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霍亨索伦家族的起源发展没落

唐山机场2023-02-13  32

分类: 文化/艺术 >>历史话题

解析:

霍亨索伦(Hohenzollern)

这个德意志家族的渊源可以追溯到11世纪,这个家族姓氏可能是取自德语zoumller,意为了望塔又或是城堡。怀疑其原意指的是斯瓦迪亚一带的城堡(Swabian)。

勃兰登堡选帝侯时代(Electors of Brandenburg)

公元1415年-1688年

菲特烈一世(Friedrich I)1415-1440

1415年,菲特烈一世从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购得了勃兰登堡地区,同时也被确立为勃兰登堡的选帝侯,霍亨索伦家族的正式历史从此在这展开。

菲特烈二世(Friedrich II)1440-1471

菲特烈一世的长子。在位期间,又向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购买了劳奇兹地区(Lusatia),同时又从条顿骑士(Teutonic Knight)手里购得了纽玛克(New Mark)。菲特烈二世并发展和建设了柏林市,使之成为了霍亨索伦家族的政治上的首都。

艾伯特-阿基里斯(Albrecht Achilles)1471-1486

菲特烈一世次子,菲特烈二世之弟。由于菲特烈二世死后无嗣,其继承了选帝侯的地位。在位期间,确立了选侯国的法律体系,并从法律上确定了霍亨索伦统治的正当性和不可剥夺性。

约翰-西塞罗(John Cicero)1486-1499

没有特别突出的政绩又或是失误,很平静地度过了这其在位的13年。

约阿西姆一世(Joachim I)1499-1535

在位期间,其采取了很严厉的宗教政策,镇压境内的新教徒。同时开始引进罗马法系改造司法体系。

约阿西姆二世(Joachim I)1535-1571

和他的父亲不同,约阿西姆二世的宗教政策一百八十度转弯,开始支持马丁-路德针对天主教发起的宗教改革。并在1557年正式成为了路德教派的信徒。

约翰-格利戈(John Ge)1572-1598

在位期间继续发扬支持新教活动的政策。

约阿西姆-菲特烈(Joachim Friedrich)1598-1608

约翰-西杰斯蒙德(John Sigi *** und)1608-1619

虽然西杰斯蒙德的在位时间并不长,但是在他治下霍亨索伦家族获得了一次极大的飞跃。首先他在宗教上又做了改变,其该信了新教的另一个教派—卡尔文宗。不过同时他也并没有对路德宗采取什么压制政策。这也造就了日后,普鲁士宗教宽松的基础和开端。另一方面他则是致力于开疆扩图,通过购买和武力威胁,西杰斯蒙德在1614年兼并了克拉夫斯(Cleves),马科(Mark)和瑞温堡(Raven *** urg)。四年后,撑着波兰政治上的纷乱,使霍亨索伦家族取得了对普鲁士公国(Prussia)的继承权。虽然由骑士团建立的普鲁士和霍亨索伦有着些许远亲的关系,但是始终是两个独立的势力,至此两者在此开始了汇合成德意志日耳曼的一股强大的新力量。

乔治-威廉(Gee Wilhelm)1619-1640

其在位期间遭遇了“三十年战争”,勃兰登堡在战争时被瑞典王国的占领。

菲特烈-威廉(Friedrich Wilhelm)1640-1688

也被称为“伟大的选侯”( The Great Elector)。任中开始创建了国家正式的军队体制,过去的雇佣兵体制被放弃。日后被称为“普鲁士军队之父”在1657由于为了感谢霍亨索伦家族支持波兰对瑞典的战争,波兰正式同意普鲁士公国脱离波兰独立,双方在这一年签署了韦拉瓦一毕得哥煦条约。

普鲁士王国时代 (Kings of Prussia)

公元1701年-公元1871年

勃兰登堡选侯菲特烈三世及普鲁士王国国王菲特烈一世

(Friedrich III Elector of Brandenburg and Friedrich I)

任内继续推进勃兰登堡和普鲁士的正式合并进程。在1701年他争取到了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李伯德一世(Emperor Leopold I)的支持,勃兰登堡侯国和普鲁士公国合并,并在皇帝的许可晋升为王国,至此普鲁士王国正式成立。

菲特烈-威廉一世(Friedrich Wilhelm I)1713-1740

在位期间大力发展军事力量,要求所有的贵族子弟都必须在军中任职。由于其粗暴的个性曾经和自己的儿子也就是日后的菲特烈二世有所决裂。但无论如何,去世时留给了菲特烈二世一支8万人的精锐常备军,这和当时奥地利的军队数量相当,然而后者却比普鲁士大上十倍。

菲特烈十一岁的时候

菲特烈二世(Frederick the Great)1740-1786

可能是霍亨索伦家族中最为杰出的君主,也被叫做菲特烈大帝(Frederick the Great)。虽然他从小都是喜爱音乐哲学,但是君主的位置不得不把他推向了战场。他戎马一生,给普鲁士军队注入了一种不朽的精神。他的进攻性可能是自古以来最强,哪怕面对数倍于自己的对手也不会退缩,所谓的“斜行序列”的战术更是被他发扬光大。经过了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他获得了西里西亚,在七年战争中四面楚歌几乎败亡,但最终奇迹般地获得胜利,从而稳固了对西里西亚的统治。通过一系列战争,使普鲁士崛起成为了德意志内最强大的一个邦国,让这个不起眼的日耳曼小邦成为了在欧洲与奥法俄平起平坐的列强之一。日后,拿破仑瞻仰菲特烈二世墓地时,很有感慨他的将军说:“如果他活着,我们就绝不会能站在这儿。”

内政方面,菲特烈大力兴办教育,不仅要求贵族子弟必须进学校,同时也开始普遍推广全民义务教育。同时他也亲自参与制定和颁布了一部全国通用的法典--《普鲁士邦法》,从而废止了各式各样的地方上老旧的封建法规以及了很多传统的陋习,按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法律必须反映人类本性”。同时菲特烈二世开始鼓励兴建工厂和现代科学的发展,柏林科学院在他亲自的操办下成立。而菲特烈也开放言论自由,打破出版报纸的禁锢,甚至允许柏林的书店里公开摆出丑化他的漫画。

在菲特烈二世的经营下,普鲁士正式崛起成为欧洲强国这不仅是在军事上,同样也包括了经济和文化,为普鲁士日后统一德意志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菲特烈-威廉二世(Friedrich Wilhelm II)1786-1797

由于菲特烈二世没有儿女,而以侄子的身份继位。在位期间积极干预法国大革命,并和奥地利联合派兵干涉,不过效果并不显著。最后由于心脏病猝死。

菲特烈-威廉三世(Friedrich Wilhelm III)1797-1840

继承了父亲的王位后,就很不幸地去面对法国的拿破仑。基本上参加了大多数的历次反法同盟。军事上他自己坦承“没有什么才能”,所以只是依靠着那一边帮七老八十的老元帅们,然而却是屡战屡败。在耶纳遭到了惨败险些忘国,普鲁士沦为法国的附属国,这成为了霍亨索伦家族历史上最为深重的耻辱。不过,菲特烈-威廉三世却是卧薪尝胆,在拿破仑远征俄国失败后,立即举起反旗和法国开战。终于在滑铁卢和英国军队一起彻底击败了拿破仑,洗刷了前先的耶纳之耻。之后,菲特烈-威廉三世大力发展国内的商业,同时鼓励舰队建设和海外殖民地的设立,并建立了日耳曼邦国间的“关税同盟”为统一拉开了序幕,在内政上颇有建树。

菲特烈-威廉四世(Friedrich Wilhelm IV)1840-1861

以长子身份继位。在1848年遭遇了革命风潮,1848年3月,菲特烈-威廉四世迫于民众革命的压力颁布普鲁士宪法,建立了国会。1849年国民议会终于通过了《帝国宪法》。《宪法》规定在原来的关说同盟的基础上建立一个统一的德意志帝国,由普鲁士国王威廉四世当皇帝;帝国统一全德意志的法律、货币、关税、度量和贸易;各邦国在帝国内享有广泛的自治权,但军事和外交由帝国 *** 掌管。但是迫于奥地利不惜兵刃相见的强大压力,菲特烈-威廉四世拒绝了这个宪法。奥普双方在阿尔穆茨(Olmutz)达成协议,菲特烈-威廉四世接受了奥地利的所有要求,《宪法》被彻底废除,国民议会被解散。普鲁士统一的进程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大打击。其晚年精神错乱,一直由弟弟威廉亲王摄政。

德意志帝国时代(German Emperors)

公元1871年-公元1918年

威廉一世(Wilhelm I)1861-1888

此时的已经是64岁的摄政王威廉终于是熬出了头,继承了兄弟的王位。他和他的父辈一样本质上来说是一个彻底的军人。在1848年的革命风潮中,扮演了镇压者的角色,此年又率兵平定了在巴登地区的动乱。威廉性格忠厚,保守,严谨生就一幅典型的普鲁士军人的性格。在他一登基,最先着手改组据陆军的,按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要让普鲁士的陆军成为“一个民族性的武装”。他的预想是建立一支37万1千人的常备军,12万6千人的预备役部队。接着他的作为就是改组他的军政体系,冯-罗恩成为了战争部长,毛奇(Count Helmuth von Moltke)被任命为参谋总长。当然最具影响力和争议的人事举动为任命了奥托-冯-俾斯麦(Otto Von Birmarck)为他的首相。

在俾斯麦的管理和手腕下,普鲁士迅速地恢复元气,国家军事实力迅速增长。在第一和第二王朝战争中,分别击败了丹麦和奥地利,扫除了德意志日耳曼统一的内部障碍。到了1870年,俾斯麦篡改了威廉一世的电报以此来激怒了法国当局,导致了普法战争的爆发。具体内容请参阅笔者的《普法战争及19世纪日耳曼统一历程浅谈》由于法军的仓促开展准备不足,而被普军一路压迫,迅速败退。9月3日,法皇拿破仑三世正式在色当向普郡投降。次年1月18日,在凡尔赛宫的镜厅,举行了威廉一世的加冕仪式。在俾斯麦宣读完诏书后,巴登公爵带头高呼“皇帝威廉万岁!”。威廉一世成为了日耳曼的统一皇帝。十天后,巴黎投降,法国彻底战败,德国得到了统一,德意志帝国时代开始。

菲特烈三世(Friedrich III)1888-1888

在当太子的时候,就已沙场奋战,参加过普法战争,战功显著。在1888年继位,但是由于急染破伤寒只当了91天皇帝就一命呜呼了。

威廉二世(Wilhelm II)1888-1918

由于父亲的猝死,年轻气盛的威廉二世继位为帝。他的第一个动作就是将朝中权臣俾斯麦扫地出门,找借口将其赶出了首相府,把国家大权牢牢抓在了自己手里。军事上他依旧采取穷兵黩武的政策,不仅大力扩充建设陆军,同时也扩建海军舰队以抗衡英国。

威廉二世完全相信科学技术的兴起能够增强国家的实力。因此,他非常乐于为科学领域里大大小小的事情出钱出力。1911年,威廉二世以自己的名字建立了威廉皇帝学会,以后又陆续成立了一系列以威廉皇帝命名的专业学科研究所。科技的发达为工业的发展打下了强心剂。而随之带来的国际市场的竞争,导致了他和英法等国的剧烈矛盾。

终于,在1914年萨拉热窝事件后,德和奥地利作为同盟国向英法俄三国协约宣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经过了4年血腥惨烈的战争后,德国彻底战败。国内的不满情绪沸腾,终于酿成了革命的风暴。1918年9月8日,威廉二世被迫退位,流亡荷兰,余生也就在此度过,写过两部自传。

威廉二世也就成为了霍亨索伦家族的末代君王,为其数世纪的辉煌画上了句号。

最早有关索伦的记载是在1061年,该地由索伦伯爵所统治,该家族起源于士瓦本公国境内的赫辛根,据说来自于早期统治士瓦本公国的洪弗里德家族,腓特烈三世是皇帝腓特烈一世和亨利六世的忠实追随者。

索伦伯爵一览:

布尔夏德一世(1061年死于决斗)

腓特烈一世(逝世于1125年之前)

腓特烈二世(逝世于1145年)

腓特烈三世(1139年~1200年) 勃兰登堡选帝侯时代(Electors of Brandenburg)

公元1415年-1688年

腓特烈一世(Friedrich I)1415-1440

1415年,腓特烈一世从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购得了勃兰登堡地区,同时也被确立为勃兰登堡的选帝侯,霍亨索伦家族的正式历史从此在这展开。

腓特烈二世(Friedrich II)1440-1471

腓特烈一世的长子。在位期间,又向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购买了卢萨提亚地区(Lusatia),同时又从条顿骑士团(Teutonic Knight)手里购得了纽玛克(New Mark)。腓特烈二世并发展和建设了柏林市,使之成为了霍亨索伦家族的政治上的首都。

艾伯特-阿基里斯(Albrecht Achilles)1471-1486

腓特烈一世次子,腓特烈二世之弟。由于腓特烈二世死后无嗣,其继承了选帝侯的地位。在位期间,确立了选侯国的法律体系,并从法律上确定了霍亨索伦统治的正当性和不可剥夺性。

约翰-西塞罗(John Cicero)1486-1499

没有特别突出的政绩又或是失误,很平静地度过了这其在位的13年。

约阿西姆一世(Joachim I)1499-1535

在位期间,其采取了很严厉的宗教政策,镇压境内的新教徒。同时开始引进罗马法系改造司法体系。

约阿西姆二世(Joachim I)1535-1571

和他的父亲不同,约阿西姆二世的宗教政策一百八十度转弯,开始支持马丁-路德针对天主教发起的宗教改革。并在1557年正式成为了路德教派的信徒。

约翰-格利戈(John Georg)1572-1598

在位期间继续发扬支持新教活动的政策。

约阿西姆-腓特烈(Joachim Friedrich)1598-1608

约翰-西杰斯蒙德(John Sigismund)1608-1619

虽然西杰斯蒙德的在位时间并不长,但是在他治下霍亨索伦家族获得了一次极大的飞跃。首先他在宗教上又做了改变,其该信了新教的另一个教派—卡尔文宗。不过同时他也并没有对路德宗采取什么压制政策。这也成为了日后普鲁士宗教宽松政策的基础和开端。另一方面他致力于开疆拓土,通过购买和武力威胁,西杰斯蒙德在1614年兼并了克勒夫斯(Cleves),马克(Mark)和拉文斯堡(Ravensburg)。四年后,趁着波兰政治上的纷乱,使霍亨索伦家族取得了对普鲁士公国(Ducal Prussia)的继承权。虽然由骑士团建立的普鲁士和霍亨索伦有着些许远亲的关系,但是始终是两个独立的势力,至此两者开始汇合成了德意志日耳曼的一股强大的新力量。

格奥尔格-威廉(George Wilhelm)1619-1640

其在位期间遭遇了“三十年战争”,勃兰登堡在战争时被瑞典王国占领。

腓特烈-威廉(Friedrich Wilhelm)1640-1688

也被称为“大选帝侯”(英文: The Great Elector 德文:Der Grosse Kurfürst)。任中开始创建了国家正式的军队体制,过去的雇佣兵体制被放弃。日后被称为“普鲁士军队之父”。在1657由于为了感谢霍亨索伦家族支持波兰对瑞典的战争,波兰正式同意普鲁士公国脱离波兰独立,双方在这一年签署了韦拉瓦一毕得哥煦条约。 普鲁士王国时代 (Kings of Prussia)

公元1701年-公元1871年

勃兰登堡选侯腓特烈三世及普鲁士国王腓特烈一世

(英文:the Elector of Brandenburg and the king from Prussia德文:Der Kurfürst auf Brandenburg und Die könige von Prußen)

任内继续推进勃兰登堡和普鲁士的正式合并进程。在1701年他争取到了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利奥波德一世(Emperor Leopold I)的支持,勃兰登堡选帝侯国和普鲁士公国合并,并在皇帝的许可晋升为王国,至此普鲁士王国正式成立。

腓特烈-威廉一世(Friedrich Wilhelm I)1713-1740

在位期间大力发展军事力量,要求所有的贵族子弟都必须在军中任职。由于其粗暴的个性曾经和自己的儿子也就是日后的腓特烈二世决裂。但无论如何,去世时留给了腓特烈二世一支8万人的精锐常备军,这和当时奥地利的军队数量相当,然而后者却比普鲁士大上十倍。

腓特烈二世(腓特烈大帝, Friedrich II) 1712-1786

普鲁士国王(1740年5月31日-1786年8月17日在位),德国国父级的人物。统治时期普鲁士军事大规模发展,领土扩张,文化艺术得到赞助,使普鲁士在德意志地区取得霸权。腓特烈二世是欧洲历史上最伟大的名将之一,而且在政治、经济、哲学、法律、甚至音乐诸多方面都颇有建树。任内被正式承认为“普鲁士王国国王”(英文:The king of the kingdom of Prussia 德文: Der König auf Prußen ) 腓特烈三世(Friedrich III)1888-1888

在当太子的时候,就已沙场奋战,参加过普法战争,战功显著。在1888年继位,但是由于急染破伤寒只当了99天皇帝就一命呜呼了。

威廉二世(Wilhelm II)1888-1918

由于父亲的猝死,年轻气盛的威廉二世继位为帝。他的第一个动作就是将朝中权臣俾斯麦扫地出门,找借口将其赶出了首相府,把国家大权牢牢抓在了自己手里。军事上他依旧采取穷兵黩武的政策,不仅大力扩充建设陆军,同时也扩建海军舰队以抗衡英国。

威廉二世完全相信科学技术的兴起能够增强国家的实力。因此,他非常乐于为科学领域里大大小小的事情出钱出力。1911年,威廉二世以自己的名字建立了威廉皇帝学会,以后又陆续成立了一系列以威廉皇帝命名的专业学科研究所。科技的发达为工业的发展打下了强心剂。而随之带来的国际市场的竞争,导致了他和英法等国的剧烈矛盾。

终于,在1914年萨拉热窝事件后,德和奥地利作为同盟国向英法俄三国协约宣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经过了4年血腥惨烈的战争后,德国彻底战败。国内的不满情绪沸腾,终于酿成了革命的风暴。1918年9月8日,威廉二世被迫退位,流亡荷兰,余生也就在此度过,写过两部自传。

威廉二世也就成为了霍亨索伦家族的末代君王,为其数世纪的辉煌画上了句号。

霍亨索伦家族 (Hohenzollerns) 是欧洲的一个王室,为勃兰登堡-普鲁士 (1415年-1918年) 及德意志帝国 (1871年-1918年) 的主要统治家族。其始祖布尔夏德一世(Burchard von Zollern) 约在1100年受封为索伦伯爵。领地在今上内卡河、施瓦本山和上多瑙河之间,16世纪中叶,该家族在索伦前冠以“霍亨”(意为“高贵的”) 字样。称为霍亨索伦家族。

1191年至1192年索伦伯爵腓特烈三世与纽伦堡 (Nüremberg) 伯爵联姻,成为腓特烈一世。他的两个儿子分割领地,康拉德三世获纽伦堡伯爵领地。腓特烈四世获士瓦本的原领地,从而形成信奉新教的弗兰肯系和信奉天主教的士瓦本系两支。

霍亨索伦-弗兰肯系

霍亨索伦-弗兰肯系的腓特烈三世通过继承,获得拜罗伊特和库尔姆巴赫,其孙在1363年被皇帝封为帝国侯爵,1415年,腓特烈六世成为勃兰登堡选帝侯,称选帝侯腓特烈一世。1473年其第三子阿希勒斯为选帝侯时立下规约:勃兰登堡选帝侯称号属于直系继承,非长子也有继承权,领地不得分割。据此,其长子约翰·西塞罗成为选帝侯。因此,勃兰登堡的霍亨索伦家族 (选帝侯系) 在1618年通过继承得到普鲁士公国统治权。

在腓特烈·威廉大选帝侯统治时期 (1640年-1688年),勃兰登堡-普鲁士日趋强盛,1701年,普鲁士公国升为王国,选帝侯成为国王腓特烈一世,1871年,普鲁士国王霍亨索伦家族的威廉一世成为德意志帝国皇帝。1918年德国十一月革命爆发后,霍亨索伦家族的统治被推翻。

霍亨索伦-士瓦本系

霍亨索伦-士瓦本系于16世纪在德意志西南部声势颇盛。1535年,伯爵卡尔一世获奥地利的伯爵领地锡格马林根与凡林根,1552年统辖凡尔施泰因。卡尔一世死后,1576年其二子分割领地,又形成霍亨索伦-黑兴根系和霍亨索伦-锡格马林根系;1623年,两系都被列为帝国诸侯等级。

1849年,两系均臣服于普鲁士。1869年霍亨索伦-黑兴根系断嗣。霍亨索伦-锡格马林根系的卡尔·安东,获霍亨索伦亲王称号。其长子利奥波德1870年成为西班牙王位候选人,利奥波德对西班牙王位的继承权问题是普法战争的近因之一。次子卡尔在1866年起先后为罗马尼亚亲王、国王,称卡罗尔一世,直至1914年去世。其侄斐迪南及其后裔统治罗马尼亚直至1947年罗马尼亚人民共和国成立。

勃兰登堡选帝侯

腓特烈一世 (1415–1440)

腓特烈二世 (1440–1471)

阿尔布雷希特三世(“阿喀琉斯”) (1471–1486)

约翰·西塞罗(Johann Cicero) (1486–1499)

约阿希姆一世·涅斯托尔(Joachim I Nestor)(1499–1535)

约阿希姆二世·赫克托尔(Joachim II Hector) (1535–1571)

约翰·乔治(Johann Georg) (1571–1598)

约阿希姆·腓特烈(Joachim Friedrich) (1598–1608)

约翰·西吉斯孟(Johann Sigismund) (1608–1619)

乔治·威廉(Georg Wilhelm) (1619–1640)

腓特烈·威廉一世(大选帝侯)"Der Gro?e Kurfürst" (1640–1688)

腓特烈三世 (1688–1701), 1701年加冕为普鲁士国王,称腓特烈一世(Friedrich I.)。

勃兰登堡-安斯巴赫边疆伯爵

腓特烈一世 (1486–1515)

乔治 (1515–1543)

乔治·弗里德里希 (1543–1603)

约阿希姆·恩斯特(1603–1625)

弗里德里希 (1625–1634)

阿尔布雷希特 (1634–1667)

约翰·弗里德里希 (1667–1686)

克里斯蒂安·阿尔布雷希特 (1686–1692)

乔治·腓特烈一世 (1692–1703)

威廉·弗里德里希 (1703–1723)

卡尔·威廉·弗里德里希 (1723–1757)

克里斯蒂安·弗里德里希·卡尔·亚历山大(1757–1791)

勃兰登堡-库尔姆巴赫(-拜罗伊特)边疆伯爵

约翰(炼金术士)(Alchemist) (1440–1457)

阿尔布雷希特·阿喀琉斯 (1457–1486) 勃兰登堡-安斯巴赫边疆伯爵,1471年成为勃兰登堡选侯

西格蒙德(Siegmund) (1486–1495)

腓特烈五世 (1495–1521) 勃兰登堡-安斯巴赫边疆伯爵

乔治·弗里德里希(Georg Friedrich) (1557–1603)

克里斯蒂安(Christian) (1603–1655)

克里斯蒂安·恩斯特(Christian Ernst) (1655–1712)

乔治·威廉(Georg Wilhelm) (1712–1726)

乔治·弗里德里希·卡尔(Georg Friedrich Karl) (1726–1735)

弗里德里希(Friedrich) (1735–1763)

弗里德里希·克里斯蒂安(Friedrich Christian) (1763–1769)

其他还有勃兰登堡-居斯特林边疆伯爵(Markgrafen von Brandenburg-Küstrin),勃兰登堡-安斯巴赫-拜罗伊特边疆伯爵(Markgrafen von Brandenburg-Ansbach-Bayreuth)和许多小诸侯。

普鲁士公国

阿尔伯特(Albrecht von Preu?en) (1525–1568)

阿尔伯特·弗里德里希(Albrecht Friedrich) (1568–1618)

约阿希姆二世·赫克托尔(Joachim II Hector) Co-Inheritor (1568–1571)

乔治·弗里德里希(Georg Friedrich) (摄政, 1578–1603)

约阿希姆·弗里德里希(Joachim Friedrich) (摄政, 1603–1608)

约翰·西吉斯孟(Johann Sigismund) (1618–1619摄政, 1608–1618)

乔治·威廉(Georg Wilhelm) (1619–1640)

腓特烈·威廉一世(Friedrich Wilhelm I.) (1640–1688)

腓特烈三世 (1688–1701)

普鲁士国王

腓特烈一世 (1701–1713) 即普鲁士公爵腓特烈三世

腓特烈·威廉一世 (1713–1740)

腓特烈二世"腓特烈大帝"(Der alte Fritz) (1740–1786)

腓特烈·威廉二世 (1786–1797)

腓特烈·威廉三世 (1797–1840)

腓特烈·威廉四世 (1840–1861)

威廉一世 (1861–1888)

腓特烈三世 (1888)

威廉二世 (1888–1918)

德意志帝国皇帝

威廉一世 (1871–1888)

腓特烈三世 (1888)

威廉二世 (1888–1918)

霍亨索伦家族继续存在,家族族长是:

威廉皇太子 (1941–1951)

路德维希·费迪南王子 (1951–1994)

格奥尔格·腓特烈王子 (1994– )

霍亨索伦王朝的其他分支

霍亨索伦王朝资深连绵,霍亨索伦-锡格马林根(Hohenzollern-Sigmaringen)还是在前德国帝国有重要地位。法国反对利奥波德对西班牙王位的候选资格而导致了普法战争(1870-1871)并且建立(1871年1月)德意志帝国。 然后是罗马尼亚亲王(1866-1881)和国王(1881-1947)。

霍亨索伦-锡格马林根亲王

卡尔·安东 (1869年-1885年)

利奥波德 (1885年-1905年)

威廉 (1905年-1927年)

腓特烈 (1927年-1962年)

腓特烈·威廉 (1962年至今)

罗马尼亚国王 (1881年前称亲王)

卡罗尔一世 (1881–1914亲王1866–1881)

斐迪南 (1914–1927)

米哈伊一世 (1927–1930 and 1940–1947)

卡罗尔二世 (1930–1940)cs:Hohenzollernové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2954710.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