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藏器于身什么意思?

君子藏器于身什么意思?,第1张

【原文】君子藏器于身,待时⑴而⑵动,何不利之有?动而不括⑶,是以出而有获,语成器⑷而动⑸者也。”

【译文】君子将器物藏在身上,等待有利时机而行动,哪里会有什么不利呢?行动时不受约束,所以箭射出就有收获,这是在说要先制成可用的器物再采取行动。”

注释:⑴“时”时机,时势。《论语·阳货》:“好从事而亟失时,可谓智乎?”

⑵“而”连词。表示顺接,即连接的两部分在意义上是并列、承接或递进关系。可译作:就,并且,有时也可不译。《荀子·劝学》:“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⑶“括”引申为约束。《孔丛子》:“以礼括其君,使人于善也。”

⑷“成器”制成可用的器物。《礼记·学记》:“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⑸“动”行动;采取行动。《孙子•军争》:“故兵以诈立,以利动,以分合为变者也。”

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语出《周易·系辞》;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语出《论语·泰伯》。

1、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语出《周易·系辞》

解释:君子蕴藏着弘大的才器在身上,等待时机的来临。

原文:

《易》曰:公用射隼于高墉之上,获之,无不利。

子曰:隼者,禽也;弓矢者,器也;射之者,人也。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何不利之有?动而不括,是以出而有获,语成器而动者也。

译文:

《易经》解卦上六的爻辞说:“王公出猎,登在高墙上瞄射鹰隼,一箭命中,象征着无往不利。”孔子说:“隼是鹰鸟,弓矢是打猎的利器,能执弓而射中禽兽的是人。

君子蕴藏着弘大的才器在身上,等待时机的来临,而有所动,还有什么不利的呢?君子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同理,有所行动时,决无闭结与障碍,精准无比,出外必有收获。这就是平常已经蕴蓄结成了弘大的才器,然后再有所行动,是以出而有获,无事不成。”

2、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语出《论语·泰伯》

解释:天下有道就出来做官;天下无道就隐居不出。

原文:

子曰:“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

译文:

孔子说:“坚定信念并努力学习,誓死守卫并完善治国与为人的大道。不进入政局不稳的国家,不居住在动乱的国家。天下有道就出来做官;天下无道就隐居不出。国家有道而自己贫贱,是耻辱;国家无道而自己富贵,也是耻辱。”

扩展资料:

1、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语出《周易·系辞》。系辞,一般上是指《易传·系辞》或《周易·系辞》。亦称《系辞传》,分为上、下两部分。相传孔子作了7篇阐发和总结《周易》的论述,即通常说的《易传》。

《系辞》是这7种论述中思想水平最高的作品,《系辞》中引用了不少孔子的论述,应当经过了孔子以后儒家的整理,可以说《系辞》是先秦儒家认识论和方法论的集大成。

2、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语出《论语·泰伯》。《论语·泰伯》:共计21章,其中著名的文句有:“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任重而道远”;“死而后已”;“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不在其位,不谋其政”等等。

本篇的基本内容涉及到孔子及其学生对尧,舜,禹等古代先王的评价。孔子在教学方法和教育思想的进一步发挥;孔子道德思想的具体内容以及曾子在若干问题上的赏析。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系辞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论语·泰伯篇

这句话的意思是:君子有卓越的才能或超群的技艺,不到处炫耀。而是在必要的时刻把才能或技艺施展出来。

出自《易传·系辞传下·第五章》

《周易》一书包括《易经》和《易传》两部分。《易传》是一部战国时期解说和发挥《易经》的论文集,其学说本于孔子,具体成于孔子后学之手。《易传》共7种10篇,它们是《彖传》上下篇、《象传》上下篇、《文言传》、《系辞传》上下篇、《说卦传》、《序卦传》和《杂卦传》。自汉代起,它们又被称为“十翼”。

《易传》以“一阴一阳之谓道”立论,认为宇宙自然界存在相反属性事物,相反事物的推摩作用是事物变化的普遍规律,六十四卦即反映了这种规律。

扩展资料:

由于《周易》经文深奥简古,春秋期的学者阅读起来已感到十分困难,于是,解释经文的文字开始出现,历史上称为《易传》。《易传》由七篇文章构成,其创作时间离经文形成的时间不是很长(约五六百年),它是解释说明经文的最原始,最权威的文字。

这七篇文章是:《彖传》、《象传》、《系辞传》、《文言传》、《说卦传》、《序卦传》、《杂卦传》、其中,《彖传》、《象传》、《系辞传》三篇各分上下,加上另外四篇合成“十翼”。“翼”是“羽翼”的意思,有“辅助”之义。

对《易经》的基本原理,《系辞》进行了创造性的阐述和发挥,他认为“一阴一阳之谓道”,奇偶二数、阴阳二爻、乾坤两卦、八经卦、六十四卦,都由一阴一阳构成,没有阴阳对立,就没有《周易》。它把中国古代早已有之的阴阳观念,发展成为一个系统的世界观,用阴阳、乾坤、刚柔的对立统一来解释宇宙万物和人类社会的一切变化。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易传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pretty/2906804.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2-06
下一篇 2023-02-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