政府将这个城门改名为建国门。

明清遗留的老北京城,本由平面呈“凸”字形的内、外两城所组成,开有“内九外七”共16座城门。除正阳门城楼、箭楼及德胜门箭楼尚存,其他城门均不复存在,只是保留了原城门的名称作为地名标志。但在这16个老城门之外,还多出和平门、复兴门、建国门这三个听起来也像是城门名称的地名混杂其间。明清时期,老北京城的城门不是简单的出入通道,而是设计周密的整套城防要塞。每座城门,均由城楼、箭楼及连接二者的瓮城所组成,瓮城之中,形成封闭的空间,敌军一旦闯入,即被“瓮中捉鳖”。

和平门、复兴门、建国门都不具备上述设施,它们只是在清朝灭亡之后,为了交通方便,陆续在老城墙上开辟的通道而已。复兴门和建国门是日寇侵占北京时,在内城东西城墙上扒开的两处缺口。

建国门外大街是位于中国北京市朝阳区的一条大街,在长安街的东延长线上。因位于北京内城建国门外而得名。建国门的所在处原为北京内城城墙。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日本占领北平期间,为兴建东郊的工业区和西郊的“新北京”,在今建国门和复兴门之处各拆除了一段城墙,形成豁口。

当时未顾及建设城门,仅安装了简易的铁栏杆(一说为铁门)。1940年代初,日伪当局曾拟过新开豁口城门的名称,初定东豁口名“启明门”(寓意“旭日启明”),西豁口名“长安门”,但迟迟未正式使用,人们仍称这两处为“豁子”。抗日战争胜利后,1945年11月,改启明门为“建国门”。

但仍未建正规的城门。建国门于1969年兴建北京地铁时拆毁。1977年,在建国门原址处兴建建国门立交桥。建国门外大街西起建国门桥,东到国贸桥(大北窑)。建国门外大街1947年前为一条沙土路,曾名“东长安街”(含现建国路大北窑至八王坟段)。1955年随着兴建南使馆区和永安里统建住宅区,该大街拓宽改筑,铺沥青路面,并定名为“建国门外大街”。1983年又进行了改建。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pretty/3028382.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3-09
下一篇 2023-03-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