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达干扰

关系营销2023-02-11  29

干扰方程、有效干扰空间

理解干扰方程就是理解干扰机的各参数对雷达产生怎样的影响,干扰方程就是雷达、目标、干扰机之间的能量关系

如上图所示,雷达探测和跟踪目标时,天线的主瓣指向目标,而干扰机为了压制雷达,也将干扰天线的主瓣指向雷达。由于干扰机和目标不一定在一块儿,所以干扰信号多是从旁瓣进入雷达,雷达收到 目标 的功率如下式(即雷达方程):

由于

因此还可以写成如下形式:

同理可以得到雷达接收到 干扰机 的功率:

通常干扰天线是圆极化的,在对各种线性极化的雷达干扰时,极化系数

根据上面的雷达方程与干扰方程,可以得出信干比如下:

d但是仅仅知道这个功率比还不能知道干扰是否有效,还必须给出一个功率标准,当比值大于标准时我们就说干扰是有效的,否则干扰是无效的。这个标准一般用压制系数 表示,它是一个功率准则,适用于对 压制性 干扰效果的评定,如下图:

压制系数虽然是一个常数,但是它需要根据 干扰信号的调制样式 以及 雷达型式 两方面因素来确定,例如下图:

我们已经得出了信干比以及衡量标准:压制系数,接下来就可以得出干扰方程的一般形式,即进入雷达的干扰信号和目标回波信号的功率比(信干比)要大于等于压制系数:

通常把上式变换为有效干扰功率的形式,如下图:

由上面两个方程可以看到,多了下图这个比值,即干扰机宽与接收机带宽的比值:

这是因为上面的分析都是针对干扰机带宽不大于雷达接收机带宽的情况,当干扰机带宽雷达接收机带宽大很多时,干扰机产生的干扰功率无法全部进入雷达接收机,因此干扰方程必须考虑带宽因素的影响,即干扰机带宽比雷达接收机带宽大很多的时候,要乘以两者带宽的比值,当干扰机带宽比雷达接收机带宽小时,干扰信号能够全部进入雷达,这时两者比值取1

特别的, 自卫式干扰 时,干扰机与雷达的距离等于目标与雷达的距离,干扰信号从雷达天线主瓣进入雷达,于是有下式满足:

有效干扰空间即干扰机的大致威力范围

雷达接收目标功率与雷达到目标距离的 四次方 成反比,雷达接收干扰信号功率与雷达到干扰机距离的 二次方 成反比,如下图:

在坐标轴表示就是下图:

由上图可以看出,刚开始干扰信号大于目标回波信号与压制系数的乘积,此时干扰机能够压制住雷达,当距离减小到 时,信干比刚好等于压制系数 ,距离继续减小时,目标就暴露出来了,如下图,可以得出 的计算式:

从上图看到,大于 的灰色区域为压制区,小于 的为暴露区

干扰扇面是指干扰在雷达显示器上打亮的扇形显示区域

干扰扇面的形成:雷达通常调整在接收机噪声电平刚刚不能打亮显示器的程度,只有超过噪声电平一定程度的信号才能在显示器上形成亮点。

假设干扰从上图 红圈标记 处进入雷达时,刚好能够打亮显示器,这点的天线增益为 ,与雷达主瓣的夹角为 ,根据对称性,干扰机在一个 范围内进入雷达时都能够打亮显示器,这就形成了干扰扇面,下式即为干扰扇面形成的条件:

即干扰信号功率 大于雷达接收机噪声电平 的m倍,天线增益的经验公式如右上式,联立得到干扰扇面 的表达式,可以看到干扰扇面是以干扰机为中心,两边各为 角的辉亮扇面,距离越近扇面越大:

当然,干扰扇面只是说明干扰信号打亮的扇面有多大,还不能保证在干扰扇面中一定能压制住信号,因此可能会出现这种情况,即在干扰信号打亮的扇面内仍能看到 目标 的亮点,以至达不到压制目标的目的,如图是自携式干扰的情况:

目标位于1、2位置,此时是压制区,雷达不能发现目标,而目标位于3位置时,处于暴露区,虽然干扰扇面很大,但是仍然可以发现目标,定义有效干扰扇面如下:

有效干扰扇面比干扰扇面要增加一个条件,即:

下式即为有效干扰扇面的计算式:

用多部干扰机配置在被保卫目标之外,共同形成一个有效于扰扇面,这样每部干扰机的功率不致太大,而且雷达无法根据干扰扇面的中心线来判断目标和干扰机的方向

所谓雷达干扰,是指一切破坏和扰乱敌方雷达检测己方目标信息的战术和技术措施。雷达干扰是扰敌或欺骗敌方雷达设备,使其效能降低或丧失的电子干扰。

雷达干扰可分为压制性干扰和欺骗性干扰,前者主要是在雷达显示器上形成强杂波背景或大量假目标回波,使雷达的探测能力降低。通俗地说就是用干扰信号淹没有用信号,

阻碍雷达检测目标信息。压制大功率雷达需要大功率干扰机,压制系数越大、极化损失越严重,需要的干扰功率越大;后者主要有角度、距离、速度和假目标欺骗等,以破坏雷达操纵员或雷达自动跟踪系统对目标的识别和跟踪。欺骗性干扰是使用假的目标和信息作用于雷达的目标检测和跟踪系统,使雷达不能正

确的检测目标或者不能正确地测量目标参数。

雷达反干扰包括技术反干扰措施和战术反干扰措施。技术反干扰措施主要有:扩展雷达频段、快速变频、提高有效辐射功率、降低天线副瓣电平、防止接收机过载,采用抗干扰能力强的新雷达体制等。

战术反干扰措施主要有:合理配置雷达网,与其他探测手段综合运用,跟踪并摧毁干扰源等。

当前,电子技术的发展促使雷达干扰与抗干扰之间的对抗更加激烈。雷达的抗干扰需要对雷达各分系统采取合适的抗干扰措施才能提高雷达的整体抗干扰能力。同时,抗干扰技术需要与适当的战术相结合才能发挥更佳的效能。

扩展资料

为了实现对雷达实现有效的干扰,一般需要满足下面几个条件。空间上,干扰方向必须对准雷达,使得雷达能够接收到干扰信号。频域上,干扰频率必须覆盖雷达工作频率或者和雷达工作频点相同。

能量上,干扰的能量必须足够大,使得雷达接收机接收的能量大于其最小可接收功率(灵敏度)。极化方式上,干扰电磁波的极化方式应当和雷达接收天线的极化方式尽量接近,使得极化损失最小。信号形式上,干扰的信号形式应当能够对雷达接收机实施有效干扰,增加其信号处理的难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雷达反干扰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2936751.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