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征辟什么意思 不太懂

古代征辟什么意思 不太懂,第1张

征辟是汉代的一种人才选拔制度之一。汉朝的人才选拔制度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察举制,一种是征辟制。察举制是一种自下而上的人才选拔制度,由地方官吏选拔优秀的人才推荐给中央,并经过相应的考核通过后,开始担任官职。而征辟制则完全不同,征辟制是指由皇帝或政府高官,通过搜集人才信息,由上而下的通知某位名声显赫的人才到政府任职,征辟制选用的人才往往是在社会上具有一定的显赫名声,没有名声的人才不可能会被征辟。为了区别以见,将皇帝选拔人才叫“征”,而各级高官选拔的人才叫“辟”,合起来就是征辟制。

征辟制是汉武帝时开始推行的一种自上而下选拔官吏制度。

东汉沿袭西汉,在任官制度上实行察举制、征辟制和任子制。所谓“征辟”制,也可以分为“征”和“辟”两类:朝廷特征士人,为“征召”。长官自行辟除士人,为“辟除”。西汉之时既有征召、也有辟除,二者可以合称“征辟”,东汉也是如此。

征辟制的特点

征辟制通过皇帝征聘和高官辟除的方式给予应征者以特殊礼遇,可以使得一些本不愿为官的硕学名儒之士加入到封建统治阶层中来,而且统治者也可以籍此沽得求贤之名。所以征辟作为对察举制的补充,它和察举一起构成了汉代选官制度的总体。

皇帝下诏徵聘或官府辟召,对被征辟的人并不具有强制力,而是一种礼请,故被徵辟者可以应聘,也可托辞不就。徵辟不就的人,有的是因为不愿出仕,有的是借此博取声誉。徵辟制的推行,有利于破格擢用人才,但也产生严重的弊病。

特别在东汉时,由于政治腐败,官僚利用辟召以徇私;又因被辟召者对辟主的感戴,形成两者间的隶属关系,助长了官僚中私人权势的增长。魏晋南北朝主要以九品中正制取士,但徵辟制并未废止,仍是士人特别是士族名士入仕的重要途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pretty/2983412.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2-20
下一篇 2023-02-2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