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铜为镜的古诗全文是什么?

以铜为镜的古诗全文是什么?,第1张

以铜为镜的古诗全文是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魏征没,朕亡一镜矣。以铜为镜,出自《旧唐书·魏徵传》,是唐太宗对魏征的评价。唐贞观十七年(公元643年),直言敢谏的魏征病死了。

唐太宗很难过,他流着眼泪说:“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魏征没,朕亡一镜矣!”

“一个人用铜当镜子,可以使衣帽穿戴得端正;用历史当镜子,可以知道国家兴亡的原因;用人当镜子,可以发现自己的对错。魏征一死,我就少了一面好镜子啊。”这堪称对魏征人生价值的最高评价。也有人说和“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意思一样。

自省的作用

吾日三省吾身说的是:每天要多次对自己的行为和思想进行思考和修正,摒弃不好的方面,发扬长处。自省是解决心理问题的良方,修复心理障碍的一副药剂,自省让我及时对错误的行为进行纠正,自省不是让你攀比别人,而是让我更好的学习和认知这个世界的人和事。

那自省怎么才能做好?怎样才能持久?自省包括那些方面?一是认识其重要性。重要性其实不必多言,反而对日常生活中那些依然我行我素的错误行与思,要对其危害性进行总结。

当你能认识到危害的严重性时,会在内心深处建立一种预警系统,一旦有危害的苗头,预警系统即时开启,阻止恶习继续扩大。

不是出自诗,而是出自唐太宗李世民之口,是一段话,评价魏征的,最先在《旧唐书·魏徵传》里记载:

【词 目】 以铜为镜

【发 音】yǐ tong weí jìng

【近义词】 以古为镜 以史为镜 以史为鉴

【出 处】《旧唐书·魏徵传》: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解释】借历史上的成败得失作为鉴戒.同“以古为鉴”.

【应用】“以史为镜”出自唐太宗李世民之口.

唐贞观十七年(公元643年),直言敢谏的魏征病死了.唐太宗很难过,他流着眼泪说:“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魏征没,朕亡一镜矣!”

“一个人用铜当镜子,可以照见衣帽是不是穿戴得端正;用历史当镜子,可以知道国家兴亡的原因;用人当镜子,可以发现自己的对错.魏征一死,我就少了一面好镜子啊.”——这堪称对魏征人生价值的最高评价.现在也有说“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意思一样.

用铜做镜子,可以整理好一个人的穿戴用历史作为镜子,可以知道历史上的兴盛衰亡用别人作自己的镜子,可以知道自己每一天的得失.(唐太宗)

《宋·欧阳修、宋祁·新唐书·卷一一零·列传第二十二 魏徵》 :“以铜为鉴,可正衣寇;以古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朕尝保此三鉴,内防己过.今魏徵逝,一鉴亡矣.”

唐太宗李世民喜听与善取各种献议,深谙“兼听则明,偏信则暗”之理.其直谏大臣魏徵曾上疏数十,直陈其过,劝太宗宜内自省,居安思危,察纳雅言,择善而从.后魏徵逝死,太宗亲临吊唁,痛哭失声,叹曰:“以铜为镜,可使穿戴之时,端庄齐整;以史为镜,可知历朝以来,存亡兴替;‘以人为镜’,可观人之举措,以明本身得失,吾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今魏徵已死,吾亡一镜矣.”

“以人为镜”乃指以人为借鉴.即将其成败得失,引以为鉴,以免重蹈覆辙.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pretty/2897484.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2-05
下一篇 2023-02-0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