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 K帧?

什么是 K帧?,第1张

K帧就是关键

帧——就是动画中最小单位的单幅影像画面,相当于电影胶片上的每一格镜头。在动画软件的时间轴上帧表现为一格或一个标记。

关键帧的用途又分为:普通关键帧(用于处理图形图像和动画);动作脚本关键帧(用于存放动作脚本,关键帧可以通过动作脚本控制flash影片和其中的影片剪辑);导层关键帧(基于引导图层创建的普通关键帧,该种关键帧在播放flash影片时是不可见的,仅用于注释flash影片);空白关键帧是没有任何对象存在的帧,主要用于在画面与画面之间形成间隔,它在时间轴上是以空心圆的形式显示,用户可以在其上绘制图形,一旦在空白关键帧中创建了内容,空白关键帧就会自动转变为关键帧,按F7快捷键可创建空白关键帧

当然,每个关键帧都同时可以被赋予几种用途(除 引导层关键帧外),关键帧也可以通过影片图层实现叠加的效果。

关键帧的概念来源于传统的卡通片制作。在早期Walt Disney的制作室,熟练的动画师设计卡通片中的关键画面,也即所谓的关键帧,然后由一般的动画师设计中间帧。在三维计算机动画中,中间帧的生成由计算机来完成,插值代替了设计中间帧的动画师。所有影响画面图象的参数都可成为关键帧的参数,如位置、旋转角、纹理的参数等。关键帧技术是计算机动画中最基本并且运用最广泛的方法。另外一种动画设置方法是样条驱动动画。在这种方法中,用户采用交互方式指定物体运动的轨迹样条。几乎所有的动画软件如Alias、Softimage、Wavefront、TDI、3DS等都提供这两种基本的动画设置方法。

1、这里所指的帧应该是”数据帧“,就是数据链路层的协议数据单元,它包括三部分:帧头,数据部分,帧尾。其中,帧头和帧尾包含一些必要的控制信息,比如同步信息、地址信息、差错控制信息等;数据部分则包含网络层传下来的数据,比如IP数据包。

在发送端,数据链路层把网络层传下来得数据封装成帧,然后发送到链路上去;在接收端,数据链路层把收到的帧中的数据取出并交给网络层。不同的数据链路层协议对应着不同的帧,所以,帧有多种,比如PPP帧、MAC帧等,其具体格式也不尽相同。

2、可以把帧本身就理解成一个单位。

扩展资料:

电脑采用帧传输方式的好处是在发现有数据传送错误时,只需要将有差错的帧再次传送,而不需要将全部数据的比特流进行重传,这将会大大提高传送效率。而相应的采用帧传输就会带来帧同步、帧定界、透明传输的步骤。

网络中是以帧为最小单位进行传输的,所以接收端要正确的接收到帧,必须要清楚该帧在一串比特流中的开始和结尾,所以在组帧的时候既要加首部,也要加尾部。

数据链路层是在物理层所提供的服务的基础上向网络层提供服务。物理层是以比特流进行传输的,并不能保证在传输中数据的可靠性,接收到的数据可能与发送的数据有差异。

而数据链路层为了对数据进行有效的差错控制,就采用一种“帧”的数据块进行传输。而采用帧格式传输,就必须有相应的帧同步技术。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数据帧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pretty/2940209.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2-12
下一篇 2023-02-1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