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悲的厚障壁"指什么?是怎么造成的?

库仑力2023-02-19  40

“可悲的厚障壁”出自于鲁迅的作品《故乡》,指的是一个人的观念、地位、生活环境差异所带来的精神上的隔膜。

造成“厚障壁”的原因是封建秩序观念长期的强制性的压力。这样的压力使人们不得不在精神上、肉体上屈服,在封建秩序中寻找并最后苟安于既定的位置,成为麻木、机械的顺民。“厚障壁”是封建秩序的需要和必然。

扩展资料:

《故乡》是现代文学家鲁迅于1921年创作的一篇短篇小说,小说以“我”回故乡的活动为线索,按照“回故乡”-“在故乡”-“离故乡”的情节安排进行叙述。

文学赏析

小说写“我”“回到相隔二千余里,别了二十余年的故乡”,通过自己在故乡的所见所闻表达了离乡多年后重新回乡的一番物是人非的感慨。小说一开始所极力渲染的那种悲凉的气氛,是为后面的感慨作渲染和铺垫:“时候既然是深冬……没有一些活气。”

这也正是“我”此次回乡的悲凉心境的反映。作者忍不住怀疑“这可是我二十年来时时记得的故乡?”旋即转入对故乡的回忆:“我的故乡好得多了。”但又恍然意识到,“故乡本也如此”,只不过是“我”的心境变化而已,“因为我这次回乡,本来就没什么好心绪”。

鲁迅的《故乡》中描写中年闰土的文中“可悲的厚障壁”指他们之间的社会地位,学识见解,和思想的开放程度等等,主要是因为那个时代,闰土依然麻木且无知,思想水平等都与“我”有巨大差异,不可能再像童年那样的亲密无间。

中年闰土却成了一个神情麻木、寡言少语的人。“只是觉得苦,却又形容不出。”为什么他在少年时就能有所感而又形容得出,而现在却形容不出了呢。

因为“那时是孩子,不懂事”,但“不懂事”的时候是一个活泼的人,因为这里所说的“事”,实际是中国传统的一套封建礼法关系,以及这种礼法关系所维系着的封建等级观念。

扩展资料:

少年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都是我往常的一朋友所不知道的。闰土在海边时,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

可惜正月过去了,闰土须回家里去。我急得大哭,他也躲到厨房里,哭着不肯出门,但终于被他父亲带走了。他后来还托他的父亲带给我一包贝壳和几支很好看的鸟毛,我也曾送他一两次东西,但从此没有再见面。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2981907.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