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地垒地堑地垒和地堑的意思

什么是地垒地堑地垒和地堑的意思,第1张

1、地垒是两个同性质断层之间的上升断块。一般是倾向相背的高角度正断层(呈50~70°的倾角),也可为倾向相向的逆断层,其规模不等,大型地垒可达几十公里以上,沿断层上升距离可达4米以上。地垒是一种构造形态,在地貌上可以有所显示,也可以没有显示(如受到后期侵蚀夷平)。2、地堑(Graben)是地壳上广泛发育的一种地质构造,为两侧被高角度断层围限﹐中间下降的槽形断块构造。仅在一侧为断层所限的断陷﹐称为半地堑或箕状构造。大规模地堑发育的地方,预示着地壳拉伸变薄。地堑常成长条形的断陷盆地﹐东非大裂谷、我国东部新生代盆地都是典型的地堑构造系。许多重要的有机矿藏均与地堑有关,因此研究地堑有重大实用价值。

地壳运动使岩层发生断裂,断裂面的两侧岩块沿断裂面错开,发生显著位移,称为断层。该断裂面叫断层面。两旁的岩块称盘,如果断面是倾斜的,在断层面上面的一盘叫上盘,下面的一盘称下盘。如果断层面是直立的,就没有上、下盘之分。根据断层两盘的移动的性质又可分为:正断层(上盘相对地下降,下盘相对地上升运动的断层,是常见的断层类型)、逆断层(指上盘相对上升,下盘相对下降运动的断层)、平移断层(断层面两侧的岩块,发生水平方向移动的断层)。成组出现的平行断层则形成断块地貌,包括地垒与地堑、块状山与断陷盆地。当两条同性质断层之间的岩块相对上升,两边岩块相对下降的断块叫地垒。地垒一般倾向相背的高度为50°~70°的倾角,其规模大小不一。造成地垒的断层可能是正断层,也可能是逆断层,当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相互平行的正断层,其断层面的倾向一致,依次下落形成阶梯状断层,由地垒或阶梯状的断层构成的山地叫块状山。一般块状山比地垒的规模大,在形态上地垒成长条形,而块状山呈方形。我国的庐山、泰山等是地垒式的块状山,而阿尔泰山是阶梯式断层代表型的断层山。还有的在褶皱构造基础上形成褶皱块状山。

泰 山

地堑和断陷盆地是两条性质相同的岩层之间相对下降的断块而形成的。一般倾向相向的高度角50°~90°,常形成狭长的凹陷地带,或形成断陷盆地。但断陷盆地一般规模比地堑大,形状也不相同。造成地堑的断层,两侧可能是正断层,也可能是逆断层。例如我国陕西省的渭河地堑是秦岭北坡断裂下降而两侧相对上升的结果。地堑的大小不一,贝加尔湖地堑长750千米,宽85千米,深1620米;再如我国山西省著名的汾河地堑,国外著名的莱茵地堑及世界最大的东非大地堑等。有的断陷盆地积水形成湖泊就是断层湖,如云南的滇池。

滇 池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pretty/2987116.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2-21
下一篇 2023-02-2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