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手下的将领

曹操手下的将领,第1张

曹操手下的宗族将领:曹洪,曹仁,曹休,曹豹,曹彰,曹真,夏候敦,夏侯惇,夏侯渊,夏侯霸,夏侯杰,夏侯威,夏侯忠,夏侯惠等。

曹操手下的非宗族将领:典韦,许诸,庞德,张颌,张辽,徐晃,于禁,乐进等。

曹仁,曹洪是曹操从弟。曹休是曹操的族子。曹彰是曹操的儿子。曹真是曹操族子(养子)。

曹操的女儿嫁给了夏侯敦的次子夏侯茂,曹操与夏侯敦成了儿女亲家。夏侯渊的长子夏侯衡娶曹操堂侄女为妻,也和曹氏有姻亲关系。

曹氏、夏侯氏都是沛国谯县的大族。曹氏自曹腾以来,门第兴盛,多在朝廷和郡县做大官。由于曹腾深受大将军梁冀和汉桓帝信任,养子曹嵩做过太尉;弟弟曹褒官至颍川太守,曹褒儿子曹炽官至侍中、长水校尉;另一个堂侄曹鼎官至尚书令。

夏侯氏,虽然家大业大,但毕竟祖上没人做过官,只算得一方土著地主,不列宦籍。为了求得势力的发展,夏侯氏逐渐向曹氏靠拢。夏侯敦和夏侯渊这两个同族兄弟(夏侯渊为夏侯敦族弟,则他们至少不是同一个祖父)都看中了在士大夫口中颇有声誉的曹操。

当时曹操辞职在家,夏侯敦、夏侯渊与曹操相交。曹操曾违法,夏侯渊代替曹操入狱,曹操积极营救,救出了夏侯渊。从此,两家的关系越发亲密了,夏侯渊还取了曹操的小姨子为妻,二人成了连襟。曹操在陈留起兵,夏侯敦、夏侯渊率先来投。曹操当时行奋武将军,以夏侯敦为司马,夏侯渊为别部司马。

夏侯敦和夏侯渊之所以受到曹操的重任,不仅仅是因为姻亲关系和同乡关系,还在于他们自身有相当的政治或军事才能。

扩展资料:

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1] ),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三国中曹魏政权的奠基人。

曹操曾担任东汉丞相,后加封魏王,奠定了曹魏立国的基础。去世后谥号为武王。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为武皇帝,庙号太祖。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曹操以汉天子的名义征讨四方,对内消灭二袁、吕布、刘表、马超、韩遂等割据势力,对外降服南匈奴、乌桓、鲜卑等,统一了中国北方,并实行一系列政策恢复经济生产和社会秩序,扩大屯田、兴修水利、奖励农桑、重视手工业、安置流亡人口、实行“租调制”,从而使中原社会渐趋稳定、经济出现转机。黄河流域在曹操统治下,政治渐见清明,经济逐步恢复,阶级压迫稍有减轻,社会风气有所好转。曹操在汉朝的名义下所采取的一些措施具有积极作用。

曹操军事上精通兵法,重贤爱才,为此不惜一切代价将看中的潜能分子收于麾下;生活上善诗歌,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气魄雄伟,慷慨悲凉;散文亦清峻整洁,开启并繁荣了建安文学,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鲁迅评价其为“改造文章的祖师”。同时曹操也擅长书法,唐朝张怀瓘在《书断》将曹操的章草评为“妙品”。

参考资料:曹操-百度百科

夏侯惇、夏侯渊、曹仁、曹纯、 曹洪 、曹休、夏侯尚、曹真。

1、夏侯惇

三国魏人,曹操手下大将,自曹操陈留起兵起,便跟随征伐,历任东郡、陈留、济阴太守、河南尹等职;

在曹操出兵征讨之时,夏侯惇总是负责防守后方,曾亲自搬运泥土修太寿陂,鼓励将士种田,发展农业,多有功劳。濡须口之战后,夏侯惇留守居巢,统领26支军队,为魏国东线主帅。

曹操对夏侯惇格外亲近,经常邀请他一起乘车外出,并允许他自由出入自己的卧室,其他将领都得不到这种待遇。曹丕继位后,夏侯惇被封为大将军,不久病逝。

2、夏侯渊

三国魏人,夏侯惇族弟。是曹操手下大将,自曹操陈留起兵起,便跟随征伐,历任陈留、颍川太守。官渡之战后,夏侯渊负责粮草补给,保证了曹操平定北方。

而后夏侯渊又率兵四处征讨叛乱,破昌豨、徐和、雷绪、商曜等,战功卓著,又随曹操平马超,灭张鲁,又破杨秋、刘雄、梁兴、韩遂、宋建等,再立奇功。

而后夏侯渊督张郃、徐晃等留守汉中,与前来取汉中的刘备大军交战,在定军山为蜀将黄忠所袭,不幸战死。

3、曹仁

曹仁(168-223年),字子孝,汉族,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曹操从弟(从祖弟)。三国曹魏名将、军事家,官至大司马,封陈侯。

从曹操多年,为魏朝立下汗马功劳。破袁术,曹仁所斩获颇多,大破陶谦军及陶谦部将吕由,攻克句阳,生擒吕布的部将刘何,官渡之战中,在隐强打败刘备军、鸡落山之战又战胜袁绍军。

曹丕代汉建魏,封曹仁为大将军,又迁大司马。后来,曹仁率兵进攻濡须口,不听蒋济所劝,最终惨败给朱桓。不久卒于军中,时年五十六岁,谥曰忠侯。

4、曹纯

曹纯(?-210)字子和,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曹操麾下武将,曹操从弟(从祖弟),曹仁之弟。

曹纯是曹操部下精锐部队“虎豹骑”的统领督,因在平定北方的战役中颇有功绩,被加封为高陵亭侯。死后谥曰威侯。

5、 曹洪

曹洪(?-232年),字子廉,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曹操从弟。曹操追袭董卓荥阳为徐荣所败失马,曹洪舍命献马并救护曹操,使曹操免于厄难。后多随军征伐,平兖州、征刘表、讨祝臂。

官渡之战时曹操令其驻守本阵。后据张飞等于下辩,破斩任夔,退张飞与马超。曹丕即位时封曹洪为骠骑将军,后因私事寻衅欲处死曹洪,因卞太后求情免死,贬为庶民,曹叡即位,拜曹洪为后将军,更封乐城侯,后复拜为骠骑将军。曹洪逝世,追谥曰恭侯。

6 、曹休

曹休(?-228年),字文烈,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三国曹魏将领,曹操族子。

曹休于曹操起兵讨伐董卓时前往投奔,被称为“千里驹”。曹操对他如同亲子,并使他领虎豹骑宿卫。汉中之战时,曹休识破张飞计谋,大败吴兰。

曹魏建立后,镇守曹魏东线,多次击破吴军,诱降吴将。官至大司马,封长平侯。太和二年(228年),曹休在魏吴石亭之战中大败,不久因背上毒疮发作而去世。

7、夏侯尚

三国时期曹魏名将,征西将军夏侯渊之侄。曹操平定冀州,以为军司马、五官将文学,迁黄门侍郎,随曹彰远征乌桓,得胜归来。

与魏文帝曹丕亲近友好,以为征南将军,领荆州刺史,假节、都督南方诸军事,攻拔蜀国上庸,平定三郡九县,升为征南大将军;江陵击败吴将诸葛瑾,升为荆州牧,封昌陵乡侯。

黄初七年(公元226年)四月,夏侯尚病逝,谥曰悼侯。儿子夏侯玄继嗣,又赐夏侯尚侄子夏侯奉关内侯。

8、曹真

曹真(?~231年),本名秦真,字子丹,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市)人。三国时期魏国名将,魏武帝曹操养子。

幼年丧父,力大勇猛,授虎豹骑。参与镇压黄巾起义,封为灵寿亭侯。历任偏将军、中领军、征蜀护军等职,参与汉中之战。

曹丕继位后,拜为镇西将军、都督雍凉诸军事,负责镇守西北边境,进封东乡侯。迁使持节、上军大将军,都督中外诸军事,成为曹魏军队的最高统帅之一。

太和四年(230年),曹真入朝,接替曹休,迁为大司马,赐剑履上殿,入朝不趋。曹真上表认为蜀汉多次犯境,建议数路大军攻伐蜀汉。

曹叡采纳,但司空陈群反对从斜谷进军的计划,曹真再次上书要求从子午道进攻汉中,陈群有陈述不能出兵的理由,且认为大规模征战军事用度花费甚巨。

曹叡下诏将陈群的意见提供给曹真参考,但曹真却据此诏书随即出发,改从子午道入;另遣大将军司马懿经汉水进军,郭淮、费曜等部或从斜谷入、或从武威入。

后因汉中艰险,会逢雨季,栈道遭雨水冲刷断绝,曹真用了一个月,才走了一半路程,朝中大臣华歆、杨阜、王肃等都上疏劝魏明帝下诏撤军,至九月,曹真只得受诏撤退。

曹真因病返回洛阳后,曹叡亲自前往其府邸探望。太和五年(231年),曹真去世,获谥为元侯,由长子曹爽继承爵位。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pretty/2954889.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2-13
下一篇 2023-02-1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