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大儒董仲舒曾对汉武帝说:“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
从道德经上讲,天和道应该按宇宙和自然规律来解,按这样说来就应该是宇宙的自然法则是不会改变的,不会以个人或某个集团的利益改变,个人认为这并非唯心的说法,而是一种很辩证的说法只是后人曲解了前人的意思罢了.也可以说是封建势力误导了大家的认知罢了.
封建社会的最高原则是由天决定的,天是永恒不变的,因而按天意建立的封建社会之“道”,也是永恒不变的.
而用现在哲学论来讲,这是违背了过程论,用静止的眼光分析看待问题,属于形而上学的观点.
1、天不变,道亦不变 (tiān bù biàn,dào yì bù biàn),解释:道:真理,基本规律,大道理。又引申指一般规律,事理,礼法,方法。天:宇宙,大自然。天是不变的,道也是不变的。
2、出处:董仲舒《举贤良对策》三:“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
3、体现了形而上学主义的观点。
“天不变,道亦不变”属于儒家学派的观点,出自董仲舒《举贤良对策》一文。这句话的意思是:天不变,道也是不变的。因为天道是恒定的,所以根据天道制定的封建社会的规则也是不会改变的。董仲舒由此确立了儒家的“大一统”学说,以维护天子的集权统治。
《举贤良对策》的简介
《举贤良对策》共三篇,董仲舒在《举贤良对策》中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使儒家思想成为中国古代的正统思想。董仲舒使儒学得以改造、发挥并取得独尊地位,为此后两千年以儒学为正统奠定了基础。
董仲舒在《举贤良对策》中,首先提出一统是古今社会的共同要求,为巩固一统就必须尊君,即在政治上推行君主的专制统治,由此促进了当时国家的统一和社会安定,使生产和科学获得较大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