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历山大二世的改革的措施(字尽量少一点,历史题目,速度)

荟萃楼2023-02-18  35

186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签署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规定农奴在法律上有人身自由,有权拥有动产和不动产、担任公职和工商业,地主不能买卖农奴和干涉农奴的生活;规定土地仍然归属地主所有,农奴可以得到一定数量的分地,但必须出钱向地主赎买;农民仍旧归村社管理.

主要内容

政治:建立地方自治机构(地方自治局).1864年颁布的《省,县,地方机构法令》根据这个法令俄国大部分地区建立了自治会议及其行政机关.

 司法:废除旧的等级审判制度,建立陪审制度和律师制度.实行公开审判.

教育:鼓励办学,扩大大学自主权,允许引进西方书籍.

思想:客观上使西方资产阶级思想进一步传入俄国,越多的俄国人看到了差距,纷纷要求改革.

经济:(1861年改革增加了自由劳动力,扩大国内市场,提供资金;借鉴西方技术;政府制定促进工业发展的政策)

亚历山大是尼古拉一世的长子。由于他的两位伯父,亚历山大一世和康斯坦丁大公都没有子嗣,故整个宫廷上下很早就意识到亚历山大是未来皇储——俄罗斯帝国的继承人。所以父亲尼古拉乃至整个俄罗斯宫廷都对未来皇储的教育给予极大的重视。

亚历山大的老师是当时俄罗斯最有名的学者茹科夫斯基,这是一位人文气息极浓的学者。茹可夫斯基在对亚历山大的教育中没有严格划分文化教育和道德修养教育的界限,而且更重视对皇子的思想教育。茹可夫斯基曾直言不讳地指出:他最担心的就是亚历山大在未来把整个俄罗斯当成军营,俄罗斯人民当作军团。

尼古拉一世却认为俄罗斯帝国的皇帝首先应该是一个标准的军人,否则无法成为一个合格的统治者。就在尼古拉一世和茹可夫斯基针对亚历山大展开的"思想教育争夺战"中,亚历山大既受到了良好的文化思想教育,又受到了良好的军事教育。

亚历山大在十九岁时就掌握了四门外语(英语、德语、法语、波兰语)以及诸多科目,包括数学、物理、地理、历史、东正教神学、政治经济学、法学等。可以说,同此前所有的俄罗斯帝王相比,亚历山大接受的教育是最好的。

在外旅行

在幼年时,亚历山大曾随父母到过莫斯科、华沙和柏林。在学业完成后,在老师茹科夫斯基的陪同下,亚历山大以皇储的身份开始在俄罗斯各地旅行。他不但走过俄罗斯欧洲部分的大多数省份,还到过偏远的北部高寒地区,包括十二月党人的流放地托波利斯克。每到一地,当地的军政官员都予以高规格的周到接待,也尽力向亚历山大展示社会发展良好的一面。尽管地方官员们极力掩饰,亚历山大还是接触到了社会底层的一些真实情况。这次巡游可能就是他在继位后大力推行改革措施的一个源头。

1838年,亚历山大去欧洲旅行,在一年的时间里,先后到了瑞典、丹麦、德国、瑞士、意大利、英国和奥地利等国,受到了所有这些国家君主和元首的接待,还参观了这些国家著名的博物馆、图书馆、议会和重大战役的发生地点。

亚历山大唯一没去的欧洲国家就是法国,当时尼古拉一世为了显示对法国国王路易·菲利普的不满,特意不让亚历山大出访法国。在出访德国期间,亚历山大选中了黑森-达姆施塔特大公的幼女玛丽亚作为自己未来的妻子。

1840年,玛丽亚应邀来到俄罗斯,1841年与玛丽亚成婚。

内容:186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签署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规定农奴在法律上有人身自由,有权拥有动产和不动产、担任公职和工商业,地主不能买卖农奴和干涉农奴的生活;规定土地仍然归属地主所有,农奴可以得到一定数量的分地,但必须出钱向地主赎买;农民仍旧归村社管理。

评价:1861年的改革虽然保留许多农奴制残余,如工役制,但是废除了农奴制,加速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促使封建地主阶级向资产阶级转化,促使俄国的封建君主制向资产阶级君主制的转化。

俄罗斯帝国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推行的社会改革。十九世纪中叶,俄国还顽固保存着野蛮落后的农奴制。农民的人格和自尊心被无情的摧残,他们整天无偿地为地主劳动,甚至被作为物品抵押债务。大量劳动力被束缚在庄园里,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的必需劳动力由此缺乏来源。俄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也因此大大落后于西欧国家。

俄国农奴制改革废除了农奴制,农奴成为“自由人”,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自由劳动力。巨额的份地赎金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又积累了大量资金。俄国从此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1861年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点。 同时,1861年改革也保留大量封建残余,对俄国社会后来的发展产生了消极影响,民主革命依然是俄国社会发展所面临的历史任务。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2979322.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