囫囵吞枣的近义词是什么

囫囵吞枣的近义词是什么,第1张

囫囵吞枣的近义词是不求甚解、生吞活剥、走马观花。

1、不求甚解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是bù qiú shèn jiě,意思是指只领会全文大意不在字句上过分追究。现多含贬义,形容用心不专。

出自晋·陶潜(陶渊明)《五柳先生传》:“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译文:先生喜爱闲静,不多说话,也不羡慕荣华利禄。很喜欢读书,似对所读的书不执着于字句的解释;每当对书中的意义有一些体会的时候,便高兴得忘了吃饭。

2、生吞活剥是一个成语,读音是shēng tūn huó bō,原意指生的吞下去,活的剥开来(贝壳类),形容那时人类还过着野兽的生活;比喻对别人的经验、理论、方法生硬地接受,机械地照搬。也指生拉硬扯。

出自唐·刘肃《大唐新语·谱谑》:“有枣强尉张怀庆好偷名士文章……人为之谚云:'活剥王昌龄,生吞郭正一。'”

译文:有枣强县的张怀庆喜欢偷名士的文章……人们说,活剥王昌龄,生吞郭正一。

3、走马观花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是zǒu mǎ guān huā,意思是指骑在奔跑的马上看花。原形容事情如意,心境愉快。后多指粗略地观察一下。

出于唐·孟郊《登科后》诗:“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译文:策马奔驰于春花烂漫的长安道上,今日的马蹄格外轻盈,不知不觉中早已把长安的繁荣花朵看完了。

扩展资料

囫囵吞枣的反义词

1、融会贯通是一个成语,读音是róng huì guàn tōng,意思是指各方面的知识或道理融合贯穿起来,从而得到系统透彻的理解。

出自宋·朱熹《朱子全书》:“举一而三反;闻一而知十;乃学者用功之深;穷理之熟;然后能融会贯通;以至于此。”

译文:从一件事情类推而知道其它许多事情,听到一点就能理解很多,这是学者刻苦用心,穷究事物之理,然后融合多方面的知识道理以得到全面透彻的领悟,才会达到这样的结果。

2、含英咀华是汉语成语,读作hán yīng jǔ huá,咀:细嚼,引申为体味;英、华:这里指精华。比喻读书吸取其精华。

出自唐·韩愈《进学解》:“沉浸浓郁,含英咀华。”

译文:深入钻研并沉浸在典籍浓厚馥郁的香气中,细微咀嚼并体味着其中的精华。

成语:囫囵吞枣

【解释】:囫囵:整个儿。把枣整个咽下去,不加咀嚼,不辨滋味。比喻对事物不加分析思考。

【出处】:宋·圆悟禅师《碧岩录》卷三:“若是知有底人,细嚼来咽;若是不知有底人,一似浑仑吞个枣。”

【示例】:一个高中文科的学生,与其~或走马看花地读十部诗集,不如仔仔细细地背诵三百首诗。

◎朱自清《论诗学门径》

【近义词】:不求甚解、生吞活剥

【反义词】:含英咀华、细嚼慢咽、融会贯通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pretty/2953252.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2-13
下一篇 2023-02-1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