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闪燃

什么是闪燃,第1张

  1、闪燃定义:可燃液体挥发的蒸气与空气混合达到一定浓度遇明火发生一闪即逝的燃烧,或者将可燃固体加热到一定温度后,遇明火会发生一闪即灭的燃烧现象,叫闪燃。发生闪燃时的最低温度称为闪点。

2、现象:闪燃是在一定温度下,液态可燃物液面上蒸发出的蒸气与空气形成的混合气体恰好等于爆炸下限浓度时,遇火源产生的一闪即灭的现象。这时,由于易燃、可燃液体在闪点温度下,蒸发速度还不太快,蒸发出来的气体仅能维持一刹那的燃烧,而来不及补充新的蒸气以维持稳定的燃烧,因而燃一下就熄灭。

闪燃现象一般发生在一个起了火的密闭空间,是一个小火发展成大火的必经过程。因为现场积聚大量可燃物质,当密封燃烧下,产生大量烟雾形成分烟层,分烟层对流至室内其他地方并对这些地方造成辐射热。

而在这些地方下的物件受辐射热影响开始热分解,产生可燃气体(主要为一氧化碳)。当温度持续上升至逾摄氏650度时,令火场顶部积聚的浓烟内的一氧化碳变为可燃气体(按:一氧化碳的自燃温度为 609 °C),从而在一至两秒间被火场的高温自动点燃,继而引起全场起火,变成一片火海,极为致命。

扩展资料;

发生闪燃的原因是易燃或者可燃液体在闪燃温度下蒸发的速度比较慢,蒸发出来的蒸气仅能维持一刹那的燃烧,来不及补充新的蒸气维持稳定的燃烧,所以一闪就灭了。

但闪燃却是引起火灾事故的先兆之一。闪点则指的是易燃或可燃液体表面产生闪燃的最低温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闪燃

闪点:可燃物发生闪燃时的最低温度.

燃点:可燃物在空气中燃烧时的最低温度.

自燃点:可燃物发生自燃时的最低温度

闪燃:可燃气体与空气混合后,遇火源发生一闪即灭的燃烧现象.

阴燃:没有明火的缓慢燃烧现象称为阴燃

自燃:指可燃物在空气中靠自热或外热而发生燃烧的现象.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pretty/2974281.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2-17
下一篇 2023-02-1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