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精神上的富足,有哪些?

什么是,精神上的富足,有哪些?,第1张

首先,精神上富足可用替换词:腹有诗书气自华。饱读诗书,不追究小失小得,自信,憎恶分明是一大特点。

其次,具有一个优良的品质,例如善良到极致,就永远有自己追求的事情,不会空虚,用温暖感动身边的人、事。

再者,精神上的富足也可以是经历过跌宕起伏,游历了万水千山的人所具备,他们也会知足常乐、低调随和、心境纯良。

最后,精神上的富足也是热爱生活之人的代名词,他们会感知到自己的幸运,身边所存即所幸,欣赏点点滴滴,感知万物。

见不得别人好是个很常见的现象。生活中见过很多,自己也多少有点这样的心理。

也见过心态很好,别人好她很开心,自己有什么成就也很愿意分享。

很希望做成她那样,但真正要做到不是随便说说就可以的。

史蒂芬·柯维在《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里说:“‘共患难易,共富贵难。’见不得别人好,甚至对至亲好友的成就也会眼红,这都是“匮乏心态”(Scarcity Mentality)作祟。”

所谓“匮乏心态”,就是常常把自己和他人比较,认为他人成功了,自己能获取的资源和机会就少了,自己就失败了。

卡罗尔·德韦克在《终身成长》一书说,也曾谈到“别人的成功,才是自己耿耿于怀的”这个现象。

卡罗尔认为,这样的人是固定型心态,他们把别人的成功判定为自己的失败,心态上固步自封,而不是着眼于自身,不断成长,获取成功,同样是内心的匮乏。

要跨越这样的心理障碍,柯维认为,人们需要相信世间有足够的资源,人人都能得以分享;卡罗尔认为需要培养自己成长型心态,自己身上下功夫,让自己不断成长。

这样的人,精神上是富足的,不会因为别人的成功,感到挫败。

其实,这就是一种人生自信,相信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上,自己的生活自己开创,别人的失败或者成功都影响不了自己。

精神富足是知和行两方面的富足。

知,为行动指引方向。所谓“努力很重要,选择更重要”,就是体现知先于行的重要性。

知的富足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从学校开始知识的学习、价值观的搭建,离开学校持续学习,书本的、生活经历的,都是知的积累。

有了知,再是行。强大的行动力给自己安全感,增强精神的富足。

知行合一,人生有了自己的底气,大概也就不会因为别人的成就,影响了自我评价。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pretty/2972799.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2-17
下一篇 2023-02-1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