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岛风光掠影(4)中台禅寺

台湾岛风光掠影(4)中台禅寺,第1张

       中台禅寺位于台湾南投县埔里镇,是南投极为有名的宗教胜地,尤其是禅寺的建筑让人称奇。

       中台禅寺开山方丈为惟觉和尚,四川省营山县人,年少接触佛法,30岁剃度出家。先后在台湾宜兰吉祥寺、新竹园明寺、香港大屿山等地闭关。1971年末从香港返回台湾,继续清修。因其德行高深,吸引皈依弟子及供养居士前来求教禅法,名气随之高涨。中台禅寺建成后,其声望更高。2005年5月,惟觉和尚将住持之位移交于弟子见灯和尚。

       中台禅寺的修建:1987年,惟觉和尚应大众之请,辟建灵泉寺。开山以来,皈依弟子骤增,原空间不敷使用,惟觉和尚遂筹谋建中台禅寺。1992年成立筹建委,汇集各方信徒善款,终在政府和佛教协会大力支持下,于1994年开始建设,2001年9月落成使用,共花费23亿台币。目前在全台湾有80多家分院,并定期举办神修活动,成为众多佛教信众的信仰中心,慕名而来的游客和信众络绎不绝。

       住持惟觉和尚与著名建筑师李祖原(台北101大楼设计者)居士在中台禅寺的建设上融合了中西建筑元素和施工技法,糅合了佛家的顿悟法门与渐修精神以及古代丛林风格,蕴藏佛法的五化内涵,集学术、艺术、宗教、文化、科学于一身,却不失禅宗的风格;在寺内建筑、佛像、壁画、彩绘、雕刻、书法等方面蕴含丰富艺术内涵,呈现出至真、至善、至美、至圣的佛法精神,既艺术,又庄严。

       中台禅寺刚落成,便荣获2002年“台湾建筑奖”,2003年“国际灯光设计卓越奖”。

       中台禅寺硬件设备相当完善,有禅堂、四天王殿、菩萨殿、三世佛殿、讲堂、知客室、大寮、斋堂供信众参拜、使用。

       主要殿堂:四天王殿、大雄宝殿、地藏殿、万佛殿。

       主要景观:药师七佛塔、万佛墙。

       主要馆藏:中台禅寺图书馆、中台山博物馆。

       其他景观:山门、镶金亭台、鹿野园、同源桥等。

       我们下午约13:40到达禅寺,14:00进入大殿,14:50离开禅寺。在有限的时间里,参观了四天王殿、大雄宝殿、禅寺后院,未能参观地藏殿、万佛殿、药师七佛塔、万佛墙、禅寺图书馆、中台山博物馆等。

       自进入四天王殿,便感觉大殿里面宽敞、明亮,宁静。这里禁止吸烟、禁止烧香、禁止喧哗,禅寺工作人员除为参观者指引路径外,还提醒大家轻声交谈,注意行走和上下楼梯安全,更显得这里的温馨和庄严肃穆。的确,你开始自觉约束自己的言行,融入这里的环境。

       下面,我将参观所见展示如下:

        中台禅寺外景:

       禅寺主殿门前

       禅寺正门楹联   右外联为“中台拈花众生微笑灯灯相传传祖意”,左外联为“西天取经高贤说法处处演化化群机”,大殿右内联为“破初关重关牢关等生死三关微见自己本来真面目”,左内联是“静六根六尘六识共十八阴界即证如来法报化三身”。门楣右横额为“般若”,正中横额为“法身”,左横额为“解脱”。

       禅寺左右的护门神狮,神狮面前的碑文记载了禅寺修建的历程。

       进入大殿,即为 四天王殿。

       四天王殿   以12米的天王像、挑高13米的空间,门楣配以10余米高的楹联——右联是“是帝释干城威灵合镇四天下”,左联是“为法门外护神光常绕一须弥”,彰显出四大天王护法的威德。

       四天王殿为中台禅寺的主体殿堂,“弥勒菩萨”供奉于殿堂中央,弥勒菩萨的背後有身著甲胄、合掌擎剑的“韦驮菩萨”。

       弥勒菩萨背後的“韦驮菩萨”

       四天王为守护佛法的神明,分别是“东方持国天王”、“南方增长天王”、“西方广目天王”及“北方多闻天王”,神像手中分别拿著象征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法器。

       四大天王像分镇在殿堂四周,神像皆以山西黑花岗雕制,高度约12米,重达100多吨,顶天立地,眼神严肃,令人震撼,使大殿充满强烈的佛法震撼力。

       大雄宝殿   位于主体建筑二楼,从四天王殿直上阶梯即可到达,大雄宝殿即是佛教丛林道场中供奉佛像的正殿,一尊由印度红花岗岩雕琢而成的释迦牟尼佛镇坐于殿堂中央,中台禅寺大雄宝殿整体的空间设计以红、灰为主色,侍立两旁的多闻阿难尊者与苦行迦叶尊者代表著修行的精神。

       大雄宝殿两侧配殿分别为祖师殿(西侧)和伽蓝殿(东侧)。东侧伽蓝殿,关帝爷当之无愧成为这里的伽蓝神。

       西侧祖师殿,供奉着禅宗初祖达摩祖师。

       大殿两角摆放有近10米高的瓷雕花瓶,据说是7个艺术大师用麻布,油漆,贝壳等材料,花费几年时间雕塑而成。

       正殿旁边是挑高的长廊,长廊靠墙壁塑有金身佛像,配以文字介绍。长廊上方悬挂若干红灯笼,上书“吉祥平安”。

       这是禅寺宣传介绍资料台,分别用中文、英文、日文等介绍禅寺的功能区、建筑分布以及佛教理念。禅寺开山方丈惟觉和尚画像悬挂于此。

       “对上以敬,对下以慈,对人以和,对事以真”——这是中台禅寺的宗旨,称为“四箴行”,在禅寺里多处可见。

       出了禅寺大殿,门口见僧人向参观者发放禅寺资料,宣传佛法。

       禅寺周边的墙柱里,镶嵌有铜铸的诸神,是大殿的护卫神吧?

       禅寺的环境优雅,院落里盛开木棉花、殿前盛开三角梅,让人感受到春天的生机。

       禅寺前视野开阔,一片绿林,远处山脉起伏,兴许这些构成了禅寺的风水宝地吧。

       禅寺旁边是中台山博物馆,这里拥有丰富的佛教收藏品,包含距今1500年前北周的石雕释迦如来。

       同源桥   历史上首座铜桥,长9.8米,宽2.2米,重8吨。由大陆艺术家朱炳仁设计。2007年末,由杭州灵隐禅寺赠送给台湾中台禅寺,象征海峡两岸人民和佛界同根同源和平交往,实现“两岸未通桥先通”。

       由于我所带设备受限,参观时间较短,没有拍摄到中台禅寺外观全貌。为让大家看到中台禅寺全貌,这里借用网友发布的几张全景图供大家欣赏。衷心感谢这些网友!如有不妥,请网友告知,我立刻删除。

       对于没有拍摄到的禅寺其他景观,下面以文字资料形式表述。

       地藏殿     供奉着大愿地藏王菩萨,神像以巴西白玉雕刻成,坐于刻著六道图相的莲台,这六道图腾以浮雕呈现,整座背墙恭刻着以喷砂电脑科技所浮雕完成的《地藏王菩萨本愿功德经》全文共计10000多字,规模为台湾最大。

       万佛殿     居中台禅寺16楼,挑高39米的空间,万尊铜铸药师佛及88尊佛,罗列于周围墙面成就金碧辉煌的万佛墙,万佛殿因此得名。大帷幕玻璃与药师七佛塔,更是万佛殿中增益庄严而巍然的精心建构,使得整座殿堂宛如十方诸佛护佑之佛国净土。

       药师七佛塔     安立于万佛殿中央,中台禅寺中轴线的中心,透过莲花瓣外型的大帷幕玻璃向内看,整座塔古典庄严清晰可见。七佛塔为传统大木作,以精致工法不含铁钉接榫而成,表现出传统飞檐、斗拱的建筑特色。

       中台禅寺整体建筑外观以佛塔的外型,七佛塔建构于禅寺中心,佛塔中有佛塔,形成 “ 塔中塔” 的建筑特色。

       塔高七层的佛塔,各层分别供奉着铜制药师七佛:善名称吉祥王如来、宝月智严威音王如来、金色无垢宝光妙行成就如来、无忧胜吉祥如来、法海雷音如来、法海胜慧游戏神通如来,与药师琉璃光如来。

       万佛墙     居万佛殿中,由2万尊铜质药师佛,88尊佛圣像镶嵌于墙面所形成佛佛相互辉映,宛如一处金碧辉煌的佛国净土。这些圣象经纯手工打造雕琢,透过过火、冷却、上胶、刻线、锻造、抛光、电镀等精细的制造过程,历时逾2年才完成。

       万佛殿两侧V字型开口处,有108尊以玻璃喷砂的佛像,期勉行者当如法修行,断108烦恼障碍,趋向圣流。向上仰望,位于23楼踩空式莲花台的基座下方,有42尊玻璃喷砂佛像,为来访的参礼者揭示十方一切菩萨,经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等觉、妙觉等42阶位的修证次第,成就圣果。

       现代技术和工艺的光纤背光和天花   万佛殿中2万多尊铜铸药师佛的背光,即是运用光纤技术提供了安全省电的效果,为一尊尊赤铜色的药师佛圣像,呈现色彩变化的柔和背光。在夜间,尊尊万佛的光纤背光,与39米上方的光纤天花,柔和的光线,变化的色彩,为光明的万佛殿,呈现佛国净土琉璃宝光,百千万色的庄严富贵。向上抬望万佛殿顶层的天花,一道道沉稳且柔软的光纤微光,正在39米远的上方,畅亮庄严地勾勒出佛国气象。十条放射状的间接照明,在瓣瓣莲花之间,向外放光,代表着十法界层层推演,互融互摄而成;而在中央,是一朵层层相叠的清净莲花,细心观察下,便会发现莲花的中心,是以空心的方法所表现,亦代表了一切表相,终当归于一真法界,不偏不倚,无实无虚。

       大帷幕玻璃   万佛殿中,两侧莲花瓣型的大帷幕玻璃,牵引万佛殿内外景致的互动,同时也将万佛殿中沉静庄严的诸佛愿力,向外宣流。高30米,宽16.5米的大帷幕玻璃,由德国专业厂商设计、承制的大帷幕抗拉结构玻璃,是一种无梁柱、无背档的无框架式设计,安全系数极高。白昼时分远观中台禅寺,透过透明洁净的大帷幕玻璃,可清楚看到其中的药师七佛塔;暮色降临,万佛殿光线由内透出,耀明十方。

       中台禅寺图书馆     位于主体一楼后方,提供大众深入经藏,研究经教之用。设公共阅览区、杂志区、个人研究室、电脑查询区、转录室、待检书区等多元化、多功能的空间。目前藏书共约三万余册,除收藏佛教经典及图书外,更广集文学、史学、哲学及艺术类等世学书籍。

       我对佛学和建筑学都是外行,但感觉中台禅寺与众多寺庙有不同之处,体现出自己的特点:

       1、建筑风格独特、建筑用材精良、建筑质量上乘。其建筑现代、时尚兼有欧式风格,禅寺的佛家主题鲜明、设施齐备,店堂内外皆有恢宏壮观之感。

       2、运用现代技术、现代工艺、现代建材和现代设施,如光纤背光、玻璃幕墙、中央空调,计算机管理、液晶显示屏展示等。

       3、环境优雅,空气质量好。俗话说:进了庙门,烧香拜佛,添油点灯。这是传统寺庙的习俗,也是其经典景象。但这里只拜佛不烧香,没有传统寺庙的那种香火纷繁的氛围,却少了许多烟雾,显得宁静、卫生、庄严;据说禅师们强调参拜佛祖时心诚则灵,心中有佛,遵从佛教理念,自然求有所应;另方面,不烧香,也是维护禅寺的设施,保证这里空气质量。

       4、参观者可以和佛像合影,据说合影愈多,与佛缘分越深。

                                                                                                   2015年6月

·本集完毕·

台湾的四大丛林

台湾的宗教信仰是十分普遍的,也是多元的,佛教、道教、伊斯兰教以及基督教、天主教等,都有广泛的信徒。

据说,信众最多的是道教,也就是信奉保佑出海平安的天后妈祖,这对于身居海岛、世代与海相接的台湾人来说,当然是很好理解的。信奉基督教和天主教等西方宗教的信徒,近年来似乎有增多的趋势,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在金碧辉煌的佛寺和妈祖庙之间,不时也能看到高悬十字的尖顶教堂。而台湾的佛教,不仅信众少于道教,历史也不及道教悠久。当然,实际上很多人既信仰道教,同时也信仰佛教。随着台湾经济的发展,特别是众多高僧的弘法,几十年来台湾的佛教有了长足的发展,最有代表性的是“四大丛林”,即:证严上人的慈济功德会;星云大师的佛光山;圣严法师的法鼓山;惟觉老和尚的中台禅寺。

这四大丛林,几乎都有庞大的僧侣组织和百万信徒、广袤的庙宇和巨额的资产,还兴办了学校、医院,并拥有自己的报纸、网站、电视台等,在岛内和两岸三地乃至国际上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四大丛林,就其在台湾的地域分布而言,恰好南、北、中、东各一。法鼓山在台北县,位于台湾北部;中台禅寺在台中的南投县,即台湾中部;佛光山在高雄县,号称“台南佛都”;慈济在花莲县,居台湾东部。当然,每大丛林在台湾各地乃至海外还有各自的分支机构。就其承继祖庭与弘法方式而言,四大丛林既各有所宗、各具特色,又有一个明显的共性,就是弘扬“人间佛教”,也就是推动佛教面向人间,服务社会。

证严上人是一位瘦弱而坚强的女性,也是四大丛林中唯一一位比丘尼佛教领袖。她出生于台中一个富裕家庭,因父母多病,自幼出入寺庙,为父母消灾祈福。25岁自行剃度出家,后皈依印顺长老为师,秉持师命“为佛教、为众生”,于1966年在花莲县创办“慈济功德会”。从最初竹筒里省下的五毛钱到今天募集的上百亿善款,从最初只有30多个信徒到现在的400万会员,从最初花莲起步到如今在全球60多个国家设立分支机构,证严上人和慈济人创造了不可思议的人间奇迹。他们奉行“慈悲为怀、济世救人”的宗旨,哪里有灾难,哪里就有慈济人的身影。慈济的慈善志业,涉及到赈灾、环保、骨髓捐赠、干细胞移植等多个方面,他们的足迹遍及世界各地,如非洲、阿富汗、科索沃,当然也包括中国大陆,特别是在2003年SARS(非典)、2008年汶川地震期间。在台湾,我们随时随处都可以看到慈济义工在为各种善事忙碌,他们中有老板、富商、官员、明星、妇女、学生,不同国籍、种族、宗教信仰的人,纷纷投身于慈济事业中。据说,台湾每5个人中就有一个人或多或少参加过慈济教育、文化、医疗、慈善的事业和活动。因此,慈济以其非凡的慈善业绩,于2003年以“台湾佛教慈善基金会”的名义正式成为联合国非政府组织,证严上人也被誉为“东方特蕾莎”,多次获得诺贝尔和平奖提名,有人则干脆称之为“人间观世音菩萨”。

法鼓山的圣严法师,已于2009年2月圆寂。马英九等台湾政要亲往吊唁,马英九作为法师的弟子,还亲手安放了师父的舍利函下葬。大陆国台办主任王毅、宗教局局长叶小文和佛教协会会长一诚长老均发去唁电,足见圣严法师在台湾佛教界的地位。圣严法师是江苏南通人,14岁在家乡狼山广教寺出家,后从军到了台湾,曾任国民党军情人员。1960年退役后再入佛门,并到日本求学获得博士学位。圣严法师学成后,回到台湾师承农禅寺东初老人,1977年老人圆寂后接掌佛门事务,1989年在台北县金山乡购地创建法鼓山。圣严法师是台湾少有的“博士”僧、学问僧,对佛学有极为精深的研究,是一位大学者、作家、教育家。他一生用中、日、英三种文字写下了百余种著作,如《正信的佛教》、《戒律学纲要》、《禅修指引》、《放下的幸福》、《智慧人生书》、《美好的晚年》等都是台湾长盛不衰的畅销书。圣严法师提出“提升人的品质,建设人间净土”的理念,主张以大学院、大普化、大关怀三大教育推动全面教育,相继创办“中华佛学研究所”、法鼓佛教学院、僧伽大学、法鼓大学等院校,又担任台湾多所大学的硕士、博士研究生导师。他发起“心灵环保”、“心五四运动”、“心六伦”等社会运动,影响相当广泛。因而,他被誉为“全体台湾人的精神支柱”。

以上两大丛林,可惜在台期间我无缘拜访其大本营,而佛光山与中台禅寺则有幸结缘,更有切身的感受。

先说说中台禅寺。中台禅寺位于台中南投县埔里镇,与日月潭邻近,仅20分钟的车程。也许因为这一关系,中台禅寺成了来台必去的旅游景点。也许与日月潭没有多大关系,完全是其自身的特色和魅力所在,吸引了广大游客。

我们从台中市出发,大约一小时的车程,便来到了中台禅寺。远远地望去,禅寺如一座巍峨的高山,建筑极为雄伟壮丽,为台湾著名设计师李祖原居士,也就是台北101大厦的设计者设计。他设计之前遍访世界各大寺庙和教堂,以吸取所长和激发灵感。惟觉老和尚亲自主持,历时10年,耗资40亿台币,于2001年9月1日禅寺正式落成开光启用。中台禅寺建成后却褒贬不一,赞扬者认为其突破了一般寺庙的格局,是一种大胆的创新;反对者则以为不中不西,不伦不类。但不管怎样,其建筑规模之宏大,气势之弘阔,用料之考究,设备之先进,都令人叹为观止,无怪乎人们要冠以“五星级”寺庙的雅号。

这里没有一般寺庙的山门,我们在寺前下车,顺一坡道拾级而上,颇似西藏布达拉宫。进门后受到寺方接待,副住持见尊法师在会客室与我们交谈、品茗,安排一比丘尼陪同参观。在一层大殿,我们看到高大无比的四大天王,感觉比古埃及神庙的神像还要壮观。二层是大雄宝殿,供奉着释迦牟尼佛,据说是由印度的红花岗岩雕琢而成。从二层我们直接乘电梯到达16层,由上而下参观。无论是佛殿还是禅堂,都清雅敞亮,美轮美奂,没有普通寺庙那种香烟缭绕、嘈杂拥塞的感觉。整个寺庙不设香案,不点香火,佛像前敬献的是鲜花睡莲,完全符合当下提倡的低碳环保理念,我以为这样的礼佛方式实在值得推广。

参观禅寺一个多小时,接着再去参观禅寺的博物馆。当时正逢浙江省博物馆有关阿育王塔(即雷峰塔)的专题文物展在此借展,这是难得一见的。我们先参观了这个专题展,再看禅寺常设展。中台禅寺自身收藏的文物,大都与佛事相关,按照材质的不同(如铜、铁、木、石、纸、帛等)分类展示,颇多珍品。博物馆的馆长是一位比丘尼,有博士学位,亲自为我们讲解。就其设施和展示手段而言,即使与普通公共博物馆相比也毫不逊色,堪称一流。

参观结束后,回想见尊法师在接待我们时提到惟觉老和尚提出的佛教“五化”,即科学化、艺术化、生活化、教育化、学术化,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佛教如何与现代生活相结合,到了中台禅寺一定能得到某些真谛。这的确是一座与时俱进的丛林(自注:“与时俱进”是陪同的比丘尼一路讲得最多的一句话),佛教现代化在这里可以说达到了极致,留下了时代的印迹,即此一端其功亦伟矣。

惟觉老和尚是四川营山人,多年来一直坚定地维护祖国统一,推动两岸宗教文化交流。早年提出“三通”论:“两岸未通,宗教先通;宗教未通,佛教先通;佛教未通,中台先通。”前些年岛内“台独”分子搞所谓“公投”,惟觉老和尚坚决反对这种分裂国家的行径,呼吁“绝对不领公投票”。近年来,选送了多位中台禅寺的年轻法师到四川大学和中国社会科学院攻读博士学位。今年他不顾80多岁的高龄,还专程来大陆参观了上海世博会。

最后说说佛光山。佛光山位于高雄县与屏东县的界河高屏溪北岸,原本是一座荒山,星云大师于1967年购得此地,率领众徒披荆斩棘,苦心经营几十年,现已成为绿树成荫、殿宇相接、气象万千的佛教圣地。

星云大师是佛光山的开山宗主,在台湾宗教界享有崇高地位。不仅如此,他把佛教事业发展到全世界,是一位极有国际声望的高僧大德。但通过几次接触和交谈,感到大师其实是一位平易近人的长者、谈吐幽默的智者。

与星云大师结缘,要感谢我院音乐研究所所长田青先生。他早年通过赵朴老拜会了星云大师,后来又在大师创办的佛光大学任教,因而与大师十分熟悉。我们第一次与星云大师见面是在台中别院(佛光山在台湾各大城市都设有这样的分支机构),大师一连讲了几个机智幽默、寓意深刻的笑话,令人捧腹。随后不久,我和田青应邀参加在台北别院举办的星云大师“一笔字书法展”开幕式,与大师交谈,得知大师与家父同年(1927年生人),更有了亲近之感。大约半年后,我与田青竭力推动,星云大师“一笔字书法展”于今年5月在北京中国美术馆展出,大师亲临现场讲话,并到我们中国艺术研究院作了演讲,受到热烈欢迎。在京期间,我陪同大师,对大师有了更多的了解。

星云大师是江苏江都人,12岁在南京栖霞山出家,后入栖霞律学院修学佛法。1949年春组织僧侣救护队来台湾,早年主要在宜兰弘道,历尽艰辛。创建佛光山后,以弘扬“人间佛教”为宗风,树立“以文化弘扬佛法,以教育培养人才,以慈善福利社会,以共修净化人心”宗旨,致力推动佛教教育、文化、慈善、弘法事业。先后在世界各地创建200余所道场,如西来、南天、南华等寺,分别为北美、澳洲、非洲第一大佛寺。创办9所美术馆、26所图书馆、12所书局、50余所中华学校、16所佛教丛林学院,暨智光、普门、均头等完全中、小学,美国西来、台湾佛光、南华及澳洲南天等大学,实现了自己“佛光普照五大洲”的宏愿,开创了前无古人的佛教大业。

大师著作等身,著有《释迦牟尼佛传》、《星云大师讲演集》、《佛教丛书》、《佛光教科书》、《往事百语》、《佛光祈愿文》、《迷悟之间》、《当代人心思潮》、《人间佛教系列》、《人间佛教语录》等,并翻译成英、日、德、法、西、韩、泰、葡等十余种语言,流通世界各地。据大师告诉我,他青年时代从事过文学创作,写过小说、剧本,主编过杂志,因此大师的著作,无论是宣扬佛法还是劝导善行的书籍,都明白晓畅,引人入胜。这是我拜读了大师相赠的几部著作之后的一点感受。

星云大师早在58岁的时候,就极为明智地退出了佛光山住持事务。但是,在大师制定的一套科学而严密的制度下,佛光山的事业依然蓬勃发展。在佛光山,佛光缘美术馆总馆长如常法师陪同我们参观了禅堂、寮房、书店、大佛城、大雄宝殿、大悲殿、大智殿、美术馆、宗史馆……无处不感受到大师的精神和魅力。最后,参观了正在建设中的佛陀纪念馆,这是一片规模宏大的建筑群,繁忙的建筑工地,预示着佛光山更加美好的前景。

(作者王能宪为北京大学文学博士,现任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pretty/3013082.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3-08
下一篇 2023-03-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