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具体啥意思?

“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具体啥意思?,第1张

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是一个汉语成语,意思是泉水干了,鱼吐沫互相润湿,何不各自到大江大湖里去更自由。比喻一同在困难的处境里,用微薄的力量互相帮助;有时不妨放弃执著以全新的自我迎接世界。

出处:战国·庄子《庄子·内篇·大宗师》:“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xǔ,慢慢呼气之意)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泉水干涸了,鱼儿困在陆地上相互依偎,互相大口出气来取得一点湿气,以唾沫相互润湿,不如在江湖里彼此相忘而自在。喻相互扶持、苟延残喘,不如相忘于自然。)

扩展资料:

读音:xiāng rú yǐ mò bù rú xiāng wàng yú jiāng hú

正音:相,不能读作“xiàng”;濡,不能读作“xú”。

语法:偏正式;作谓语、定语、宾语、状语;含褒义。

例句:并不是相爱的人就能相守,而有一种情叫“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出自《庄子·内篇·大宗师》:

“ 死生,命也,其有夜旦之常,天也。人之有所不得与,皆物之情也。彼特以天为父,而身犹爱之,而况其卓乎,人特以有君为愈乎己,而身犹死之,而况其真乎?

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呵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与其誉尧而非桀也,不如两忘而化其道。夫大块载我以形,劳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故善吾生者,乃所以善吾死也。”

译文:

死生是天命,人世有夜昼的永恒是自然。人对此不能参与其中,这都是事物的常情。那人只把天当作父亲,还终身很爱戴它,何况那卓越的真人呢?人们只认为国君胜过自己,还终身很情愿为他去死,何况那真人呢?

水源干枯了,鱼儿一起在陆地上,用湿气互相呼吸,用口沫互相沾湿,还不如在江湖里互相忘掉。与其称颂尧而谴责桀,不如把两者忘掉来归化那道。

天地赋予形体让我承受,赋予生命让我劳累,赋予衰老让我安逸,赋予死亡让我安息。所以把自己活着看作是乐事,也就是把自己死去看作是乐事了。

扩展资料:

“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体现庄子的“深情”:

相濡以沫,因为彼此需要;相忘江湖,因为不再执着。相遇一笑,已是有缘;莫逆于心,更需珍惜!

“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不论是因以讹传讹,机缘巧合,还是无意间的美丽错误,总之白话文含义的这个句子深得人心,也是完全符合现代行文习惯的佳句。

爱情男女,患难兄弟,因为各种原因无法相守或相处,都会拿出这一句来留给彼此。带着一份伤感,带着无限惋惜,带着丝丝无奈,却又只能假装豪迈的告诫告诉彼此“相濡以沫,相忘于江湖。”

《大宗师》以义名篇,“大宗师”的“大”就是老子的“强为之名曰大”的“大”。大在这里指道。“宗”就是老子说的“为万物之宗”的“宗”,即是万物的主宰。“师”是天地万物所效法。所以,《大宗师》是庄子对老子道的思想的发挥,其主旨是讲道是世界万物的主宰,这是庄子的本体论。

作者:

庄子,姓庄,名周,字子休(亦说子沐),宋国蒙人,先祖是宋国君主宋戴公。他是东周战国中期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学家。

创立了华夏重要的哲学学派庄学,是继老子之后,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是道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pretty/2920997.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2-08
下一篇 2023-02-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