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言是什么意思

厦门方特2023-02-09  20

纳言 [nà yán]

生词本

基本释义 详细释义

1.古官名。主出纳王命。《书·舜典》:“命汝作纳言,夙夜出纳朕命,惟允。” 孔 传:“纳言,喉舌之官,听下言纳於上,受上言宣於下,必以信。”按, 秦 汉 不置, 王莽 依古制,改大司农为纳言,有纳言将军 严尤 。 北周 初有御伯中大夫,掌出入侍从。 保定 四年改御伯为纳言。 宣帝 末又置侍中。 隋 避 文帝 父 杨忠 诔,改侍中为纳言, 炀帝 大业 十二年又改纳言为侍内。 唐 初为纳言, 唐 武德 四年改为侍中。参阅《通典·职官三》。

2.尚书等近臣所用帻巾。《后汉书·舆服志下》:“尚书帻收,方三寸,名曰纳言,示以忠正,显近职也。”

大纳言是古代的一个官职,出于唐朝.是给有学问有智慧有谋略勇于直谏的大臣的封号.对于此官职的人皇帝都不可轻易杀之.他的责任就是在认为皇帝对事做出错误决定时坚决反对劝谏皇帝.而只要大纳言没有犯国法,对于他的劝谏即使皇帝再愤怒也不可以杀他.也就是说他是全天下唯一可以顶撞皇帝的人其地位之高仅在皇帝之下(同时又是制约皇帝的人)!!他应该相当于一个谏官吧~

在日本,仿唐制,又与唐制略有不同。天皇之下有二官是「神只官」和「太政官」,神只官管的是**的祭祀,真正的政治中枢是在太政官,其下置八省(部会)负责行政工作。太政官是治理国政的最高机关,相当於现代的内阁,是由太政大臣(位阶是正.从一位)、左大臣(正.从二位)、右大臣(正.从二位)和大纳言(正三位)组成的合议体制议政官组织,再加上负责太政官一般事务和秘书工作的少纳言(从五位下)、外记;其中前三者也称三公,大纳言则是辅助大臣的工作、和大臣一起审议政务,还有把政务上奏天皇,以及把天皇敕令向下宣达,但是大纳言并不是言官,职务上并不负责上谏天皇。说只有大纳言才可以谏言,可见是该广告的工作人员从字面上自己去望文生义的曲解。

同时,在日本后宫,也有纳言这种官职,如清少纳言(《枕草子》的作者)等。

区别如下:

1、指向不同,意思不同等。

2、能言是指很能说话,很会说话,是能言善辩,而讷言是指不善于说,或者谨慎说话。

3、纳言就是吸纳忠言,能言是长于辩论,有独到的见解。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2926721.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