葬玉的九塞具体是哪些东西?

cf火麒麟2023-02-20  20

包含玉眼盖一对、玉耳塞一对、玉鼻塞一对、白玉蝉唅一个、玉肛塞一个和玉阴塞一个。

古人认为堵住这“九窍”,可防止人体内精气外逸而使尸体不朽。春秋战国时期的墓葬中,就零星出土过耳塞、鼻塞和肛门塞,而完整的九窍塞则见于西汉中山靖王刘胜夫妇墓中。刘胜的九窍塞包括眼盖、耳塞、鼻塞各两件,口塞、肛门塞、生殖器罩盒各一件,共九件。

玉质均有不同程度的絮斑、黑斑、绺及沁色。玉塞均作不规则八棱形,一端大,一端略小,表面多有黄褐沁斑,有的已成鸡骨白。眼盖一对,枣核形,表面弧凸,两端各钻一孔,背平。玉蝉,玉质莹白,抛光细腻,线条简洁、流畅。

九孔玉塞中根据人的“九孔”形状来制作。一般来说,眼塞呈椭圆形,两角略尖;鼻塞呈圆柱形;耳塞也近似圆柱形,地面略微呈八角棱形;口塞如新月形,也有直接含在口中玉器;肛门塞两端粗细不同。最后,由于男女外在不同,生殖器男性为筒形,女性为覆盖表面的片状。

扩展资料

葬之礼在中国起源很早,古人认为,以玉敛葬,可保尸身不腐,使复活成为可能,因此到了汉代,葬玉极为普遍,并已渐渐演变为一套包括玉衣、玉握、玉九窍塞、玉琀等葬玉的完善形式。

人们对运用玉器来堵住九孔,因为认为玉器能够保持人身不朽,魏晋时期葛洪在《抱朴子》中写道,“金玉在九空与,则死人为之不朽(金玉在九空里,可以使人不腐)”。人们普遍坚信这个事实,认为玉器能使逝者泉下平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玉九窍塞

玉九窍塞,是汉代的一种玉殓具,包含玉眼盖一对、玉耳塞一对、玉鼻塞一对、白玉蝉_一个、玉肛塞一个和玉阴塞一个。

玉眼盖:长4.8cm,宽2.3cm,厚0.3cm;

玉塞:高1.8—5.5cm,大端最宽0.9—1.4cm,小端最宽0.7—1.4cm;

白玉蝉_:长7.1cm,宽2.8cm,厚0.3cm。

扩展资料:

西周中期,玉冥巾已初步成型。所谓玉冥巾或曰玉覆面,即于织物上缝缀玉片覆盖于死者面部。冥巾上所缀玉片,或据五官之形裁制,或作随意的几何形。玉冥巾的使用一直延续到西汉时期。类似本品的眼盖,在西周时期已经出现,缝缀于冥巾之上。

殓玉制度到汉代臻于完备。西汉早期,出现了覆盖死者周身的玉衣,枣核形玉眼盖有时即缝缀于玉衣相对于死者眼睛的部位。

此外,汉代还在前代殓玉的基础上,发展形成了形制相对固定的玉九窍塞和玉握,即死者口中含玉蝉,鼻孔、耳朵、肛门、阴道均塞纳八棱柱形玉塞,双手握玉猪各一。玉衣、玉九窍塞、玉猪,以及嵌玉的枕、棺椁,构成一套完整的汉代玉殓具。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玉九窍塞

应该是用管状玉石件堵塞肛门。

古人死后,在口、耳、鼻、眼、肛、阴九个孔窍放玉,分别称“玉琀”“耳塞”“鼻塞”“眼睑”“肛塞”“阴塞”,合称“九窍塞”。

自汉代以来,非常推崇用玉石保存尸体,汉代专门为保存尸体而做的葬玉包括玉衣、玉琀、九窍塞、握玉四种。古人认为,用玉敛尸可保尸体不腐。《抱扑子》中记载:"金玉在九窍,则死人为之不朽。"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2983545.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