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不器是什么意思?

君子不器是什么意思?,第1张

1.君子不器的含义:

君子不像器具那样,作用仅仅限于某一方面。用于赞美别人多才多艺。

2.君子不器理解:

君子是孔子心日中具有理想人格的人,非凡夫俗子,他应该担负起治国安邦之重任。对内可以妥善处理各种政务,对外能够应对四方,不辱君命。

所以,孔子说:“君子应当博学多识,具有多方面才干,不只局限于某个方面。”因此,他可以通观全局、领导全局,成为合格的领导者,这种思想在现在仍有可取之处。

3.君子不器的出处:

春秋·鲁·孔丘《论语·为政》:“子曰:‘君子不器。”

君子不器,出自《论语·为政》,子曰:"君子不器。"意思是君子不应拘泥于手段而不思考其背后的目的。

《易经·系辞》有一句:"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形而上是无形的道体,形而下是万物各自的相。被万物各自的形象与用途束缚,就不能领悟、回归到无形的道体之中。

君子心怀天下,不像器具那样,作用仅仅限于某一方面。器者,形也。有形即有度,有度必满盈。故君子之思不器,君子之行不器,君子之量不器。

君子是孔子心目中具有理想人格的人,非凡夫俗子,他应该担负起治国安邦之重任。对内可以妥善处理各种政务对外能够应对四方,不辱君命。所以,孔子说,君子应当博学多识,具有多方面才干,不只局限于某个方面。因此,他可以通观全局、领导全局,成为合格的领导者。这种思想在今天仍有可取之处。

君子不器,是说君子不能像器具那样,作用仅仅限于某一方面。

子曰:"君子不器《论语·为政》。"朱子注曰:"器者,各适其用而不能相通。成德之士,体无不具,故用无不周,非特为一才一艺而已。"

君子:为学而成德之人。是通过学问思辩,修身践行而集道德仁义于一身,明达天道地道人性,能文能武,通才达识,不局限于一技一艺。

器:器具、器皿、工具。器具各有专用,用于此者难用于彼,如斧能砍削而不能用于锯,犁能耕而不能用于耘。

若专攻一才一艺而不及其身家性命,不可称为君子。君子居仁由义,在领导岗位能致民安乐和顺,在下位则独行其道(修身齐家),富贵不淫,贫贱不移,威武不屈,是真正的大丈夫。

意思是:孔子说:“君子不像器具那样,(只有某一方面的用途)。

出处:春秋战国时期孔子的《论语·为政》。

原文节选:

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译文:子贡问如何才是一君子,孔子说:“君子做事在说话前,然后才照他做的说。”

孔子说:“君子合群而不与人勾结,小人与人勾结而不合群。“

孔子说:“只读书学习而不思考问题,就会罔然无知而没有收获;只空想而不读书学习,就会疑惑而不能肯定。”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论语》成书于春秋战国之际,是孔子的学生及其再传学生所记录整理。到汉代时,有《鲁论语》(20篇)、《齐论语》(22篇)、《古文论语》(21篇)三种《论语》版本流传。东汉末年,郑玄以《鲁论语》为底本,参考《齐论语》和《古文论语》编校成一个新的本子,并加以注释。

郑玄的注本流传后,《齐论语》和《古文论语》便逐渐亡佚了。以后各代注释《论语》的版本主要有:三国时魏国何晏《论语集解》,南北朝梁代皇侃《论语义疏》,宋代邢晏《论语注疏》、朱熹《论语集注》,清代刘宝楠《论语正义》等。

《论语》涉及哲学、政治、经济,教育、文艺等诸多方面,内容非常丰富,是儒学最主要的经典。在表达上,《论语》语言精炼而形象生动,是语录体散文的典范。在编排上,《论语》没有严格的编纂体例,每一条就是一章,集章为篇,篇、章之间并无紧密联系,只是大致归类,并有重复章节出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论语·为政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pretty/2901940.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2-06
下一篇 2023-02-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