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他三尺又何妨》全诗是什么?

《让他三尺又何妨》全诗是什么?,第1张

全诗是:

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

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出自张英的《观家书一封只缘墙事聊有所寄》。

翻译:千里寄信而来只是因为墙,让他三尺又有什么关系呢?

万里长城如今仍在,可是再也看不到当年的秦始皇了。

扩展资料:

让他三尺又何妨的典故出自《诫子弟》,后被写成民间传说故事《六尺巷传说》,据《桐城县志》记载,康熙时期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张英的老家人与邻居吴家在宅基地问题上发生了争执,家人飞书京城,让张英打招呼“摆平”吴家。

而张英回馈给老家人的是一首诗:“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家人见书,主动在争执线上退让了三尺,下垒建墙,而邻居吴氏也深受感动,退地三尺,建宅置院,六尺之巷因此而成。

在安徽安庆,流传着这样的说法:“父子宰相府”、“五里三进士”、“隔河两状元”,指的就是张英家。

“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全诗是“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出自张英的《观家书一封只缘墙事聊有所寄》。

翻译:千里寄信而来只是因为墙,让他三尺又有什么关系呢?万里长城如今仍在,可是再也看不到当年的秦始皇了。

清代康熙年间,张英的老家人与邻居吴家在宅基的问题上发生了争执,因两家宅地都是祖上基业,时间又久远,对于宅界谁也不肯相让。双方将官司打到县衙,又因双方都是官位显赫、名门望族,县官也不敢轻易了断。于是张家人千里传书到京城求救。张英收书后批诗一首云:“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张家人豁然开朗,退让了三尺。吴家见状深受感动,也让出三尺,形成了一个六尺宽的巷子。六尺巷,位于安徽省桐城市的西南一隅,全长100米、宽2米,建成于清朝康熙年间,巷道两端立石牌坊,牌坊上刻着“礼让”二字。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pretty/2930376.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2-09
下一篇 2023-02-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