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阳割昏晓什么意思

阴阳割昏晓什么意思,第1张

阴阳割昏晓意思为山南山北分隔出清晨和黄昏。

出处

唐·杜甫《望岳》

原文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翻译

巍峨的泰山,到底如何雄伟?走出齐鲁,依然可见那青青的峰顶。神奇自然会聚了千种美景,山南山北分隔出清晨和黄昏。层层白云,荡涤胸中沟壑;翩翩归鸟,飞入赏景眼圈。定要登上泰山顶峰,俯瞰群山,豪情满怀。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735),诗人到洛阳应进士,结果落第而归,开元二十四年(736),二十四岁的诗人开始过一种不羁的漫游生活。作者北游齐、赵(今河南、河北、山东等地),这首诗就是在漫游途中所作。

原文赏析

末句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两句,写诗人从望岳产生了登岳的想法,此联号为绝响,再一次突出了泰山的高峻,写出了雄视一切的雄姿和气势,也表现出诗人的心胸气魄。“会当”是唐人口语,意即“一定要”。如果把“会当”解作“应当”,便欠准确,神气索然。

众山的小和高大的泰山进行对比,表现出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这正是杜甫能够成为一个伟大诗人的关键所在, 也是一切有所作为的人们所不可缺少的。 这就是这两句诗一直为人们所传诵的原因。

正因为泰山的崇高伟大不仅是自然的也是人文的,所以登上的极顶的想望本身,当然也具备了双重的含义。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出自唐代杜甫的名诗《望岳》。意思是:神奇自然聚千种美景,泰山阴阳两面被分割出明暗昏晓。虽说的是泰山的雄伟壮丽,我却赞叹杜甫的那个“割”字用的太好了,很极致,很传神,太确切了!

在这里,“割”与“隔”近义。由这个“割”字我想到了这次的举国“隔离”。这个词,很可能成为2020中国流行语和关键词而载入史册。

隔离,是开局之年国人生活常态。14亿人也只有在一元化领导下的社会主义中国,才能做到一声令下,人人戴口罩,个个全宅家。无情的新冠肺炎,又一次考验和验证了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

隔离,是万不得已的最好方法。戴口罩,是为了隔离病毒和细菌让病人与世隔绝、让好人宅家不出,都是为把传染源与健康人隔开。这是对付传染病最原始的做法,也是当下最有效的方法。我不明白,为什么总有人不愿戴口罩,为什么总有人想出去聚会?为什么总有人我行我素,气势汹汹,胡搅蛮缠,闯卡打人,素质低下,甚至拿什么法律条文说事。在这特定形势下,你这样不识时务,牛逼哄哄,最终不是挨打,就是被撤被抓。你想“阴阳两割”是你的自由,想害别人那就得付出惨痛代价! 劝君别胡闹,阴阳割昏晓,对错是显而易见的,胡搅是没用的!“愚蠢即是罪恶”,这话是罗素说的。

当然,隔离是有痛苦的,是要割舍许多东西的。譬如,是对无拘无束的限制,是对人际交往的限制,是对亲情融合的限制,甚至是对人身自由的限制。所以,我觉得用“割”倒更为帖切。

然而,与健康和生命比较,这个“割离”算得了什么?这次疫情之所以没有大面积蔓延,与这次全国性的大隔离,有着直接的关系。忍一忍吧,戴上口罩忍一忍吧,不要出去,忍一忍吧,不见就不见。只要再坚持些时日,后会终有期。冬已尽,春可期,身体无恙,山河壮丽,待到山花烂漫时,摘口罩,朋相邀,聚亲情,一起丛中笑。

阴阳割昏晓意思为山南山北分隔出清晨和黄昏。

出处

唐·杜甫《望岳》

原文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翻译

巍峨的泰山,到底如何雄伟?走出齐鲁,依然可见那青青的峰顶。神奇自然会聚了千种美景,山南山北分隔出清晨和黄昏。层层白云,荡涤胸中沟壑;翩翩归鸟,飞入赏景眼圈。定要登上泰山顶峰,俯瞰群山,豪情满怀。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735),诗人到洛阳应进士,结果落第而归,开元二十四年(736),二十四岁的诗人开始过一种不羁的漫游生活。作者北游齐、赵(今河南、河北、山东等地),这首诗就是在漫游途中所作。

原文赏析

末句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两句,写诗人从望岳产生了登岳的想法,此联号为绝响,再一次突出了泰山的高峻,写出了雄视一切的雄姿和气势,也表现出诗人的心胸气魄。“会当”是唐人口语,意即“一定要”。如果把“会当”解作“应当”,便欠准确,神气索然。

众山的小和高大的泰山进行对比,表现出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这正是杜甫能够成为一个伟大诗人的关键所在, 也是一切有所作为的人们所不可缺少的。 这就是这两句诗一直为人们所传诵的原因。

正因为泰山的崇高伟大不仅是自然的也是人文的,所以登上的极顶的想望本身,当然也具备了双重的含义。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pretty/2952772.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2-13
下一篇 2023-02-1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