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白鹭是一种什么生物

大白鹭是一种什么生物,第1张

物种命名人及年代: (Linnaeus, 1766)

英文俗名: Little Egret

白鹭又称鹭鸶是一种非常美丽的水鸟,“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古人对它的赞美早让其中国人心中诗情画意的一部分。白鹭天生丽质,身体修长,它们有很细长的腿及脖子,嘴也很长,脚趾也是如此,他们全身批着洁白如雪的羽毛,犹如一位高贵的白雪公主。

鹳形目(Ciconiiformes)鹭科(Ardeidae)鸟类,尤指白鹭属(Egretta)的种类。羽衣多为白色,繁殖季节有颀长的装饰性婚羽。习性与其他鹭类大致相似,但有些种类有求偶表演,包括炫示其羽毛。英语中egret(或aigrette)一词亦指白鹭的羽毛,白鹭羽在东方的礼服上用作贵重的饰物,以前亦用於西方的女帽业。白鹭的羽毛价值高。白鹭成大群营巢,又无防御能力,结果因人类的滥捕而濒於绝灭。后来因服饰的改变,加之人们采取严格的保护措施,白鹭的数量又有所增加。白鹭是涉禽,常去沼泽地,湖泊,潮湿的森林和其他湿地环境,捕食浅水中的小鱼,两栖类,爬虫类、哺乳动物和甲壳动物。在乔木或灌木上,或者在地面筑起凌乱的大巢。

大白鹭(Egretta alba, 有时作Casmerodius alba)见於两半球,体长约90公分(35吋),仅背部有羽毛。其美洲的种群有时称为美洲白鹭或普通白鹭。牛背鹭(Bubulcus ibis, 有时作Ardeola ibis)大部分时间栖於陆地上,与家养或野生的食草动物为伍,吃这些动物惊起的昆虫,有时也啄食它们皮上的蜱类。体壮实,长50公分(20吋);羽衣白色,婚羽短而蓬松;脚和喙淡黄色;分布范围已从欧洲、非洲和亚洲扩展到澳大利亚和南、北美洲。小白鹭(E. garzetta)分布於旧大陆;体长约55公分(22吋);羽衣白色,头部的羽毛坚挺,而背部的羽毛呈花边状。淡红鹭(Hydranassa rufescens, 或Dichromanassa rufescens)见於北美温暖的沿海地区,有白色和深色两种色型。雪鹭(E. thula, 或Leucophoyx thula)为白色;体长约60公分(24吋);背部和头部的羽毛轻薄透明而向后弯曲;分布范围自美国到智利和阿根廷。

白鹭在分类学上的位置为:鸟纲-鹳形目-鹭科-白鹭属,是珍稀物种。白鹭属又分五个种:大白鹭、中白鹭、小白鹭、黄嘴白鹭和岩鹭。

大白鹭:体大羽长,体长约90cm,是白鹭属中体型较大者,夏羽的成鸟全身乳白色;嘴巴黑色;头有短小羽冠;肩及肩间着生成丛的长蓑羽,一直向后伸展,通常超过尾羽尖端10多厘米,有时不超过;蓑羽羽干基部强硬,至羽端渐小,羽支纤细分散;冬羽的成鸟背无蓑羽,头无羽冠,虹膜淡黄色。此鹭栖息于海滨、水田、湖泊、红树林及其他湿地。常见与其他鹭类及鸬鹚等混在一起。大白鹭只在白天活动,步行时颈劲收缩成 S形;飞时颈亦如此,脚向后伸直,超过尾部。繁殖时,眼圈的皮肤、眼先裸露部分和嘴黑色,嘴基绿黑色;胫裸露部分淡红灰色,脚和趾黑色。冬羽时期,嘴黄色,眼先裸露部分黄绿色。

中白鹭:体长60-70厘米全身白色,眼先黄色,虹膜淡黄色,脚和址黑色;繁殖羽背部和前颈下部有蓑状饰羽,头后有不甚明显的冠羽,嘴黑色。栖息和活动于河流、湖泊、水稻田、海边和水塘岸边浅水处。常单独、成对或成小群活动,有时亦与其他鹭混群.生性胆小,很远见人即飞。飞行时颈缩成“S”形,两脚直伸向后,超出于尾外,两翅鼓动缓慢,飞行从容不迫,且成直线飞行。主要以小鱼、虾、蛙、蝗虫、蝼蛄等动物为食。中白鹭在我国南方为夏候鸟,亦有部分留下越冬。

小白鹭:体态纤瘦,乳白色:夏羽的成鸟繁殖时枕部着生两条狭长而软的矛状羽,状若双辫;肩和胸着生蓑羽,冬羽时蓑羽常全部脱落,虹膜黄色;脸的裸露部分

黄绿色,嘴黑色,嘴裂处及下嘴基部淡角黄色;胫与脚部黑色,趾呈角黄绿色。通常简称为白鹭。小白鹭场栖息于稻田、沼泽、池塘间,以及海岸浅滩的红树林里。常曲缩一脚于腹下,仅以一脚独立。白天觅食,好食小鱼、蛙、虾及昆虫等。繁殖期3——7月。繁殖时成群,常和其他鹭类在一起,雌雄均参加营巢,次年常到旧巢处重新修葺使用。卵蓝绿色,壳面滑。雌雄共同抱卵。卵23天出雏。

黄嘴白鹭:

黄嘴白鹭也叫白老、唐白鹭等,是一种中型涉禽,体长为46—65厘米,体重320—650克,雌鸟略小。它的姿态十分优雅,身体纤瘦而修长,嘴、颈、脚均很长,身体轻盈,有利于飞翔。它披着一身乳白色的羽毛,一尘不染,显得高傲而文雅。但羽色在夏季和冬季也有很大的变化,夏季嘴为橙黄色,脚为黑色,趾为黄色,眼先为蓝色;枕部着生有多枚细长白羽组成的矛状长形冠羽,最长的2枚长达10多厘米,像一对细柔的辫子,迎风飘扬,美丽动人。背部、肩部和前颈的下部着生有羽枝分散的蓑状的长饰羽,形若蓑衣,所以被称为“蓑羽”,向后延伸超出尾羽端部,前颈基部的蓑羽则垂至下胸,就像丝线一样。在胸部、腰侧和大腿的基部,还生有一种特殊的羽毛,成为粉,能不停地生长,先端不断地破碎为粉粒状,就像滑石粉一样可以将黏附在体羽上的鱼类黏液等污物清除掉,起着清洁羽毛的作用。冬季嘴变为暗褐色,下嘴的基部呈黄色,眼先为黄绿色,脚也是黄绿色,背部、肩部和前颈的蓑状饰羽也统统消失了。

黄嘴白鹭的祖先出现于700万年前的中新世,现生的种群没有亚种分化,在国外见于俄罗斯、日本、朝鲜、菲律宾、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等地,在我国分布于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江苏、浙江、福建、台湾、山东、河南、广东、香港、海南等地,其中在辽宁、吉林为夏候鸟,在西沙群岛为冬候鸟,其他各地大多为旅鸟。

黄嘴白鹭栖息于沿海岛屿、海岸、海湾、河口及其沿海附近的江河、湖泊、水塘、溪流、水稻田和沼泽地带。单独、成对或集成小群活动的情况都能见到,偶尔也有数十只在一起的大群。白天多飞到海岸附近的溪流、江河、盐田和水稻田中活动和觅食,晚上则飞到近岸的山林里休息。常一脚站立于水中,另一脚曲缩于腹下,头缩至背上呈驼背状,长时间呆立不动,行走时步履轻盈、稳健,显得从容不迫。飞行时头往回收缩至肩背处,颈向下曲成袋状,两脚向后伸直,远远突出于短短的尾羽后面,两个宽大的翅膀缓慢地鼓动飞翔,动作显得从容不迫,十分优美。我国古代《毛诗·周颂》中就用“振鹭于飞,于彼西雍。”来形容它的飞翔时的气势不凡。每年4月和11月进行春秋两季的迁徙活动。主要以各种小型鱼类为食,也吃虾、蟹、蝌蚪和水生昆虫等动物性食物。通常漫步在河边、盐田或水田地中边走边啄食,它的长嘴、长颈和长腿对于捕食水中的动物显得非常方便。捕食的时候,它轻轻地涉水漫步向前,眼睛一刻不停地望着水里活动的小动物,然后突然地用长嘴向水中猛地一啄,将食物准确地啄到嘴里。有时也常伫立于水边,伺机

捕食过往的鱼类。

繁殖期为每年的5—7月,营巢于近海岸的岛屿和海岸悬岩处的岩石上或矮小的树杈之间。喜欢成群地在一起营巢,有人曾经在一块仅有大约20平方米的悬岩的岩顶上,竟发现了14个巢,而且在相邻的一块仅有10多平方米的悬岩的岩顶上,还有11个巢,每个巢之间的距离仅为14—76厘米。从前在台湾,也曾有黄嘴白鹭和白鹭、牛背鹭、夜鹭和苍鹭等混群营巢的现象。它的巢的形状为浅碟形,结构较为简单,主要以枯草茎和草叶构成。巢筑于矮树上,距地面的高度最高的也不超过1米,也有在矮树下的草丛间筑巢的。每窝产卵2—4枚,卵的形状为卵圆形,颜色为淡蓝色。孵化期为24—26天。

黄嘴白鹭曾经是我国南部沿海常见的夏候鸟,特别是在广东汕头到福建福州一带的海岸较为普遍,60年代在东北的鸭绿江和吉林东部的珲春也曾见到,80年代初在辽东半岛及沿海岛屿发现的营巢种群多达200—300对以上,时常可以在海边见到多达数十只的大群在海岸附近的水域觅食。但是,由于环境的破坏和人为干扰,特别是由于它的纯白色毛状羽和蓑羽是极为贵重的装饰品,每年猎取的数量都很多,所以近来种群数量有明显下降。致使它的种群数量日趋减少,已经变得非常难得一见了。据1990年和1992年国际水禽研究局组织的亚洲隆冬水鸟调查,1992年在我国仅见到143只,此外还在东南亚见到448只。目前黄嘴白鹭已被国际鸟类保护委员会(ICBP)列入世界濒危鸟类红皮书中,我国将其列为国家II级保护动物。

岩鹭:全身黑色,故在台湾又称为黑鹭。有羽冠,胸部与背部有细长之蓑羽,腮白色,嘴黄色,前端暗褐色。脚暗绿色。嘴长约85毫米。本种南方产的为白色。在厦门东海岸(隔海与台湾的金门、澎湖岛相望)一带,近几年来所发现的岩鹭为灰黑羽色,与我国大陆其他地方及港台所见的岩鹭羽色相同,具有亚热带地区的代表性.过去在前埔的海边曾发现岩鹭的觅食活动。岩鹭习惯在岩石上栖立,在岩缝里繁殖。飞行时速度缓慢,常在海上及岩礁上低空飞翔。

自然保护情况

大白鹭属于《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名单上的物种。并被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日本国政府保护候鸟和栖息环境的协定》中白鹭已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日本国政府保护候鸟和栖息环境的协定》小白鹭是鹭类中最常见的一种,通常句简称为白鹭,属于《滨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名单上的物种。黄嘴白鹭、岩鹭都是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黄嘴白鹭是国际濒危物种。岩鹭是中国11种高度濒危鸟类之一,在我国已难得一见,处于濒危状态。岩鹭已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澳大利亚政府保护候鸟和栖息环境的协定》附表名单,黄嘴白鹭是Robert Swinhoe(英)1860年在厦门采集到的新物种。

白鹭分布情况

我国拥有鹭科鸟禽20种,其中以白鹭属的最为珍贵。重庆九龙坡区白市驿镇三多桥村,有全国第一个白鹭自然保护区。区内有各种鹭类2万多只。厦门有 10类鹭类,占我国鹭科鸟类总种数的50%。其中白鹭属的5个种齐全,反映了厦门的地理位置和湿地环境在鹭类资源分布上有典型性和代表性。近年来,每年厦门的鹭科鸟类数量高达3万只,按照国际标准,表明厦门海域潮间带及围海成湖的湖面的生境,是国内、国际上有关鹭科鸟类的重要湿地。

郭沫若 1949年8月出生,原名汪拨如,上海市人,美术家,创作研究员,大学文化,曾任上海西苑视觉艺术社经理,现任上海世纪梦艺术中心总策划、21世纪国际文化艺术沙龙理事长、上海白鹭艺术品有限公司董事长、新连环画画会会长、中国基尼斯总部理事会理事、新加坡新神州艺术院高级荣誉顾问、香港《世界名人录》特约顾问编委,瓷影浮雕艺术创始人。长期从事绘画创作,出版《郑和下西洋》、《王昭君》、《李陵与苏武》等作品30余部,画14000余幅,80年代后期潜心《世界名诗意象画系列》创作与研究,巧妙将世界各国名诗中佳句,取其意化诗为画。代表作有《独占艺术的人类》、《雪花》等,1993年起至1997年止,用五年时间成功地创立了一门独特奇绝的新艺术—一瓷影浮雕,因“首创”第一,并达到最新最奇最美艺术境界,荣获“中国基尼斯之最”证书,《人民日报》新华社等几十家新闻媒体均作专门报道。代表作有《二十世纪世界名人》、《华夏始祖》、《观音百相》等八大人物专题系列。1998年荣获世界文化艺术研究中心、美国海外艺术家协会等单位联合颁发的“世界名人”证书,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各类美术作品展览共获奖,所有作品深受赞赏,被各国收藏家视为难得之珍品,除此之外,还创作了大型中国画系剧《观音百姿图》、《湮灭》等。传略和作品辑人《世界美术家传》、《世界名人录》、《世界文化名人辞海》、《世界美术集》、《当代书画家名入图录》、《中国专家大辞典》等各种名人典籍。

该物种已被列入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大白鹭

特色词条 | 本词条按照特色词条指南编辑并维护

贡献维护者 东篱小菊

大白鹭(学名:Ardea alba)分为三种鹭,分别是大白鹭,中白鹭和小白鹭是大中型涉禽,成鸟的夏羽全身乳白色;鸟喙铁锈色;头有短小羽冠;肩及肩间着生成丛的长蓑羽,一直向后伸展,通常超过尾羽尖端10多厘米,有时不超过;蓑羽羽干基部强硬,至羽端渐小,羽支纤细分散;冬羽的成鸟背无蓑羽,头无羽冠,虹膜淡黄色。

此鹭栖息于海滨、水田、湖泊、红树林及其他湿地。常见与其他鹭类及鸬鹚等混在一起。大白鹭只在白天活动,步行时颈劲收缩成 S形;飞时颈亦如此,脚向后伸直,超过尾部。以甲壳类、软体动物、水生昆虫以及小鱼、蛙、蝌蚪和蜥蜴等动物性食物为食。主要在水边浅水处涉水觅食,也常在水域附近草地上慢慢行走,边走边啄食。分布于全球温带地区。

(概述图参考来源:[1])

中文名

大白鹭

外文名

Great Egret

别名

白鹭鸶、鹭鸶、白漂鸟、大白鹤、白庄、白洼、雪客

拉丁学名

Ardea alba

动物界

快速

导航

栖息环境生活习性分布范围繁殖方式亚种分布保护现状人工饲养

形态特征

大白鹭是一种大型鹭类。颈、脚甚长,两性相似,全身洁白。繁殖期间肩背部着生有三列长而直,羽枝呈分散状的蓑羽,一直向后延伸到尾端,有的甚至超过尾部30-40毫米。蓑羽羽干呈象牙白色,基部较强硬,到羽端渐次变小,羽支纤细分散,且较稀疏。下体亦为白色,腹部羽毛沾有轻微黄色。嘴和眼先黑色,嘴角有一条黑线直达眼后。冬羽和夏羽相似,全身亦为白色,但前颈下部和肩背部无长的蓑羽、嘴和眼先为黄色。虹膜黄色,嘴、眼先和眼周皮肤繁殖期为黑色,非繁殖期为黄色,胫裸出部肉红色,跗蹠和趾黑色。[2]

共24张

大白鹭

大小量度:体重♂840-1100克,♀625-1025克;体长♂897-981毫米,♀820-855毫米;嘴峰♂95-118毫米,♀96-104毫米;翅♂348-379毫米,♀330-350毫米;尾♂115-162毫米,♀ 122-138毫米;跗蹠♂145-170毫米,♀135-140毫米。(注:♂雄性;♀雌性) [2]

栖息环境

栖息于开阔平原和山地丘陵地区的河流、湖泊、水田、海滨、河口及其沼泽地带。多在开阔的水边和附近草地上活动。[2]

生活习性

迁徙:部分夏候鸟,部分旅鸟和冬候鸟。通常3月末到4月中旬迁到北部繁殖地,10月初开始迁离繁殖地到南方越冬。迁徙时常成小群或成家族群,呈斜线或呈一定角度迁飞。

习性:常成单只或10余只的小群活动,有时在繁殖期间亦见有多达300多只的大群,偶尔亦见和其他鹭混群。白天活动,行动极为谨慎小心,遇人即飞走。刚飞行时两翅扇动较笨拙,脚悬垂于下,达到一定高度后,飞行则极为灵活,两脚亦向后伸直,远远超出于尾后,头缩到背上,颈向下突出成囊状,两翅鼓动缓慢。站立时头亦缩于背肩部,呈驼背状。步行时亦常缩着脖,缓慢地一步一步地前进。

食性:以直翅目、鞘翅目、双翅目昆虫、甲壳类、软体动物、水生昆虫以及小鱼、蛙、蝌蚪和蜥蜴等动物性食物为食。主要在水边浅水处涉水觅食,也常在水域附近草地上慢慢行走,边走边啄食。[2]

分布范围

世界

分布于阿富汗、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安哥拉、安圭拉、安提瓜和巴布达、阿根廷、亚美尼亚、阿鲁巴、澳洲、奥地利、阿塞拜疆、巴哈马、巴林、孟加拉国、巴巴多斯、白俄罗斯、比利时、伯利兹、贝宁、不丹、玻利维亚、博内尔、圣尤斯特歇斯和萨巴、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博茨瓦纳、巴西、汶莱、保加利亚、布基纳法索、布隆迪、柬埔寨、喀麦隆、加拿大、开曼群岛、中非共和国、乍得、智利、中国、圣诞岛、哥伦比亚、科摩罗、刚果、哥斯达黎加、科特迪瓦、克罗地亚、古巴、库拉索岛、塞浦路斯、捷克共和国、丹麦、多米尼加、厄瓜多尔、埃及、萨尔瓦多、厄立特里亚、埃塞俄比亚、福克兰群岛(马尔维纳斯群岛)、法国、法属圭亚那、加蓬、冈比亚、格鲁吉亚、德国、加纳、希腊、格林纳达、瓜德罗普岛、关岛、危地马拉、几内亚、几内亚比绍、圭亚那、海地、洪都拉斯、匈牙利、印度、印度尼西亚、伊朗伊斯兰共和国、伊拉克、以色列、意大利、牙买加、日本、约旦、哈萨克斯坦、肯尼亚、韩国、朝鲜、科威特、吉尔吉斯斯坦、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拉脱维亚、黎巴嫩、莱索托利比里亚、利比亚、澳门、马其顿、马达加斯加、马拉维、马来西亚、马尔代夫、马里、毛里塔尼亚、毛里塔尼亚、马约特岛、墨西哥、密克罗尼西亚联邦、摩尔多瓦、蒙古、黑山、蒙特塞拉特、摩洛哥、莫桑比克、缅甸、纳米比亚、尼泊尔、荷兰、荷属安的列斯群岛、新西兰、尼加拉瓜、尼日尔、尼日利亚、北马里亚纳群岛、阿曼、巴基斯坦、帕劳、巴勒斯坦、巴拿马、巴布亚新几内亚、巴拉圭、秘鲁、菲律宾、波兰、葡萄牙、波多黎各、卡塔尔、罗马尼亚、俄罗斯联邦、卢旺达、圣基茨和尼维斯、圣卢西亚、圣马丁(法语区)、圣文森特和格林纳丁斯、沙特阿拉伯、塞内加尔、塞尔维亚、塞拉利昂、新加坡、圣马丁岛(荷属)、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所罗门群岛、索马里、南非、南乔治亚岛和南桑威奇群岛、南苏丹、西班牙、斯里兰卡、苏丹、苏里南、斯威士兰、瑞士、阿拉伯叙利亚共和国、塔吉克斯坦、坦桑尼亚联合共和国、泰国、东帝汶、多哥、特里尼达和多巴哥、突尼斯、土耳其、土库曼斯坦、特克斯和凯科斯群岛、乌干达、乌克兰、阿拉伯联合酋长国、乌拉圭、乌兹别克斯坦、委内瑞拉、越南、维尔京群岛、也门、赞比亚、津巴布韦。

旅鸟:英属印度洋领地、吉布提、赤道几内亚、斐济、芬兰、爱尔兰、列支敦士登、卢森堡、马耳他、新喀里多尼亚、挪威、圣赫勒拿、阿森松岛和特里斯坦达库尼亚岛、圣皮埃尔和密克隆、圣多美和普林西比、塞舌尔、西班牙、瑞典、英国。[3]

大白鹭分布图

中国

指名亚种繁殖于中国东北北部呼伦池、黑龙江流域和新疆西部与中部,迁徙和越冬期间见于甘肃西北部、西部、西南部,陕西和青海及西藏,偶见于东北辽宁、河北、四川和湖北; 普通亚种繁殖于中国东北东南部吉林、辽宁、河北、福建和云南东南部蒙自;迁徙和越冬期间见于河南、山东、长江中下游江西、东南沿海广东、福建、海南岛和台湾。[2]

繁殖方式

繁殖期4-7月。营巢于高大的树上或芦苇丛中,多集群营群巢,有时一棵树上同时有数对到数十对营巢,亦与苍鹭在一起营巢,由雌雄亲鸟共同进行。巢较简陋,通常由枯枝和干草构成,有时巢内垫有少许柔软的草叶。巢外径56-61厘米,内径52-54厘米,高22-25厘米,深15-20厘米。1年繁殖1窝,每窝产卵3-6枚,多为4枚。卵为椭圆形或长椭圆形,天蓝色,大小为51.5-60毫米×34-41毫米,重29-31克。产出第一枚卵后即开始孵卵,由雌雄亲鸟共同承担,孵化期25-26天,雏鸟晚成性,雏鸟孵出后由雌雄亲鸟共同喂养,大约经过1个月的巢期生活后即可飞翔和离巢。[2]

营巢

产卵

雏鸟

雏鸟

喂雏

喂雏

母与子

筑巢

注:大白鹭图片模块网址[4]

亚种分布

大白鹭(4亚种)

中文名称 学 名 命名者及年代

1.

大白鹭指名亚种

Casmerodius albus albus

Linnaeus, 1758

2.

大白鹭美洲亚种

Casmerodius albus egretta

Gmelin, JF, 1789

3.

大白鹭非洲亚种

Casmerodius albus melanorhynchos

Wagler, 1827

展开全部

[5]

保护现状

保护级别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2016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无危(LC)。[3]

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2]

种群状况

大白鹭在中国南北大地都曾经是相当丰富的,特别是普通亚种,分布广、数量较丰富,60年代还能见到300多只一群的大白鹭在辽宁营巢,但现却很难见到这样壮观的场面了。其原因主要是森林砍伐、环境破坏致使种群数量急剧减少,变得相当稀少。据国际水禽研究局1990年和1992年组织的隆冬水鸟调查,1990年中国仅见到2771只,其中包括香港585只和台湾987只,实际在大陆仅见到699只。1992年3003只,其中香港628只,台湾1638只,数量有所回升。在整个亚洲的情况据1992年的调查为西亚9665只,南亚11467只,东亚3038只,东南亚2379只,总计26549只。[2]

该物种分布范围广,不接近物种生存的脆弱濒危临界值标准(分布区域或波动范围小于20000平方公里,栖息地质量,种群规模,分布区域碎片化),种群数量趋势稳定,因此被评价为无生存危机的物种。[3]

人工饲养

大白鹭可成对饲养,也可成群饲养。在一些动物园的水禽湖中,大白鹭与其它水禽混群饲养较为普遍,一般用铁丝或塑料网笼饲养,每对繁殖鸟的活动空间应为100-150立方米,否则不利于繁殖。笼中应有一株较大的枯树木,活树木更好,在离地面1.5米处应设置栖杠,以便于鸟栖息,食水用具宜大、坚固,但不需太深,通常40厘米左右为宜。人工笼养大白鹭的饲料以鱼、虾、贝类及一些两栖类的小动物和水生昆虫等肉食性动物为主,笼养的大白鹭除动物性饲料外,还应当喂些无机盐,如骨粉、牡蛎粉及少量的矿物质、维生素添加剂等。喂食时要注意卫生,一是鱼、虾、贝等动物性饲料要洗净;二是每天的残食要清除干净,特别是夏季,每次投喂量要少。这种鸟食量较小,夏季宜多增加饲料投放次数,减少每次投放量。以不饿为原则。[6]

大白鹭容易繁殖、饲养,在动物园内的繁殖记录是:5月初发情、交配和营巢,5月中、下旬产蛋,每窝3-5枚,孵化期28天左右。雏鸟出壳后,需要靠亲鸟可进行人工代育雏。繁殖期内,要保持环境安静,尽量避免惊吓。动物园笼养的繁殖鸟,应与观赏鸟分开饲养,努力创造良好的栖息环境。笼养大白鹭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其冠羽、肩羽、胸羽都可以做饰羽。[6]

纠错

参考资料

[1] 大白鹭分布图.Oiseaux [引用日期2013-08-09]

[2] 赵正阶.《中国鸟类志》上卷 (非雀形目).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年6月:106-107

[3] Casmerodius albus.The IUCN Red List .2012-02 [引用日期2013-08-09]

[4] 大白鹭图片模块网址.ARKive [引用日期2013-08-09]

[5] Great White Egret (Egretta alba).IBC Bird Collection [引用日期2013-08-09]

[6] 大白鹭.济南市少年宫网 [引用日期2013-08-09]

白鹭(英文名称:Little Egret):白鹭属共有13种鸟类,其中有大白鹭、中白鹭、小白鹭和黄嘴白鹭四种体羽皆是全白,均习称为“白鹭”。这4种白鹭均是中等体型(45-90厘米)的白色鹭。与牛背鹭的区别在体型较大而纤瘦,嘴及腿黑色,趾黄色,繁殖羽纯白,颈背具细长饰羽,背及胸具蓑状羽。大白鹭体型大,既无羽冠,也无胸饰羽,中白鹭体型中等,无羽冠但有胸饰羽;白鹭和黄嘴白鹭体型小,羽冠及胸饰羽全有。

中文名

白鹭

动物界

脊索动物门

亚门

脊椎动物亚门

鸟纲

精品荐读

古人笔下的飞禽,白鹭的历史

作者:物种学

快速

导航

栖息环境生活习性分布范围繁殖方式保护现状

形态特征

精选片单 白鹭的种类有哪些?

00:57

【秒懂百科】原来大白鹭长这样

2.6万次播放 | 4个视频

这4种白鹭均是中等体型(45-90厘米)的白色鹭。与牛背鹭的区别在体型较大而纤瘦,嘴及腿黑色,趾黄色,繁殖羽纯白,颈背具细长饰羽,背及胸具蓑状羽。[1]

大白鹭

体大羽长,体长约90cm,是白鹭属中体型较大者,夏羽的成鸟全身乳白色;嘴巴黑色;头有短小羽冠;肩及肩间着生成丛的长蓑羽,一直向后伸展,通常超过尾羽尖端10多厘米,有时不超过;蓑羽羽干基部强硬,至羽端渐小,羽支纤细分散;冬羽的成鸟背无蓑羽,头无羽冠,虹膜淡黄色。此鹭栖息于海滨、水田、湖泊、红树林及其他湿地。常见与其他鹭类及鸬鹚等混在一起。大白鹭只在白天活动,步行时颈劲收缩成 S形;飞时颈亦如此,脚向后伸直,超过尾部。繁殖时,眼圈的皮肤、眼先裸露部分和嘴黑色,嘴基绿黑色;胫裸露部分淡红灰色,脚和趾黑色。冬羽时期,嘴黄色,眼先裸露部分黄绿色。[2]

中白鹭

体长60~70厘米全身白色,眼先黄色,虹膜淡黄色,脚和址黑色;繁殖羽背部和前颈下部有蓑状饰羽,头后有不甚明显的冠羽,嘴黑色。栖息和活动于河流、湖泊、水稻田、海边和水塘岸边浅水处。常单独、成对或成小群活动,有时亦与其他鹭混群.生性胆小,很远见人即飞。飞行时颈缩成“S”形,两脚直伸向后,超出于尾外,两翅鼓动缓慢,飞行从容不迫,且成直线飞行。主要以小鱼、虾、蛙、蝗虫、蝼蛄等动物为食。中白鹭在我国南方为夏候鸟,亦有部分留下越冬。[3]

小白鹭

体态纤瘦,乳白色:夏羽的成鸟繁殖时枕部着生两条狭长而软的矛状羽,状若双辫;肩和胸着生蓑羽,冬羽时蓑羽常全部脱落,虹膜黄色;脸的裸露部分黄绿色,嘴黑色,嘴裂处及下嘴基部淡角黄色;胫与脚部黑色,趾呈角黄绿色。通常简称为白鹭。小白鹭场栖息于稻田、沼泽、池塘间,以及海岸浅滩的红树林里。常曲缩一脚于腹下,仅以一脚独立。白天觅食,好食小鱼、蛙、虾及昆虫等。繁殖期3~7月。繁殖时成群,常和其他鹭类在一起,雌雄均参加营巢,次年常到旧巢处重新修葺使用。卵蓝绿色,壳面滑。雌雄共同抱卵。卵23天出雏。[1]

黄嘴白鹭

也叫白鹭或唐白鹭等,是一种中型涉禽,体长为46-65厘米,体重320-650克,雌鸟略小。它的姿态十分优雅,身体纤瘦而修长,嘴、颈、脚均很长,身体轻盈,有利于飞翔。它披着一身白色的羽毛,一尘不染,显得高傲。但羽色在夏季和冬季也有很大的变化,夏季嘴为橙黄色,脚为黑色,趾为黄色,眼先为蓝色;枕部着生有多枚细长白羽组成的矛状长形冠羽,最长的2枚长达10多厘米,像一对细柔的辫子,迎风飘扬,美丽动人。背部、肩部和前颈的下部着生有羽枝分散的蓑状的长饰羽,所以被称为“蓑羽”,向后延伸超出尾羽端部,前颈基部的蓑羽则垂至下胸,就像丝线一样。在胸部、腰侧和大腿的基部,还生有一种特殊的羽毛,成为粉,能不停地生长,先端不断地破碎为粉粒状,就像滑石粉一样可以将黏附在体羽上的鱼类黏液等污物清除掉,起着清洁羽毛的作用。冬季嘴变为暗褐色,下嘴的基部呈黄色,眼先为黄绿色,脚也是黄绿色,背部、肩部和前颈的蓑状饰羽也统统消失了。

栖息环境

精选片单 网红大白鹭的幸福生活,上帝的造物,诗人情怀的象征

+

关注04:59

白鹭生活视频

6584次播放 | 5个视频

栖息于沿海岛屿、海岸、海湾、河口及其沿海附近的江河、湖泊、水塘、溪流、水稻田和沼泽地带。单独、成对或集成小群活动的情况都能见到,偶尔也有数十只在一起的大群。白天多飞到海岸附近的溪流、江河、盐田和水稻田中活动和觅食。

欣赏“鹭”文化的魅力

宠物说

赞27

阅读2156

生活习性

白鹭的羽毛价值高,羽衣多为白色,繁殖季节有颀长的装饰性婚羽。习性与其他鹭类大致相似,但有些种类有求偶表演,包括炫示其羽毛。成大群营巢,又无防御能力,结果因人类的滥捕而濒于绝灭。是涉禽,捕食浅水中的小鱼,两栖类,爬虫类、哺乳动物和甲壳动物。在乔木或灌木上,或者在地面筑起凌乱的大巢。

主要以各种小型鱼类为食,也吃虾、蟹、蝌蚪和水生昆虫等动物性食物。通常漫步在河边、盐田或水田地中边走边啄食,它的长嘴、长颈和长腿对于捕食水中的动物显得非常方便。捕食的时候,它轻轻地涉水漫步向前,眼睛一刻不停地望着水里活动的小动物,然后突然地用长嘴向水中猛地一啄,将食物准确地啄到嘴里。有时也常伫立于水边,伺机捕食过往的鱼类。[1][2]

我国稀有保护动物:白鹭那些事

宠物说

赞28

阅读3099

分布范围

中国拥有鹭科鸟禽20种,其中以白鹭属的最为珍贵。重庆九龙坡区白市驿镇三多桥村,有全国第一个白鹭自然保护区。区内有各种鹭类2万多只。厦门有10类鹭类,占中国鹭科鸟类总种数的50%。其中白鹭属的5个种齐全,反映了厦门的地理位置和湿地环境在鹭类资源分布上有典型性和代表性。近年来,每年厦门的鹭科鸟类数量高达3万只,按照国际标准,表明厦门海域潮间带及围海成湖的湖面的生境,是中国、国际上有关鹭科鸟类的重要湿地。在江苏仪征市枣林湾也分布有白鹭。三峡大坝蓄水后成为水鸟白鹭的重要栖息地,这使白鹭在中国的分布发生重大变化。使这里成为观鸟胜地之一。[1][3]

三峡蓄水后的白鹭栖息地

繁殖方式

繁殖期为每年的5~7月,营巢于近海岸的岛屿和海岸悬岩处的岩石上或矮小的树杈之间。喜欢成群地在一起营巢,有人曾经在一块仅有大约20平方米的悬岩的岩顶上,竟发现了14个巢,而且在相邻的一块仅有10多平方米的悬岩的岩顶上,还有11个巢,每个巢之间的距离仅为14-76厘米。巢的形状为浅碟形,结构较为简单,主要以枯草茎和草叶构成。巢筑于矮树上,距地面的高度最高的也不超过1米,也有在矮树下的草丛间筑巢的。每窝产卵2-4枚,卵的形状为卵圆形,颜色为淡蓝色。孵化期为24-26天。

保护现状

大白鹭属于《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名单上的物种。并被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日本国政府保护候鸟和栖息环境的协定》中白鹭已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日本国政府保护候鸟和栖息环境的协定》小白鹭是鹭类中最常见的一种,通常句简称为白鹭,属于《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名单上的物种。黄嘴白鹭是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黄嘴白鹭是国际濒危物种。

黄嘴白鹭曾经是中国南部沿海常见的夏候鸟,特别是在广东汕头到福建福州一带的海岸较为普遍,60年代在东北的鸭绿江和吉林东部的珲春也曾见到,80年代初在辽东半岛及沿海岛屿发现的营巢种群多达200~300对以上,时常可以在海边见到多达数十只的大群在海岸附近的水域觅食。但是,由于环境的破坏和人为干扰,特别是由于它的纯白色毛状羽和蓑羽是极为贵重的装饰品,每年猎取的数量都很多,所以近来种群数量有明显下降。致使它的种群数量日趋减少,已经变得非常难得一见了。据1990年和1992年国际水禽研究局组织的亚洲隆冬水鸟调查,1992年在我国仅见到143只,此外还在东南亚见到448只。目前黄嘴白鹭已被国际鸟类保护委员会(ICBP)列入世界濒危鸟类红皮书中,中国将其列为国家II级保护动物。[4]

古人笔下的飞禽,白鹭的历史

物种学

赞39

阅读5299

纠错

参考资料

[1]  小白鹭.中国数字科技馆  [引用日期2020-08-17]

[2]  大白鹭.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  [引用日期2020-08-17]

[3]  中白鹭.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  [引用日期2020-08-17]

猜你关注

初一上册语文书人教版相关重点 简单学习网同步视频课精讲

vip.jd100.com广告 

大型高性能旗舰SUV,全新探险者,30.98万元起。

ford.com.cn广告 

上汽大众「朗逸」2021款上市 心动增配 焕然升级

svw-volkswagen.com广告 

百科星图发现万物之间的联系

中国珍稀野生动物(鸟类)

全部

红胸角雉

黑头角雉

白尾海雕

海南山鹧鸪

四川山鹧鸪

孔雀雉属

雉鹑

斑尾榛鸡

黑嘴松鸡

拟兀鹫

玉带海雕

白肩雕

中华秋沙鸭

白腹军舰鸟

短尾信天翁

查看

更多

搜索发现

宜兴王国望紫砂壶

丰田汉兰达

解读词条背后的故事

物种说宠物百科全书

3099阅读

我国稀有保护动物:白鹭那些事

金丝猴也是珍稀国家保护动物,根据国际野生动物组织的调查显示,目前金丝猴仅分布在中国、缅甸和越南这三个国家,它尤其是我国特有的珍稀物种,但和国宝大熊猫比起来它的名气似乎稍微弱一些。不过,它的名气虽然低于国宝,却不输于白鹭。而白鹭,也是国家保护动物之一。

物种学非著名自然学者

5301阅读

古人笔下的飞禽,白鹭的历史

不过,白鹭的栖息地却并不在赣州,而是在位于沐川县沐溪镇石桥村和幸福乡松林村的交界,有一湖泊名为“解结湖”,那里景色怡人,生态环境极佳,放眼望去,湖面上波光粼粼,湖水清澈见底,干净得像一面铜镜,就在如此美丽的地方栖息着一群可爱的精灵,那就是白鹭。

物种说宠物百科全书

2156阅读

欣赏“鹭”文化的魅力

白鹭是当今十分珍惜的鸟类之一,它们不仅高贵美丽,而且有着非“梧桐”不栖息的品格,只有那些没有被污染的绿色生态圈才有可能成为它们的家园。因此,不少文人墨客争相锁定白鹭最为吟咏的对象,“一行白鹭上青天”就是我们耳熟能详的佳句。

动物的影像声色优质创作者

3.4万阅读

大个子涉禽白鹭,这大概是世界上最擅长捉泥鳅的动物了

泥鳅这种动物滑不留手非常难抓,相信儿时抓过泥鳅的小伙伴应该深有体会。但是这世上有一种鸟偏偏就最擅长抓泥鳅,而且它们的身体构造先天就具有抓泥鳅的优势,几乎可以说是一抓一个准,百发百中。这种鸟类就是中型涉禽——白鹭。

hot

科普大调查 邀你参加!

词条贡献统计

本词条由网友名字可以多长啊创建,zwuli98、不二小姐的信箱、东篱小菊、椿兮如霖等参与编辑。 查看全部

词条有帮助,感谢贡献者

意见反馈权威合作百科协议

内容均由网友贡献,编辑、创建、修改和认证均免费 | 详情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pretty/2911242.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2-07
下一篇 2023-02-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