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塑性是什么意思

可塑性是什么意思,第1张

可塑性的解释

(1). 物质 在外力或高温等条件下,发生形变而不 破裂 的 性质 ,多指胶泥、塑料、大部分 金属 等在常温下或加热后能 改变 形状的特性。 (2).生物体的某些性质在 不同 的 生活 环境 影响 下,能发生变化, 逐渐 形成不同类型的特性。

词语分解

可的解释 可 ě 允许 :许可。 认可 。宁可。 能够:可见。可能。可以。不可思议。 值得 ,认为: 可怜 。 可悲 。可亲。可观。可贵。可歌可泣。 适合 :可身。可口。可体。 尽,满:可劲儿干。 大约 :年可二十。“潭中鱼可百许 塑性的解释 材料和物体在外力下变形而不断裂的性质

指学习能力很强,通过良好的教育和训练便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教育心理学中所指的可塑性,主要指儿童在成熟过程中,其心理发展易受环境和教育的影响。研究指出,儿童的可塑性随年龄的增长而降低。

一般认为儿童早期的可塑性最大。如果在这个时期失去了良好的教育和训练,将会给儿童以后的心理发展带来难以弥补的损失。

扩展资料

儿童的生理和心理发展都具有较强的可塑性。研究表明,婴儿脑的大小和功能受后天环境和经验的影响和制约,早期经验剥夺会使大脑受到永久性伤害。

而5岁以前大脑任何一侧的损伤都不会导致永久性的语言能力的完全丧失,因为替代语言中枢可以由另一半球建立,可以克服语言障碍。而另一方面,在环境条件的影响下,经过各种相应的教育培养,儿童可以成为各种预期的人才。

著名行为主义理论家华生认为:儿童具有很大的可塑性,教育可以把儿童塑造成任何类型的人才。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可塑性

可塑性(plasticity),指固体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形变并保持形变的性质,多指胶泥、塑料、大部分金属等在常温下或加热后能改变形状的特性。

1、粘土类原料在外力作用下,形成任意形状而不破坏其整体性,在外力取消后仍能保持其变形后形态的性质。可塑性与粘土类原料固体颗粒吸水性、颗粒的比表面积和吸水量有关。表征可塑性的特征有塑性指数、塑性界限、液性界限。后两者是评价耐火粘土累托石、膨润土等黏土矿物工艺性能和技术指标之一。

2、生物体在不同的生活环境影响下,某些性质能发生变化,逐渐形成新类型的特性。可塑性泛指物或人可被塑造的可能性。而对于人来说,就是指人继续被培养改造的可能性及上升空间。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pretty/2989252.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2-22
下一篇 2023-02-2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