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跃进大别山的历史故事

千里跃进大别山的历史故事,第1张

千里跃进大别山的故事:

刘邓大军强渡黄河后,国民党军统帅蒋介石为堵住其黄河防线的缺口,乘刘邓所部集结在鲁西南休整之机,调集8个整编师共18个旅、14万人的兵力,分别由菏泽、定陶、嘉祥、袁口等地,分进合击,企图围而歼之。

晋冀鲁豫野战军司令员刘伯承、政治委员邓小平,根据中国共产党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毛泽东的既定方针和当面敌情,以及国民党军企图利用连日大雨,黄河水位陡涨,破堤放水淹没解放军等情况,当机立断,决心不要后方,直出大别山。

8月7日晚,在晋冀鲁豫野战军第11纵队于黄河渡口进行佯动,以及华东野战军5个纵队于郓城以东地区钳制国民党军整编第5、第85师等部西进的配合下,刘、邓率4个纵队经巨野、定陶间先期跳出合围圈南进。

11日,越过陇海路,以第1纵队并指挥中原独立旅为右路,第3纵队为左路,第2、第6纵队掩护中共中原局、野战军指挥机关为中路,向大别山疾进。这时,蒋介石错误地认为刘伯承、邓小平所部是北渡不成而南窜,即以12个旅为第1梯队、以8个旅为第2梯队,先后尾追刘邓大军。

另以4个旅在许昌、漯河等地侧击,以2个整编师及1个交通警察总队布防于柘城、鹿邑地区,企图围歼刘邓大军于黄泛区。宽20多公里的黄泛区,遍地淤泥,积水没膝,深处及脐,荒无人烟,行军、食宿均十分困难。

17日,刘邓大军战胜困难,胜利通过黄泛区。18日,又渡过沙河。20日,部队轻装向汝河急进。至23日,第3、第1、第2纵队在击退国民党军沿途少数阻击部队后,均渡过汝河,逼近淮河。当第6纵队和中原局、野战军直属队到达汝河北岸时。

经平汉路赶来截击的国民党军整编第85师已占据了汝南埠等渡口,且后有追兵3个整编师,仅距20余公里。据此,刘伯承、邓小平亲自察看渡口,指挥部队强渡汝河。24日夜,第6纵队一部在炮火掩护下,渡过汝河,夺取子渡口,掩护纵队主力及领率机关安全渡河。

至27日,刘邓大军已全部渡过淮河,分别占领固始、潢川等县城,完成了挺进大别山的任务,象一把利刃插进国民党军的战略纵深。此战共歼敌8500人,其中俘敌4400人,毙伤4100人。 但是刘邓大军也受到了很严重的损失,军队伤亡过半,并且失掉了所有的重武器。

扩展资料:

千里跃进大别山,自断后路,向敌人的心脏地区千里跃进,是一步险棋。邓小平说:“我们好似一根扁担,挑着陕北和山东两个战场。

我们要责无旁贷地打出去,把陕北和山东的敌人拖出来。我们打出去挑的担子愈重,对全局愈有利。”

经过20多天的艰苦跋涉和激烈战斗,刘邓大军以锐不可当之势,战胜数十万敌人的围追堵截,先后越过陇海路、黄泛区、沙河、涡河、汝河、淮河等一道又一道障碍。

于1947年8月27日胜利到达大别山区。而后,陈毅、粟裕大军挺进豫皖苏,陈赓、谢富治大军挺进豫西,三军构成品字形,协同作战,共同创建新的中原解放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千里跃进大别山

在地图上,位于濮阳市台前县孙口镇的黄河渡口只是一个小点,但在1947年,这里是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的起点,成为中国革命战争史上一个伟大的转折点。

1947年,人民解放军经过一年的浴血奋战,敌我军事力量消长起了根本性的变化。中共中央决定由战略防御转为战略进攻,要求刘邓大军于1947年7月以前,突破黄河天险,在鲁西南大量歼灭敌人,粉碎敌人的重点进攻,然后向大别山挺进。

孙口镇渡口地处黄河由豫北平原进入山东丘陵地区的过渡带,河床较窄,河势稳定,易于渡河,历史上为兵家必争之地。因而,刘邓大军强渡黄河的中心渡口就选择在孙口。

在渡河前,刘邓大军进行了思想上和组织上的准备工作。寿张(含今台前县大部)县委积极配合,发动群众将县境各个渡口船只集中修补、隐蔽,并先后兴建了5处造船厂,建造了120只大船。同时,组织2000多名水兵昼夜苦练划船、隐蔽、抢救、游泳等技术。

1947年6月23日,刘邓大军主力12万人由安阳西北部的蒋村出发,6月30日进驻黄河北岸各渡口附近隐蔽。当天傍晚,部队在东起东阿西至濮县长达300华里的沿黄各个渡口整装待发。夜12时整,渡河开始命令下达后,在孙口渡口的先遣战士乘坐的12只小船像离弦的箭,急速地向南岸冲去,不到一刻钟就抵达对岸。敌人发觉后,猛烈阻击。此刻,北岸解放军炮兵阵地开炮,一颗颗炮弹飞向南岸,一船船战士迅速过河,先头部队即刻攻破了敌人控制的大堤,其他守敌抱头鼠窜。7月1日,刘邓大军全部渡过黄河。就这样,国民党部队自诩可以抵挡40万大军的黄河防线,一夜间灰飞烟灭。

如今在孙口镇的黄河岸边,不仅有刘邓大军渡黄河纪念馆,还有刘邓大军强渡黄河纪念碑,每年都有很多人从各地赶来参观,接受革命英雄主义、群众路线教育。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pretty/2929140.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2-09
下一篇 2023-02-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