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家风家训格言

魄力的意思2023-02-17  49

1、男人属阳,阳即无私。无私就是表达对一家的爱。

2、男人分有三夫:弱夫、暴夫、丈夫。

3、做不到就不要说,说话不算数就没有尊严。

4、国威不可内伤,家丑不可外扬。

5、吾家食宋禄三百余年,勿忘后裔不仕。

6、吾见世间无教而有爱,每不能然,饮食运为,恣其所欲,宜诫翻奖,应呵反笑,至有识知,谓法当尔。

7、勤俭治家之本,和顺齐家之本,谨慎保家之本,诗书起家之本,忠孝传家之本。

8、吃饭穿衣量家当,一屋老小心不慌。

9、家和万事兴,要想夫贵子贤,就要教敬公婆,日子准能发达。否则富贵花间露,荣华草头霜,皆不能长久。

10、家里有问题,首先是老人行为有漏洞了。一是不守本分,二是过分。

11、老人如大地,默默地承载一切,包容一切,化育一切。老人胸怀宽大,家庭福报就大。

12、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13、孩子不明理等于是果子酸了。果子酸了要在树根上下功夫。

14、长者须是指导者协商者,却不该是命令者。

15、只要思想未遭锢蔽的人,谁也喜欢子女比自己更强,更健康,更聪明高尚。

16、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17、发家在于勤,败家多为淫。

18、觉醒的父母,完全应该是义务的,利他的,牺牲的。

19、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20、老人如何使一家兴旺呢?就是要多行善事,广积阴德。一方面可修德免罪,一方面为子孙培德扎根,庇荫子孙。

21、老人有德是最好的风水,最高等的风水。

22、女人是国之母,家之妇,人之妻。

23、忠孝仁爱显人品,勤俭耕读展家风。

24、生了孩子,还要想怎样教育,才能使这生下来的孩子,将来成为一个完全的人。

25、子女的事不要干涉,放手让位给后辈来当家,不摆老资格。

26、男人要“刚”。刚不是打人骂人,打人骂人的男人是无能的男人。

27、家里不管谁有错,不管发生什么灾难和是非,都不外扬家丑。

28、女人要柔和,安祥笑容,和一家的人缘。

29、若不合道,便婆媳不睦,闹得家务不合分居另过,家庭分崩拆离,家道不兴。

30、女人好吃懒做,怨天尤人是一家的扫把星,悍妇和弱妇都不是媳妇。

31、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32、生活在失去和睦的家庭里,等于生活在地狱里。

33、整个家庭的建立都是以爱为根,没有爱无法建立的家庭,爱是成家的第一条件。

34、有道才有德,无道便无德,有德才有福,无德便无福。

35、为父而不能尽父之道,则家无孝友之子;为师而不能尽师之道,则门无行艺之士。

36、上要尊老,下要爱幼。用感恩心去完善一切,让家庭上下和睦。

37、家有一心,有钱买金;家有二心,无钱买针。

38、有百世之德者,必有百世之子孙保之;有十世之德者,就有十世的子孙保之;如果是斩焉无后者,那是德至薄也。

39、一身能勤能敬,虽愚人亦有贤智风味。

40、传家两字曰读与耕,兴家两字曰俭与勤。

41、我今仅守读书业,汝勿轻捐少壮时。

42、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43、向子女宣扬老人、老祖宗的功德,做尊老敬老的尽孝榜样给子女看,用感恩先辈的恩德,来启蒙后代。

44、要得健全幸福的人类,须得有健全幸福的母亲。

45、儿童是创造产业的人,不是继承遗产的人。

46、重道德修养,严情操品性;扶正义,斥邪恶。

47、知足常乐,在家颐养天命。宣扬家风,赞叹祖德,教育子孙懂得知恩、感恩、报恩。

48、凡是不爱已的人,实在欠缺做父亲的资格。

49、富贵子弟无成者,失于姑息也;贫贱子弟易成者,习于严束也。

50、老人是一家的天德星,以德为根。“德”是担当一家的过,和平一家的过。

51、女人有三妇:悍妇、弱妇、媳妇。

52、孝敬老人,严教子孙;尊老爱幼,亲穆存心。

53、男人是一家的栋梁,要能明理,有志气,领妻不管妻。

54、孩子是要别人教的,毛病是要别人医的。

55、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为儿孙作马牛。

56、正人先正己,父母要先化除为禀性,涵养天性。懂得先克己,方能教化儿女。不论儿女孝不孝,但问自己慈不慈。

57、算算用用,吃穿不穷;用用算算,海干山空。

58、老人性如灰,温和无火气,少说话,不唠叨,不说家人长短,带头缘起一定互相看好处,还得要兜满家。

59、教育孩子五步曲:养、育、教、领、导,但不许管。重点要培德,把道德教育好。

60、不爱自己妻子和孩子的人,就是在家里养了一头母狮、孵了一窝不幸。

61、东好,西好,不如家里最好。

62、斗气不养家,养家不斗气。

63、女人什么事也不做,全部依赖丈夫、依赖父母,叫弱妇。

64、如果男人做到位,则家中少灾难;如果男人做不到位,则家中多灾多难。

65、公婆如同一家之树根,想要枝繁叶茂,花香果甜,定要善待树根,往根上施肥、浇水、松土。

66、若一家自相纷争,那家就站立不住。

67、男女平等是指权力上平等,享受上平等。在本分上、礼节上绝对不能平等。

68、有私心就会暗中做违背良心的事,令全家烦恼,这种不是好男人。

69、男子汉大丈夫要说话算数,一就是一,二就是二,说到做到。

70、欲高门第须为善,要好儿孙必读书。

71、为妻子儿女制造幸福的炉边气氛,是真正崇高热情的人生。

72、老人爱人爱物,家庭子孙就兴旺。如果老人贪了,就将家庭的全部福报吃完了。

73、行军打仗,兵最怕骄,骄兵必败;儿女也最怕娇惯,一娇惯,那一定出现问题。

74、家里有问题,老人应生惭愧心:是我老人没做好,有缺德之处,没把家人教育好。

75、兄须爱其弟,弟必恭其兄。勿以纤毫利,伤此骨肉情。

76、和顺日子容易过,忤逆日子一时难。

77、事要好,问三老;家要兴,看后丁。

78、维祖卓识图迁,艰难风雨肇云,世系移蕃,各省籍贯他州;欲报之德,昊天罔极焉。

79、实爱无成见:真信不疑,不要怀疑对方。

80、族内子孙人等,妄作非为,有干名教者,不待鸣官,祠内先行整治。

81、能做到这些,就会家和万事兴。

82、弱夫也叫懦夫,撑不起家庭。唯唯诺诺,说而不做,不敢担当事情,把女人推到前面,专听女人指挥。

83、媳妇的意思是平息一家的不和,做和睦一家的吉祥使者,对人人平等、和气,齐满一家的福气。

84、休存猜忌之心,休听离间之语,休作生分之事,休专公共之利。

85、老人要宣扬家风,父母要示范家风,夫妻要掌舵家风,子女要继承家风,孙辈要顺受家风,兄弟姐妹要竞比家风。

86、女人多事,男人无声;女人不柔,家财不旺。

87、人生内无贤父兄,外无严师友,而能有成者少矣。

88、为子孙作富贵计者,十败其九。

89、成家子,烘如宝,败家子,钱如草。

90、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

91、士有悍妇则良友不至,国有妒臣则贤士不留。

92、人遗子孙以财,我遗子孙以清白。

93、家庭内的婆媳,全是自外姓来的,到同一个家里,如同母女。

94、家弗和,防邻欺;邻弗和,防外欺。

95、积小钱,办大事;积闲钱,办急事。

96、无瑕之玉,可以为国器;孝悌之子,可以为国瑞。

97、俗话说,家和万事兴。小至国家之强盛,社会之祥和,小至个人生活之幸福,事业之兴旺,身体之健康,均有赖和谐的家庭为基础。

98、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99、孝道当竭力,忠勇表丹诚;兄弟互相助,慈悲无边境。

100、广积聚者,遗子孙以祸害;多声色者,残性命以斤斧。

101、丈夫则勇于承担一家的责任,以理服人,一家人有过错反过来自己生惭愧心。

102、修身而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中国古代10条名人家训,深刻透彻,句句让人醍醐灌顶。

1. 明定赏罚,才肯用心。——《尹会一家训》

只有明确了赏罚的原则,大家才会安心做事。

2. 士君子持身不可轻,轻则物能挠我,而无悠闲镇定之趣;——洪应明《菜根谭》

君子处世待人不可以轻浮,轻浮就会使自己受到困扰,这样便会丧失自己的悠闲与宁静。

3. 人惟一心,起为念虑。念虑之正与不正,只在顷刻之间。——康熙《庭训格言》

人只有一颗心,起心动念,便会有思虑,思虑的正确与否只是在一瞬间。

4. 寻常不见得,能立于波流风靡之中,是为雅操。——姚舜牧《药言》

平日中不引人注意,能够在人海的潮流中遗世独立,不随波逐流,才能保持自身的高雅节操。

5. 山霤至柔,石为之穿;蝎虫至弱,木为之弊。孔臧《勤学苦读》

山中的水十分柔顺,但是石头却能够被其穿透。蝎虫十分弱小,但却可以将木头蛀坏。

6. 当崇长幼,以礼自持。——张奂《诫兄子书》

你们应该崇尚长幼有别之礼,用礼仪约束自己。

7. 上失其道,民散久矣,如得其情,则哀矜而勿喜。——贾昌朝《诫子孙》

如果统治者背德丧道,那么就会有越来越多的百姓疏远他,如果你清楚他们的情况,就要怜悯他们而不是幸灾乐祸。

8. 慆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诸葛亮《诫子书》

散漫放纵便不能够振奋精神,性情急躁,喜好冒险九不能够陶冶情操。

9. 须平时抚恤邻里有恩义,有士大夫平时多以官势残虐邻里。——袁采《袁氏世范》

和邻居相处,应当能够搞好邻里关系,讲求恩义,总有一些士大夫凭借着自己的权势去残害邻里,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

10. 愿吾子弟思其父兄,勿事交游,勿图温饱;勿干戈而俎豆,勿弧矢而鼎彝。——卢象升《训子弟》希望我家的子弟亲友多想想父兄的所作所为,以他们为榜样,不要专事应酬结交,不可贪图安乐,切忌鲁莽行事,不要事事都受制于礼法。不要只专注于武功,也要兼顾文事。

十大最有名的家风家训:《诫伯离书》、《命子迁》、《诫子书》、《诫外甥书》、《颜氏家训》、《包拯家训》、《诲学说》、《袁氏世范》、《朱子家训》、《弟子规》。

1、周公的《诫伯离书》:

周成王亲政后,营造新都洛邑,大封诸侯。他将鲁地封给周公之子伯禽。周公告诫儿子说:“你不要因为受封于鲁国就怠慢、轻视人才。我是文王的儿子,武王的弟弟,成王的叔叔,又身兼辅佐皇上的重任,我在天下的地位也不能算轻贱的了。

可是,一次沐浴,要多次停下来,握着自己已散的头发,接待宾客,吃一顿饭,要多次停下来,唯恐因怠慢而失去人才。我听说,德行宽裕却恭敬待人,就会得到荣耀

土地广大却克勤克俭,就没有危险禄位尊盛却谦卑自守,就能常保富贵人众兵强却心怀敬畏,就能常胜不败聪明睿智却总认为自己愚钝无知,就是明哲之士博闻强记却自觉浅陋,那是真正的聪明。这六点都是谦虚谨慎的美德。

即使贵为天子,之所以富有四海,也是因为遵循了这些品德。不知谦逊从而招致身死国丧,桀纣就是这样的例子。你怎能不慎重呢?”伯禽没有辜负父亲的期望,没过几年就把鲁国治理成民风纯朴、务本重农、崇教敬学的礼仪之邦。有道是“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周公对儿子的谆谆教诲,可谓良苦用心。

2.司马谈的《命子迁》:

司马谈学富五车,所以他后来做了汉武帝的太史令,通称太史公,掌管天时星历,还职掌记录,搜集并保存典籍文献。这个职位是武帝新设的官职,可以说是武帝为司马谈“量身定制”的。

因此,司马谈对武帝感恩戴德又尽职尽责。由于责任心极强,司马谈在临死的时候,拉着儿子司马迁°的手,边哭边嘱咐,留下了著名的家训《命子迁》。司马谈希望自己死后,司马迁能继承他的事业,更不要忘记撰写史书,并认为这是“大孝”,“且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此孝之大者”。

他感到自孔子°死后的四百多年间,诸侯兼并,史记°断绝,当今海内一统,明主贤君、忠臣义士等事迹,作为一名太史而不能尽到写作的职责,内心十分惶惧不安。所以他热切希望司马迁能完成他未竟的大业。

司马迁不负父亲之命训,最终写出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名垂青史。有人说,没有司马谈的《命子迁》,就没有司马迁的《史记》,此话信然。

3.诸葛亮的《诫子书》和《诫外甥书》:

诸葛亮46岁才得子诸葛瞻。他很喜欢这个儿子,希望儿子将来成为国家栋梁。诸葛亮有两个姐姐,二姐所生子叫庞涣,深得诸葛亮喜爱。诸葛亮常年征战,政务缠身,但仍不忘教诲儿辈。

他写给诸葛瞻和庞涣的两封家书,被称为《诫子书》和《诫外甥书》。《诫子书》曰:“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诫外甥书》曰:“夫志当存高远,慕先贤,绝情欲,弃疑滞。使庶几之志揭然有所存,恻然有所感。忍屈伸,去细碎,广咨问,除嫌吝,虽有淹留,何损于美趣,何患于不济。若志不强毅,意气不慷慨,徒碌碌滞于俗,默默束于情,永窜伏不庸,不免于下流。"

从两封信中可以看出,他对儿子和外甥的要求是一致的。《诫子书》和《诫外甥书》是古代家训中的名篇,阐述修身养性、治学做人道理,读来发人深省。

4.《颜氏家训》:

颜之推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处世哲学、思想学识,写成《颜氏家训》一书训诫子孙。全书共有七卷计二十篇,各篇内容涉及的范围相当广泛,但主要是以传统儒家思想教育子弟,讲如何修身、治家、处世、为学等。

如他提倡学习,反对不学无术认为学习应以读书为主,又要注意工农商贾等方面的知识主张“学贵能行”,反对空谈高论,不务实际等。

书中许多名句一直广为流传,如:“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自臭也。”“积财千万,不如薄技在身。”“幼而学者,如日出之光老而学者,如秉烛夜行,犹贤与瞑目而无见者也。”“父子之间不可以狎骨肉之爱,不可以简。简则慈孝不接,狎则怠慢生矣。”“生不可不惜,不可苟惜。”等等。

历代对《颜氏家训》非常推崇,甚至认为“古今家训,以此为祖”,反复刊刻,虽历经千余年而不佚。

5.唐太宗的《诫皇属》:

帝王家训占有特殊位置,其代表作之一就是唐太宗李世民的《诫皇属》。太宗非常注重对皇子们的教育,经常告诫后代,应当遵守道德规范,加强道德修养,掌握治国之道。在《诫皇属》中,唐太宗以自己勤勉政事为例,告诫“生于富贵,长自深宫”的皇属克制自己,珍惜财物,不可奢侈,每穿—件衣服、吃一顿饭,都不要忘记蚕妇农夫的辛勤。

在听闻决断的时候,不要先入为主,任凭自己的喜怒,要谦虚、善于听取不同意见,不要因为别人有短处就鄙视他们,也不要因为自己有优点就恃才而骄,要把敢于反对你的人当作老师,把逢迎你的人视为贼子。只有这样才能够永久富贵,贞正吉祥。太宗对皇属都有如此严格要求,“贞观之治”的出现就自然而然了。

6.《包拯家训》:

包拯以公廉著称,刚直不阿,执法如山。他在晚年为子孙后代制定了一条家训,云:“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滥者,不得放归本家亡殁之后,不得葬于大茔之中。不从吾志,非吾子孙。”共三十七字,其下押字又云:“仰琪刊石,竖于堂屋东壁,以诏后世。”又十四字。

“琪”者即包拯的儿子包琪。包拯的这则家训是他生前对子孙的告诫,并让其子包琪刊石,竖于堂屋东壁,以照后世。这寥寥三十七字,凝聚着包公的一身正气、两袖清风,虽千载之下,亦足为世人风范。包拯的家训,既是他对后人的训诫,也是他一生的品格写照。

7.欧阳修的《诲学说》:

欧阳修4岁时父亲就去世了,母亲对他的教育很严格。为节减开支,母亲用芦苇、木炭作笔,在土地或沙地上教欧阳修认字。欧阳修在家训中希望儿子能继续养成读书的习惯,并从书中学会做人的道理。

于是他在教导二儿子欧阳奕努力学习时写下《诲学说》︰“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然玉之为物,有不变之常德,虽不琢以为器,而犹不害为玉也。人之性,因物则迁,不学,则舍君子而为小人,可不念哉?”欧阳修以“玉”喻“人”,诲学有道,可谓金玉良言。

8.《袁氏世范》:

袁采为人才德并佳,时人赞称“德足而行成,学博而文富”。在任乐清县令时,他感慨当年子思在百姓中宣传中庸之道的做法,于是撰写《袁氏世范》一书用来践行伦理教育。

《袁氏世范》深入浅出,娓娓道来,如话家常,所以又称《俗训》。书中有许多句子十分精彩,如“小人当敬远”“厚于责己而薄责人”“小人为恶不必谏”“家成于忧惧破于怠忽"“党人不善知自警”等等。《袁氏世范》很快便成为私塾学校的训蒙课本。历代士大夫都十分推崇该书,奉为至宝。

《袁氏世范》是中国家训史上与《颜氏家训》相提并论的一部,真正做到了“垂诸后世”。

9.《朱子家训》:

朱柏庐(1627-1698),明末清初江苏昆山县人。著名理学家、教育家。“毋临渴而掘井”朱柏庐的父亲在守昆山城抵御清军时遇难。朱柏庐侍奉老母,抚育弟妹,播迁流离,备极艰辛。

他始终未入仕,一生教授乡里。他潜心治学,以程、朱理学为本,提倡知行并进,躬行实践。他与顾炎武坚辞不应康熙朝的博学鸿儒科,与徐枋、杨无咎号称“吴中三高士”。

《朱子家训》全文五百余字,内容简明赅备,文字通俗易懂,朗朗上口,问世以来,不胫而走,成为有清—代家喻户晓、脍炙人口的教子治家的经典家训。其中一些警句,如“—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等,在今天仍然具有教育意义。

《朱子家训》全文虽只有506字,却集儒家做人处世方法之大成。

10.《弟子规》:

李毓秀(1647-1729),字子潜,号采三。清初著名学者、教育家。“凡是人皆须爱”李毓秀科举不中后,就致力于治学。他根据传统对童蒙的要求,结合自己的教书实践,写成了《训蒙文》,后来经过贾存仁修订,改名《弟子规》。

《弟子规》清代后期广为流传,几乎与《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有同等影响。《弟子规》看似—本不显眼的小书,实际上汇集了中国至圣先贤的大智慧。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2977071.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