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细胞计数(RBC)(单位:10^12/L)正常值范围是男:4.0-5.50*10^12/L,女:3.5-5.0*10^12/L,新生儿:6.0-7.0*10^12/L。
RBC是血液中数量最多的一种血细胞,同时也是脊椎动物体内通过血液运送氧气的最主要的媒介。
扩展资料:
RBC的生成
要生成红细胞,需要一些重要的物质,其中包括了氨基酸、脂肪、碳水化合物、以及铁(iron)和生长因子:叶酸(folic acid)与维生素B12(VitaminB12)。
铁是使氧气连结在血红素上的重要元素。其来源于含铁食物中(如肉类、蛋黄、肝脏、豆类、谷物、贝类等),不过当我们排出尿液、汗水、粪便,或是有表皮细胞的脱落时,都会造成少量铁份的丧失,性成熟的女性更会因为月经而使铁份流失。
为了要保持铁的平衡,必需食用含铁的食物,例如肉类、肝脏、甲鱼、蛋黄、豆类、坚果以及带壳的五谷类。如果铁原子不足,就会出现铁缺乏(iron deficiency)的现象,血红素的制造量会不足。降低氧气运输的效率。
导致红细胞形状会变小,颜色较白,数目也会减少,脸色会呈现苍白,舌头会肿大、疼痛、手指甲易碎、出现隆起线条,都显示缺铁的征兆。若铁原子太多,则会引起严重的中毒。
当衰老的血红素于脾脏和肝脏中分解后,它们的铁离子会被释放到血浆中并与铁传递蛋白(transferrin)结合,大部分的铁便是由此蛋白质被送回骨髓,以作为合成新红细胞的原料。
铁在人体中的代谢平衡主要由小肠上皮控制,它们会积极地从食物中吸收铁质。在摄入的食物中,只有一小部分铁质被吸收,不过更重要的是,身体铁平衡会影响铁质的吸收,有时候吸收较多,有时候吸收较少。
小肠上皮的铁含量多少就决定了铁原子吸收量。身体铁原子越多,小肠上皮铁原子含量就越高,于是吸收铁原子的能力就越差。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血常规正常值
RBC:
[正常参考值]
男:4.0~5.5×10^12/L(400万-550万个/mm3)。
女:3.5~5.0×10^12/L(350万-500万个/mm3)。
新生儿:6.0~7.0×10^12/L(600万-700万个/mm3)。
WBC:
成人为(4.0-10.0)×10^9个/L(4000~10000/mm3)
新生儿为(15-20)×10^9个/L(15000~20000/mm3)
婴儿6个月到2岁为(11-12)×10^9个/L
⑷儿童4到14岁为(5.0~12.0)×10^9/L
Hb:
1、男
120~165g/L(12.0~16.5g/dl)
2、女
110~150g/L(11.0~15.0g/dl)
3、新生儿
180~190g/L(18~19g/dl)
4、儿童
120~140g/L(12~14g/dl)
新生儿的血红蛋白量随着年龄的增加逐渐降低而接近于成年人。
血小板正常值:
(100~300)×10^9个/L
扩展资料:
红细胞减少:
①红细胞生成减少,见于白血病等病
②破坏增多:急性大出血、严重的组织损伤及血细胞的破坏等
③合成障碍:缺铁,维生素B12的缺乏等.
红细胞增多常见于身体缺氧、血液浓缩、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肺气肿等。
白细胞低说明免疫低下,极易感染各种病毒和细菌。
白细胞稍微高了一点点,最常见原因是细菌感染.
Hb病理性增加: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各种原因导致的脱水、先天性心脏病、肺心病等。
Hb减少:
各种贫血(如再生障碍性贫血、缺铁性贫血、铁粒幼细胞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溶血性贫血、地中海性贫血等)、大量失血(如外伤大出血、手术大出血、产后大出血、急性消化道出血、溃疡所致的慢性失血等)、白血病、产后、化疗、钩虫病等。
血小板产生不足,脾脏对血小板的阻留,血小板破坏或利用增加以及被稀释(表133-1).无论何种原因所致的严重血小板减少,都可引起典型的出血:多发性瘀斑,最常见于小腿;或在受轻微外伤的部位出现小的散在性瘀斑;粘膜出血(鼻出血,胃肠道和泌尿生殖道和阴道出血);
和手术后大量出血.胃肠道大量出血和中枢神经系统内出血可危及生命.然而血小板减少症不会像继发于凝血性疾病,那样表现出组织内出血(如深部内脏血肿或关节积血)。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plt
百度百科-血红蛋白
百度百科-WBC
百度百科-血细胞
红细胞(RBC)正常值:女:3.5~5.0×10e12/L男:4.0~5.5×10e12/L
新生儿:6.0~7.0×10e12/L
白细胞(WBC)正常值:3.50∽5.80×10e9/L
血红蛋白(HGB)正常值:女:110~150g/L
男:120~160g/L
新生儿:170~200g/L
血小板(PLT)
正常值:100~300×10e9/L
注意:1.“10e9/L”的意思为10的9次方每升。
2.
括号内的为英文缩写。
3.
这些是理论范围值,实际会因不同机器不同质控条件而导致范围值会有稍微不同,但不可能差太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