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是什么意思

脱产2023-02-13  40

意思:比喻人多智慧多,有事请经过大家商量,就能商量出一个好办法来。

还有另一种说法:“皮匠”实际上是“裨将”的谐音,“裨将”在古代指“副将”,原意是指三个副将的智慧能顶一个诸葛亮,民间流传中被说成了“皮匠”。同义词为:人多力量大、人多好办事。

扩展资料:

故事:

话说有一天,诸葛亮到东吴作客,为孙权设计了一尊报恩寺塔。其实,这是诸葛亮先生要掂掂东吴的分量,看看东吴有没有能人造塔。

那宝塔要求非常高啦,单是顶上的铜葫芦,就有五丈高,两千多公斤重。孙权被难住了,急得面红耳赤。

后来寻到了冶匠,但缺少做铜葫芦模型的人,便在城门上贴起招贤榜。时隔一月,仍然没有一点儿下文。诸葛亮每天在招贤榜下踱方步,高兴得直摇鹅毛扇子。

那城门口有三个摆摊子的皮匠,他们面目丑陋,又目不识丁,大家都称他们是“丑皮匠”。他们听说诸葛亮在寻东吴人的开心,心里不服气,便聚在一起商议。他们足足花了三天三夜的工夫,终于用剪鞋样的办法,剪出个葫芦的样子。

然后,再用牛皮开料,硬是一锥子、一锥子地缝成一个大葫芦的模型。在浇铜水时,先将皮葫芦埋在砂里。这一着,果然一举成功。诸葛亮得到铜葫芦浇好的消息,立即向孙权告辞,从此再也不敢小看东吴了。

“三个丑皮匠,胜过诸葛亮的故事,就这样成了一句寓意深刻的谚浯。这句俗语的意思是说,三个普通的人智慧合起来要顶一个诸葛亮。

其实,臭皮匠和诸葛亮是没有丝毫联系的,“皮匠”实际是“裨将”的谐音,“裨将”在古代是第“副将”这句俗语原意是指三个副将的智慧合起来能顶一个诸葛亮。后来,在流传过程中,人们竟把“裨将”说成了“皮匠”。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意思是几个普通人的智慧合在一起超过一个聪明人。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文化术语,原意是指三个副将的智慧能顶一个诸葛亮,民间流传中被说成了“皮匠”。原话是三个臭裨将,顶个诸葛亮。裨将,是古代军中的副将。原意指三个副将的智慧,顶得上一个诸葛亮。不管是皮臣还是裨将,表达的意思却是相同的,那就是强调众人的智慧的力量。民间谚语里有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包含的意思也是相同的。

也常常指能力相当的人在一起,能起到的作用就比你们单独行动要强的多,但是团队里出现了一个会把大家带偏的人那整个团队就永远回不到正轨了。所以说领袖和指挥官的作用还是非常重要的。

另一种说法

另一种说法,来自于小学语文课本一篇名为《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的文章。文章中写到诸葛亮带兵过江,江水湍急,而且里面多是突出水面的礁石。普通竹筏和船只很难过去,打头阵的船只都被水冲走触礁沉没,诸葛亮一筹莫展,也想不出好办法,入夜来了3个做牛皮活的皮匠献策。

他们告诉诸葛亮买牛,然后把牛从肚皮下整张剥下来,封好切口后让士兵往里吹气,做成牛皮筏子,这样的筏子不怕撞,诸葛亮按此方法尝试并顺利过江。之后“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这句民间谚语广为流传。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2951525.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