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开国八大领袖

中国开国八大领袖,第1张

开国有七大领袖,分别是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宋庆龄、李济深、张澜、高岗。

1.毛泽东毛泽东是我国新中国第一位中央人民政府主席,也是我国非常伟大的一名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主席出生于中国的湖南省,他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思想传入到了新中国,在改革战争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2.朱德朱德是我国非常有名的一位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和军事家,是中国十大上将之一,他曾参加了多次大大小小的战役,为解放新中国立下了汗马功劳,在新中国刚成立的时候,朱德还被任命为中共中央纪律的检查委员会书记,多次出国与国外的领导人会面社交。

3.刘少奇刘少奇也是新中国的开国领袖之一,他是出名的政治家、革命家以及理论家,也是以毛泽东主席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组成成员,不仅仅是为革命,在新中国建设的初期,刘少奇同志也贡献了自己非常多的力量。

4.宋庆龄宋庆龄是我国唯一一位女性的开国领袖,身为女性的她并没有退缩,也在为新中国的建设奉献自己的力量,特别是在妇女儿童的卫生保健和文化教育福利事业方面,宋庆龄女士做出了非常重要的贡献。

5.李济深李济深是我国非常重要的开国领袖之一,他的文化程度非常高,在日本留过学,曾是国民党的高级将军,任命于粤军第一师参谋长和黄埔军校的副校长,后来为了共产党抗日的号召,成为了共产党的一员,为抗日战争贡献了很多力量。

6.张澜张澜是我国非常重要的一个领导人,在清朝末期的时候,张澜作为一个秀才,响应了中国共产党的号召,为改革开放和新中国的成立做出了无数的贡献,是他发起了中国民主政团同盟的号召。

7.高岗高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任的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在抗日战争和内战的时候,做出了主要的贡献,而且还是陕甘红军和革命根据地的创建人之一,原本政治前途光明的他,后来因为有着挣权夺政的阴谋活动,而被开除党籍。

1972年2月21日,在整个世界 历史 上,都是一个值得铭记的日子。 这一天,美国总统尼克松乘坐专机,抵达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北京 ,对这个当 时尚 未建交的东方大国,开启了 历史 性访问。

在北京机场迎接他的,是新中国总理周恩来。 只见尼克松从飞机上走下,主动向这位世界闻名的中国外交家伸出手来;而在周恩来迎上前去的同时,中方一位翻译人员,也马上跟了上去。

很快,这两位中美领导人的手,紧紧地握在了一起。当尼克松开口讲了什么之后,那位中方翻译,立即将其译成汉语,向周总理等中方人员大声说出。

当时这位翻译不会想到, 自己的这句话,会成为世界外交史上的经典之语 。即使在几十年后的今天,它依然在中华大地上广为人知耳熟能详。

很快,尼克松与周恩来握手的照片,出现在全世界各大媒体上。 然而,在《人民日报》发表的相关照片中,那名中方翻译的形象,却被从中P掉了……

那么,这名翻译究竟是谁?他翻译出的那句经典之语又是什么?

1948年的一天,美国一所中学的毕业生们,正在进行一项特殊的工作——为自己画一幅漫画自画像。

这些毕业生里,有一位黄皮肤的男生。 他所画的这幅自画像,可谓别具一格 :一个东亚年轻人在坐着,他的左半身穿着袈裟,背后是一座佛塔;右半身则穿着西装,背后是纽约的标志性建筑——帝国大厦。

这名19岁的男生名叫 冀朝铸 。他1929年7月30日出生于山西汾阳, 9岁的时候随家人前往美国 ,并在那里读完了小学和中学。中学毕业后,冀朝铸凭借出色的成绩,考入了 哈佛大学 化学系。

与此同时,在太平洋的另一边,中国共产党建立了新中国。受家庭的影响, 冀朝铸从小便认定,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 。不仅如此, 进入大学后,他还加入了美国共产党 。而在国籍的选择上, 这位年轻人决定保留自己的中国国籍,没有加入美国籍

不久之后,朝鲜战争爆发了。随着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兵朝鲜, 冀朝铸开始觉得,美国已经成为了自己祖国的敌人 。在这片土地上,他是一刻都不想再待了。

于是,冀朝铸决定回到新中国。 1950年,他重返阔别多年的神州大地,插班进入清华大学化学系就读。

面对全新的环境和氛围,冀朝铸适应得很快。1951年5月,他加入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全身心投入到时代大潮中。

1952年4月,在从大学毕业的前夕,冀朝铸参加志愿军的申请被批准。 不久后,他奔赴朝鲜开城,进入志愿军代表团谈判组工作。

当时,谈判组成员的生活条件十分艰苦。冀朝铸等人就住在当地农民的草房里,他还给那里起了个名字:跳蚤动物园。那段时间里,冀朝铸经常被蚊子咬得浑身是包。为了保护自己,他在睡觉时把长筒袜套在了自己的胳膊上。室友杨冠群开玩笑说,这是冀朝铸的“发明”。

事实上,由于在美国生活多年,此时的冀朝铸,汉语依然不太熟练,杨冠群等人经常就此打趣。渐渐地,这两个年轻人成为了好朋友。冀朝铸将杨冠群称作自己的“牧师”,经常向他交流自己对时局的看法,乃至分享心事。

由于中文水平有限,那时的冀朝铸虽然说着一口流利的英语,却既不能做笔译,也不能进行口译。 他的主要任务,是把中方代表团的书面发言稿的英文版打出来。

那时双方进行的谈判,通常十分激烈,甚至还会互相破口大骂。现场的发言,需要一字不差地记录下来,这样下次就可以再骂回去。美方有好几个专职速记员,中方则只有一名。代表团发现这样自己比较吃亏,便指派冀朝铸和杨冠群等几个年轻人,去学习美国速记法。

可这美国速记法,也不是想学就能学的。在当时的环境下,他们能去哪学呢?总不能找美国谈判人员学吧……

很快,中方人员想出了办法。他们托人,从北京的旧书摊上,买到了一本建国前出版的教速记的英文书籍。在这本书的帮助下,冀朝铸进步飞快。 很快,他就可以做到每分钟记165个单词,已经足以跟上美方人员在谈判桌上的语速了。

后来,冀朝铸曾回忆道:“有时候,在谈判进行期间,一发炮弹就会落到非军事区我方那边,在板门店附近,甚至是开城。这时候,双方就会进行联合调查,一般双方会各派一名军官,再配备一名翻译和一名速记员。我方一般派出柴成文上校,我担任速记员。速记员的职责,不只是记录下双方的话,还需要记录落下炮弹上所有的文字和标志,以证明非军事区的协议被破坏了。”

“一次,一枚炸弹落在弹坑里,没有引爆。我就跳进弹坑里,将炸弹上的所有文字和记号都记下来后,才爬出弹坑。后来,当时在板门店主持谈判工作的李克农同志,曾对我大哥朝鼎说:‘ 你弟弟非常勇敢,不怕死,敢跳进没有引爆的弹坑里。 ’”

在签订最后的停战协定时,草案进行了多次改动。而每改动一次,冀朝铸就需要重新打一遍。就这样,这位年轻人连续工作了三天三夜,才搞定了最后的正式文本。

1954年1月,根据冀朝铸的相关表现, 中方代表团为他记了三等功 ,并颁发了立功奖状;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也授予了这位中国年轻人一枚 三等功勋章

在回忆起当时的场景时,冀朝铸说道:“当勋章挂在我胸前的时候,那是我一生中最自豪的时刻之一……”

从朝鲜回到国内后,冀朝铸被分配到外交部办公厅秘书速记组工作。经过在朝鲜的历练后,他这时的中文水平,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

很快,一件新中国外交史上意义重大的事件发生了:1954年4月,周总理率领中国代表团,前往瑞士参加日内瓦会议。 而冀朝铸,则成为了英文速记组里的一员,来负责会议记录。

这场全世界瞩目的会议,有多达十几个国家参加。为了记录下不同国家代表连续不断的发言,冀朝铸掌握了一种新方法,从而使速记组圆满完成了任务。

这次成功的经历后,冀朝铸在回国之后,被安排进翻译处工作。与此同时,他向组织上递交了自己的入党申请书。

进入1955年后,随着冀朝铸中文水平的继续提高,礼宾司开始安排这位新人担任翻译,服务对象主要为外国代表团的下级工作人员。

到了1956年,由于周总理的英文翻译浦寿昌年龄渐大, 外交部决定将冀朝铸选为接班人 。与此同时,他被批准加入中国共产党。

就在这一年的9月,27岁的冀朝铸,迎来了自己为周总理做翻译的首秀。当时,尼泊尔首相阿查利亚访华,周恩来在北京饭店为他举行国宴。

这场宴会上,冀朝铸原本坐在第50桌。 突然,他被安排到1号桌,为周恩来和阿查利亚担任翻译。

此时的冀朝铸,内心是既激动又紧张。他拿到总理的欢迎词稿件后,立即开始认真准备,以求万无一失。

可让他没想到的是, 在致欢迎词时,周总理一时兴起,脱离原稿加了一大段内容 。面对这一变故,经验不足的冀朝铸有些发懵。措手不及的他,只得继续按照原稿进行翻译……

然而,周恩来的英语水平,也不是盖的。很快,这位中国总理听出了问题。他马上停了下来,说道: “不对,不对,小冀你太紧张了,换一个翻译吧。”

冀朝铸一听这话,心里是万分沮丧。他默默回到第50桌,心想今天的首秀搞砸了,自己以后可能再没有为总理翻译的机会了……

可出乎冀朝铸意料的是,到了第二天,周总理又一次让自己担任翻译。 这一次,注意力更为集中的他,出色地完成了任务。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在重要场合中,周恩来会让冀朝铸和浦寿昌轮流进行翻译。当一人进行翻译的时候,另一人就在旁边进行纠错。就这样过了一年后,浦寿昌完全退出,将舞台留给了冀朝铸。

1963年12月,周恩来开始了对亚非14个国家的出访,冀朝铸全程担任翻译。这次出访,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回到国内后,周总理在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作报告时,特意提到了翻译人员的功劳: “这次访问,如果没有齐宗华(法语翻译)和冀朝铸两人做翻译,就很困难。”

就在冀朝铸在翻译岗位上发光发热时,1969年10月的一天,时任外交部副部长罗贵波,将他叫到了自己的办公室。

罗副部长告诉冀朝铸,他现在仍然担任周总理的主要口译人员,但工作重点,改为中美关系方面。因为,中美两国,可能要开始大使级会谈了……

此时的中美两个大国间,可谓暗流涌动。出于自身需要和国际形势的变化,他们都渴望打破长达20年的敌对和隔绝,建立起全新的关系。

1970年11月,巴基斯坦总统叶海亚·汗访问中国。在与周恩来的正式会谈结束后,他要求和这位中国总理举行一场私下会谈。 而冀朝铸,则成为了在场唯一的翻译。

在这场私下会谈中,叶海亚·汗向周恩来转达了美国总统尼克松,准备向北京派一名高级密使,来讨论中美关系的口信。

这之后,中美之间进行了多次秘密文件的传递。每一次,都由冀朝铸等人进行经手。

1971年6月,在周恩来的提议下,一个研究组成立了。叶剑英出任组长,冀朝铸则进入了简报组。研究组所有人,都秘密集中到钓鱼台,为不久后美国特使的秘密访华做准备。

7月,基辛格秘密来华,冀朝铸等人在会谈中担任翻译。经过双方磋商,这次秘密会谈取得了积极的成果。

1972年2月21日,尼克松一行抵达北京,周恩来亲自前往机场进行迎接。在尼克松还没有完全走下舷梯时,这位美国总统就朝周恩来远远地伸出双手。

很快,周总理迎了上去,作为翻译的冀朝铸,也马上跟上前去。在此之前,周总理曾对他特地要求道: “小冀近一点,每句话都得准确地听清楚,准确地翻译。”

当尼克松和周恩来两人的手,紧紧握在一起的时候,冀朝铸将尼克松那句著名的话翻译了出来: “我是跨越太平洋,与中国人民握手。”

后来在自己的回忆录里,尼克松这样写道: “当我们握手的时候,意味着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

很快,这张美国总统与中国总理握手的照片,传遍了全世界。可在《人民日报》发表的那张照片上,冀朝铸却消失了。 原来,在有关人员看来,作为翻译人员的他,如果出现在这张照片上,是有些不妥的。

这次尼克松访华期间,冀朝铸全程负责了翻译工作。在最后公布的中美联合公报中,每一句中英文措辞,都经过了反复的讨论。而在英文措辞方面,周总理最重视的,就是冀朝铸的意见。

1973年2月,中美两国达成协议,在双方正式建交前,先各自在对方的首都建立一个联络处。周总理决定,派冀朝铸前往中国驻美联络处工作,担任参赞一职。

在联络处工作时,中方人员遇到英文方面的问题,都会向冀朝铸请教。后来,冀朝铸又出任联络处政研室副主任,将美国参众两院里的重点人物列出名单,和其他同事讨论如何同对方联络感情,以在美方内部形成一支对华友好的力量。

1975年春天,冀朝铸被调回国,前往北京郊区的五七干校劳动。正是在这期间,周总理因病去世。

冀朝铸后来说: 自己成年后只痛哭过三次,一次是为父亲,另两次则是在陈毅和周恩来的葬礼上。

1979年1月,中美两国正式建交。很快,邓小平应邀访问美国。 担任这位中国新领导人翻译的,依然是冀朝铸。

在这次美国之行中,冀朝铸几乎寸步不离邓小平左右。很快,美国很多媒体注意到了这位中方翻译的存在。《纽约时报》发表了题为《不可或缺的冀先生》的文章,称美方缺少他这样的同传人才。

后来,冀朝铸调到外交部美大司,担任副司长,主管中美关系。1982年,他又被任命为中国驻美国大使馆公使衔参赞兼使馆调研室主任。

在先后出任驻斐济和英国大使后, 1991年,经中国政府提名,62岁的冀朝铸出任联合国副秘书长 。在这一职位上,他不仅恪守了国际公务员的职责,还为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做出了贡献,赢得了很多称赞。

1996年3月,67岁的冀朝铸卸任回国,结束了自己长达40多年的外交生涯。

2019年6月,一位前外交部同事,在北戴河一处疗养院里,遇见了冀朝铸。在向冀老打招呼后,他发现对方已经认不出自己,一直茫然地摇着头。

突然,90岁的冀朝铸高声唱起了歌: “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 这嘹亮的歌声,瞬间吸引了周围很多人的注意。

冀老的夫人汪向同,连忙制止自己的丈夫。 但这位老人,依然自顾自地唱了下去……

1、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润之(原作咏芝,后改润芝),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

2、艾萨克·牛顿(1643年1月4日—1727年3月31日)爵士,英国皇家学会会长,英国著名的物理学家,百科全书式的“全才”,著有《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光学》。在力学上,牛顿阐明了动量和角动量守恒的原理,提出牛顿运动定律   。在光学上,他发明了反射望远镜,并基于对三棱镜将白光发散成可见光谱的观察,发展出了颜色理论。在数学上,牛顿与戈特弗里德·威廉·莱布尼茨分享了发展出微积分学的荣誉。他也证明了广义二项式定理,提出了“牛顿法”以趋近函数的零点,并为幂级数的研究做出了贡献。在经济学上,牛顿提出金本位制度。

3、阿尔伯特·爱因斯坦(Albert.Einstein,1879年3月14日—1955年4月18日),出生于德国符腾堡王国乌尔姆市,毕业于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犹太裔物理学家。爱因斯坦为核能开发奠定了理论基础,开创了现代科学技术新纪元,被公认为是继伽利略、牛顿以来最伟大的物理学家。1999年12月26日,爱因斯坦被美国《时代周刊》评选为“世纪伟人”。

4、周恩来(1898年3月5日-1976年1月8日) ,原藉浙江绍兴,1898年3月5日生于江苏淮安。192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之一,中国人民解放军主要创建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是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 。1976年1月8日在北京逝世。他的逝世受到极广泛的悼念。由于他一贯勤奋工作,严于律己,关心群众,被称为“人民的好总理”。他的主要著作收入《周恩来选集》。

5、邓小平(1904~1997),四川广安人,1904年8月22日生,原名邓先圣,学名邓希贤。邓小平是中国共产党第二代领导核心领导者,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理论的创立者。

6、迈克尔·乔丹(Michael Jordan),1963年2月17日生于美国纽约布鲁克林,前美国职业篮球运动员,司职得分后卫,绰号“飞人”(Air Jordan) 1986-87赛季,乔丹场均得到37.1分,首次获得NBA得分王称号。1991-93赛季,乔丹连续3次荣膺常规赛MVP以及总决赛MVP(FMVP),率领芝加哥公牛队3夺NBA总冠军。1996年入选NBA50大巨星。1996-98赛季,乔丹荣膺个人职业生涯第10次(共10次)NBA得分王以及第5次(共5次)常规赛MVP,并再次率领公牛队3夺(共6次)NBA总冠军,自己当选共第6次总决赛MVP。

7、乔治·华盛顿(George Washington,1732年2月22日---1799年12月14日),美国联邦党政治家,美国首任总统,被美国称为国父,美国独立战争大陆军总司令。1789年,他经过全体选举团无异议的支持而成为美国第一任总统(其同时也成为全世界第一位以总统为称号的国家元首),在接连两次选举中都获得了全体选举团无异议支持,一直担任总统直到1797年。他在两届的任期中设立了许多持续到今天的政策和传统。在两届任期结束后,他自愿放弃权力不再谋求续任。

8、查理·卓别林(Charlie Chaplin,1889年4月16日-1977年12月25日),第一部电影是《谋生》。从1915年开始卓别林开始自编自导自演,甚至还担任制片和剪辑。之后1925年的《淘金记》和1928年的《马戏团》为卓别林赢得了学院奖。1931年因为《城市之光》的首映卓别林来到伦敦,转年才返回,他的下一部影片是1936年的《摩登时代》。四年之后他拍摄了《大独裁者》。1952年,他的有声电影《舞台生涯》上映,同年他移居瑞士。1967年他拍摄了最后一部影片《香港女伯爵》,1977年圣诞节于瑞士家中去世,享年88岁。

9、孔子(英语:Confucius,公元前551年至公元前479年),名丘,字仲尼,中国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中国山东曲阜市东南)人。中国春秋末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哲学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是中国文化中的核心学说儒家的首代宗师,集华夏上古文化之大成,删定《诗》、《书》、《礼》、《乐》、《易》、《春秋》,在世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最博学者之一,并且被后世统治者尊为至圣、大成至圣先师、万世师表。

10、托马斯·阿尔瓦·爱迪生( Thomas Edison 1847年2月11日 --- 1931年10月18日)是举世闻名的美国电学家和发明家,被誉为“世界发明大王”。他除了在留声机、电灯、电话、电报、电影等方面的发明和贡献以外,在矿业、建筑业、化工等领域也有不少著名的创造和真知灼见。1868年10月28日,爱迪生申请平生第一项专利电子投票记录仪。1877年11月21日,爱迪生发明留声机。1892年,汤姆·休斯顿公司与爱迪生电力照明公司合并成立了通用电气公司,开始了通用电气在电气领域长达一个世纪的统治地位。1910年8月27日,爱迪生发明了有声电影。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pretty/2928023.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2-09
下一篇 2023-02-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