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水在哪

汉水在哪,第1张

汉水源出陕西省宁强县秦岭南麓,东南流经陕西省南部、湖北省西北部和中部,在武汉市注入长江。长1577公里,是长江最长的支流。流域面积159000平方公里。跨甘、陕、川、豫、鄂5省,北以秦岭、外方山和伏牛山与黄河流域分界东北以伏牛山、桐柏山与淮河流域分界西南以大巴山、荆山与嘉陵江、沮漳河相邻。

扩展资料:

汉江流域受东南季风影响,5~10月降雨占全年的75%。暴雨常发生在7~9月。有些年份10月也出现暴雨,形成较大洪水。流域径流丰沛,丹江口多年平均径流量380亿立方米,碾盘山(皇庄站)为517亿立方米。

1964年碾盘山实测最大洪峰流量29100立方米每秒,1935年最大洪峰流量达45000立方米每秒。1949年后,进行汉江治理,先后建成杜家台分洪工程和丹江口、石泉、安康诸水利枢纽。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汉江

源于陕西省西南部汉中市宁强县大安镇的嶓冢山。

汉江,又称汉水,汉江河,为长江的支流,汉江是长江支流。源于秦岭南麓陕西省西南部汉中市宁强县大安镇的嶓冢山,干流流经陕西、湖北两省,在武汉汇入长江。干流全长1577千米。

在陕西省境内,基本上自西向东流,汉江干流发源于陕西宁强县的嶓冢山,自西而东流经勉县、汉中市、城固县、洋县、石泉县、汉阴县、紫阳县、安康市汉滨区、旬阳县,于白河县进入湖北省。

汉江是长江的支流,在历史上占居重要地位,常与长江、淮河、黄河并列,合称“江淮河汉”。

汉水之名的来源

从字源学角度看,所谓 “汉”字,其本义乃“国之大水”。清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释:(汉)“域中大水也”。汉水是古人心目中的“大水”。汉水之名称,最早见于典籍《尚书·禹贡》,书中云:“大禹嶓冢导漾,东流为汉。”《尚书·禹贡》还称:“江、汉朝宗于海。”

据说成书于先秦的地理、民族、历史、宗教、神话之集大成著作《山海经·西山经》中对汉水也有记载:“嶓冢之山,汉水出焉,而东南流注于沔。”大约产生于三千年前的《诗经》中多次提到了汉江,不少作品与汉水相关。

《左传》称:“汉,水之祥也。”《孟子·滕文公下》说:“水由地中行,江、淮、河、汉是也。”《山海经》中称河水 (黄河)、赤水、弱水、洋水 (汉水) 为上帝的四条“神泉”。

先秦以来,历代文人、学者留下了难以数计的探究和咏颂汉水的文章、诗词,从而奠定了汉水文化大河的地位。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pretty/3005102.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3-07
下一篇 2023-03-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