踩青
在北方,冬天播种的小麦,在开春前要用脚踩压一番,开春时才会长得更好,以后才会有个好收成,这就是“踩青”。慢慢地,人们开始把在春天外出游玩也叫做踩青。尽管一个是劳动,一个是游玩,但两者的神似之处,都是把绿色踩于脚下。
踏青
清明节将至,正是游春踏青的好时节。关于清明节踏青之说,可以一直追溯到孔子那里,此俗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从《论语》中的儒家理想到杜牧、陆游的诗词、《清明上河图》中的市民生活画……古代诗词典籍中处处皆有踏青这种休闲活动的展示。
清明节踏青,最早的源头应是古之游春习俗。《论语·先进》中记载了孔子与其弟子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谈论志向的一段对话。当孔子问到曾皙的志向时,曾皙回答:“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孔子几乎情不自禁地喟叹说:“吾于点也。”
“采青”风俗流行很久。清代所编的《琼山县志》云:“元宵,府城妇女尽到总镇衙前折取榕叶,谓之偷青。”
“采青”时,大家分成几组,分别悄悄地采摘少许萝卜、蒜、葱、青菜等鲜嫩蔬菜。摘采的青菜带回家中做菜,意味新的一年中好运常有,万事顺意。
“采青”也因各地不同而有所区别。有些地方的年青人于元宵之夜“采青”时唱歌。大伙儿结伴来到菜园,一边摘取葱、芹菜等物,一边唱歌。歌词大概是些美好的新年祝愿。有些地方的“采青”之夜,年轻人会乘着月夜到家境丰裕的人家门前,“偷取”门楣上的“利市钱”,意在祈求在新的一年中做生意发财。
住在琼山一带的妇女们“采青”,则兴摘取榕树叶子,以求吉利。
随着社会的发展,“采青”已渐被人遗忘。但在一些偏远的村落,村民仍恪守此传统。
采青是广东省和广西自治区过年沿袭一种的传统民俗。每年的除夕之夜,到野外象征性地采一点青菜、树枝之类的东西回家,以祈求来年风调雨顺、岁岁平安。
采青时要一边采一边许愿,不许多声张,悄悄地去,悄悄地回,如果被外人看见了就不灵验。采青回来后,将这些青菜、树枝分别插在大门口、堂屋的供桌上。 这种习俗应该是源于长江流域,与中国传统的“年”紧密相关。“年”的原意是稔,稔就是庄稼成熟。
扩展资料
另一类是“采水青”:在一张条凳上放有一盛水的盆,盆内放有“青”,舞狮者要跳上条凳作各种表演,最后站上盆沿,用手穿过狮嘴去捞得“青”。有时,狮子更需从由少则二三人多则数十人的“叠罗汉”而成的五六层“人山”底层踏肩而上,摘取“利是”,这是舞狮的高潮。技艺精湛的表演给人们带来惊险、热烈、富有节日气氛和娱乐情趣的艺术享受。
还有些地方是正月十五采青,在很多年以前不叫采青而叫踩青,也叫踏青。年青人都趁着月色结伴出去游玩。有人便顺手从路过的菜地里偷摘几颗青菜回家煮吃,这叫偷青。在平时,当地人家的菜地一般是不许外人进入的,但在正月十五为了表示对青年人的祝福,对偷青人并不加以责怪,有的主人反而赠送甘蔗祝愿生活甜密长久。以后成为一种民风民俗一直延续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