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认知偏差?

蝇子2023-02-13  25

什么是认知偏差?

认知偏差是一种思维上的系统性错误。它也可以作为做决定或判断的精神捷径。每个人都容易受到认知偏差的影响,无论他们的年龄、性别或文化背景如何。

认知偏差为什么会存在?

我们的大脑需要吸收大量的信息,但它也希望尽可能地节省思考的能量。因此,它依赖于概括性或经验法则(也称为启发式)来帮助它快速做出艰难的决定。

你可以把认知偏差想象成一个信息过滤器,通过它,客观信息流动,并在通过它时被转换。就像咖啡渣和水变成咖啡一样,它的成分是一样的,但一旦转换,体验就略有不同。

当我们情绪激动、急于做决定或迫于社会压力而做出选择时,我们通常会依赖于认知偏差。然而,日常的思考和决策也会受到认知偏差的影响。

在本文中,概述了10种常见的认知偏差,以及在日常思维中避免它们的方法。

1. 自我服务偏差

这是人们保护自我和自尊的倾向。它通常采取“精选”反馈的形式来支持你对自己的高度评价,或忽视自己的错误和失败。你可能会因为不想伤自尊而拒绝良好的反馈。

为了避免这种偏见,你可以问问自己:“我是否曾多次得到某个反馈,而我却认为它不适用于自己而忽略了它?”

2. 害怕错过这是一种社交焦虑,害怕自己被排除在令人兴奋或有趣的活动之外。社交媒体上的帖子可能会引发这种情绪,在社交媒体上,即使没有你,每个人都看起来玩得很开心。

为了避免这种偏见,问问自己:“是否觉得自己被一个看不见的‘圈子’冷落了?”我做某件事是因为我想做,还是因为如果我不做就会觉得被冷落?”

3.赌徒谬误

为了避免这种偏见,问自己:“这件事是依赖于还是独立于过去的结果?”换句话说,我是否通过不相关的历史事件来判断一个随机事件?如果我对过去的表现一无所知,我还会做出同样的选择吗?”

4.行动者-观察者偏见

这是人们倾向于把自己的失败归因于外部原因,而把别人的失败归因于内部原因。例如,当你迟到的时候,是因为交通太拥挤。但是你认为同事的迟到是因为她做事没有条理。

为了避免这种偏见,问问自己:“是不是对别人的失败做出了假设?”当对你的同事、朋友或家人的缺点采取强硬态度时,我是否多次因为自己的不良行为而让自己摆脱困境?”

5. 叙事的偏见

这是人们通过故事理解世界的倾向。我们的大脑需要处理大量的信息,所以它创造了一个故事来连接不同的项目。它还忽略了与叙述不符的事实。

为了避免这种偏见,问问自己:“关于这个选择、事件或产品,我应该告诉自己什么?”我是否忽略了任何可能反驳这个精神故事的东西?如果我把这个故事颠倒过来会怎么样?”

6. 生存偏差

这是一种心理错误,即在分析成功的原因时,只关注成功的项目或人,而忽略了那些失败的人。行动中生存偏差的一个著名例子来自军事历史。

在二战期间,统计学家亚伯拉罕·沃尔德(Abraham Wald)为美国军方工作,试图找出飞机应该在哪里加强装甲,以避免被击落。军方最初的努力并没有像他们希望的那样成功,沃尔德知道原因。军方决定只加强飞机被击中的部分。但问题是,他们只看到了返回的飞机。换句话说,这些飞机被击中的位置是可以幸存的,因为他们已经飞回来了。坠毁的飞机没有返回,因此也就没有带回有关致命损坏位置的数据。沃尔德建议军方加强幸存飞机没有被击中的部分,因为这些部位是被击落飞机受损的位置。沃尔德的出色观察是正确的,并使许多飞机免于迫降。

为了避免这种偏见,问自己:“当我回头看什么是对的,我是否也看到了什么是错的?”我是否在考虑成功的同时也考虑了失败的特性、倾向或特征?成功和失败有什么共同特征或共同选择?”

7. 锚定效应这是人们倾向于用他们看到的第一条信息来判断下面的信息。例如,如果你看到两瓶酒,一瓶2000美元,一瓶200美元,你就不太可能认为第二瓶贵,因为第一瓶酒的价格定在了2000美元。

为了避免这种偏见,问问自己:“我是在什么背景下看到这个产品和它的价格的?卖家是不是在努力让我面对更昂贵的东西,蒙蔽我的判断力?”

8. 光环效应

这是人们会让一种积极的特质主导他们对一个人、产品或体验的整体看法的倾向。例如,人们认为长得好看的人更聪明、更成功、更受欢迎。

为了避免这种偏见,问问自己:“我到底喜欢这一点什么?”“那就想象一下没有这种特性的情况。你也有同感吗?询问自己对这个产品、这个人或这个经历的感受。

9. 注重短期利益

这是人们更看重像睡个懒觉这样的即时回报,而不是像健康这样的长期回报的倾向。这意味着人们必须战胜自己的心理,以便进行锻炼或实现其他目标。

为了避免这种偏见,问问自己:“在我的脑海中,什么更重要?是眼前的利益还是长期的利益?”从长远来看,哪个对自己更重要——舒适还是这个目标?”给你个提示:想象一下10年后的自己——你会因为优先考虑更大的前景而变得更好吗?

10. 计划谬误

这是人们会低估完成未来任务所需的时间的倾向。换句话说,人们对自己的时间安排并不现实。

为了避免这种偏见,问问自己:“上次的项目花了多少时间?”我有没有考虑到还没有预料到的延迟和挫折?”

认知偏差的一个有趣特征是,即使我们意识到了它们,仍然需要注意哪些偏见可能会驱动我们的思维。也可以遵循下面一个过程来帮助自己保持警惕:

首先,要意识到普遍存在的认知偏差(你已经从这篇文章开始了这个过程)。

第二,留意认知偏差。在你做决定的过程中,要注意并积极地与认知偏差作斗争。

最后,自己的问题。在本文中,“问问自己”是一个很好的开始,但要确保有一个适当的过程,在做决定时消除自己有想法的偏见。

翻译人:不喜欢珍珠奶茶的逍遥客

        百度百科解释:认知偏差是人们在知觉自身、他人或外部环境时,常因自身或情境的原因使得知觉结果出现失真的现象。

(1)首因效应。第一印象会给人比较深的影响,同时也会对人的认知有较大的影响。

(2)晕轮效应。利用局部的结论或信息,进行全局的判断。

(3)投射效应。 投射效应 是指在认知时及对他人形成印象时,以及他人也具备与自己相似的特性。

(4)近因效应。个体对获得的信息留下清晰印象,其作用往往会冲淡过去所获得的有关印象。

(5)自利偏差。大部分人都觉得自己比平均水品要高,和总体水平相比,大多数人都认为自己道德水平更高,认为自己的能力高于普通人,或比别人更优秀,或比别人更善良,或比别人更正直。

        降低认知偏差的关键在于高质量的自我反省。荀子早就说过“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坚持学习并持续反省才是提升认知的正确路径,没有捷径可走。孔子也说过:“ 吾日三省吾身 :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1、确认性偏差

美国总统托马斯·杰斐逊曾说:“一旦某人形成一个理论,他的想象力就会让他从每一个对象中看到仅有利于这个理论的蛛丝马迹。”

这句话完美地解释了确认性偏差,它指的是一个人一旦形成确认的观点,就会下意识找支持自己或有利自身观点的证据,甚至为了佐证自己的见解,而扭曲新的证据。

有人丢了一把斧子,他认定是邻居偷的,接下来通过观察他发现,邻居不管是走路还是说话时的神态、动作都很像偷了斧子的样子。可过了几天,他去找东西时发现丢掉的那把斧子,原来被自己忘在了储藏室里。于是第二天他再看邻居的举动和言行,觉得他一点都不像是偷斧子的样子了。

2、在熟悉的事物面前,会有注意力偏差

在一些场合里,面对众多的选择,为什么我们只会倾向于某一种选择呢?其实,是注意力在作祟。

注意力偏差指的是,人会对自己熟悉的事物产生偏好的倾向。比如面对一道不会的选择题,人们更倾向于选择自己熟悉的那个答案,在投资时,也会倾向于投资自己所知道熟悉的公司或者股票。同样也有吸引力研究发现,我们见到某个人的次数越多,就越觉得此人招人喜欢、令人愉快。

3、光环效应

人都会被美好的事物所吸引,光环效应指的是当我们觉得一个人的外貌很好,便会下意识认为他的其他方面也很优秀。

心理学家戴恩做过一个实验,他让被试者看一些照片,照片上有的人很有魅力,有的中等,有的完全是无魅力。然后让被试者换用其他词语(除了魅力)来评判这些照片里的人,结果表明,被试者对有魅力的人赋予更多理想化的特征,比如:和蔼、沉着、很好交际等。但对没有魅力的人,就很少用这些词语了。

4、行动者与观察者偏差

我们每个人看到的世界都不一样,这就导致了,我们对自己行为的解释和他人相比,总会存在各种差异。行动者与观察者偏差指的是,行动者和观察者对某一事件解释的原因不同。

有人请一个瞎子朋友吃饭,吃完饭很晚了,于是主人就给瞎子点了个灯笼。没想到瞎子生气地说:

“我本来就看不见,点个灯笼是专门嘲笑我吗?”主人连忙解释道:“就是担心你看不到才点个灯笼。你看不到,但别人可以看到,这样你走在黑夜里,就不会有人撞到你。”同一件事,行动者和观察者由于身份和所站的角度不同,对事物的态度也就不一样。

5、错误信息效应

我们看到或经历的事件,真的和我们想象的一样吗?错误信息效应指的是,我们看到或经历的事物都是真实的,但有时候被外界稍加引导,记忆有可能就会发生错位,从而得出跟事实不符的结论。

有实验让参与者看一段视频,视频内容为:一辆汽车驶过十字路口时与另一辆车相撞了。关了视频之后让一部分人判断车辆互相“接触”时的速度,他们给出的估测均值是每小时32英里。

接着再让另外一组人做同样的判断,只不过提问时把“接触”这个词改为“撞击”,结果这组人给出的估测均值则是每小时41英里。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2955040.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