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遗传学知识点归纳有哪些?

生物遗传学知识点归纳有哪些?,第1张

一、遗传学知识点普及

1、遗传病是指因遗传物质不正常引起的先天性疾病,通常分为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

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三类。

2、单基因遗传病: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属于单基因遗传病。

3、多基因遗传病:由多对等位基因控制。常表现出家族性聚集现象,且比较容易受环境

影响。

4、染色体异常遗传病:例如遗传病是由染色体异常引起的。

二、基因的分离与组合

(1)相对性状数:基因的分离规律是1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是2对或多对;

(2)等位基因数:基因的分离规律是1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是2对或多对;

(3)等位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基因的分离规律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基因的自由组合

规律位于不同对的同源染色体上;

(4)细胞学基础:基因的分离规律是在减I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基因的自由组合规

律是在减I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5)实质:基因的分离规律是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

是在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表现为自由组合。

三、等位基因间的作用

(1)无效基因。不能产生野生型表型的、完全失去活性的突变型基因。一般的无效基因却能通过回复突变而成为野生型基因。

(2)亚效基因。表型效应在性质上相同于野生型,可是在程度上次于野生型的突变型基

因。

(3)超效基因。表型效应超过野生型等位基因的突变型基因。

(4)新效基因。产生野生型等位基因所没有的新性状的突变型基因。

(5)反效基因。作用和野生型等位基因相对抗的突变型基因。

高中生物遗传学知识点归纳内容是:

1、相对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叫做相对性状。

2、显性性状:在遗传学上,把杂种F1中显现出来的那个亲本性状叫做显性性状。

3、隐性性状:在遗传学上,把杂种F1中未显现出来的那个亲本性状叫做隐性性状。

4、性状分离:在杂种后代中同时显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如高茎和矮茎)的现象,叫做性状分离。

5、显性基因: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叫做显性基因。一般用大写字母表示,豌豆高茎基因用D表示。

6、隐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叫做隐性基因。一般用小写字母表示,豌豆矮茎基因用d表示。

7、等位基因:在一对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上的,控制着相对性状的基因,叫做等位基因。一对同源染色体同一位置上,控制着相对性状的基因,如高茎和矮茎。显性作用:等位基因D和d,由于D和d有显性作用,所以F1(Dd)的豌豆是高茎。

8、等位基因分离:D与d一对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离,最终产生两种雄配子。D∶d=1∶1两种雌配子D∶d=1∶1。)

9、非等位基因:存在于非同源染色体上或同源染色体不同位置上的控制不同性状的不同基因。

10、表现型:是指生物个体所表现出来的性状。

人类发现的知识只会流向需要它的人,从某种方面说,人只是知识的载体,知识是一种既能生产,又能消费的特殊能量。下面我给大家分享一些高中生物遗传学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

高中生物遗传学知识1

一、显、隐性的判断:

①性状分离,分离出的性状为隐性性状

②杂交:两相对性状的个体杂交

③随机交配的群体中,显性性状》隐性性状

④假设推导:假设某表型为显性,按题干的给出的杂交组合逐代推导,看是否符合再设该表型为隐性,推导,看是否符合最后做出判断

二、纯合子杂合子的判断:

①测交:若只有一种表型出现,则为纯合子(体)若出现两种比例相同的表现型,则为杂合体

②自交:若出现性状分离,则为杂合子不出现(或者稳定遗传),则为纯合子

注意:若是动物实验材料,材料适合的时候选择测交若是植物实验材料,适合的 方法 是测交和自交,但是最简单的方法为自交

三、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验证:

①测交:选择杂合(或者双杂合)的个体与隐性个体杂交,若子代出现1:1(或者1:1:1:1),则符合反之,不符合

②自交:杂合(或者双杂合)的个体自交,若子代出现3:1(1:2:1)或者9:3:3:1(其他的变式也可),则符合否则,不符合

③通过鉴定配子的种类也可以如:花粉鉴定再如:通过观察雄峰的表型及比例推测蜂王产生的卵细胞的种类进而验证是否符合分离定律。

高中生物遗传学知识2

一、自交和自由(随机)交配的相关计算:①自交:只要确定一方的基因型,另一方的出现概率为“1”(只要带一个系数即可)

②自由交配:推荐使用分别求出双亲产生的配子的种类及比例,再进行雌雄配子的自由结合得出子代(若双亲都有多种可能的基因型,要讲各自的系数相乘)。

注意:若对自交或者自由交配的后代进行了相应表型的选择之后,注意子代相应比例的改变。

二、遗传现象中的“特殊遗传”:①不完全显性:如Aa表型介于AA和aa之间的现象。判断的依据可以根据分离比1:2:1变化推导得知

②复等位基因:一对相对性状受受两个以上的等位基因控制(但每个个体依然只含其中的两个)的现象,先根据题干给出的信息确定出不同表型的基因型,再答题。

③一对相对性状受两对或者多对等位基因控制的现象

⑤致死现象,如某基因纯合时胚胎致死,可以根据子代的分离比的偏离情况分析得出,注意该种情况下得到的子代比例的变化。抑或是发育到某阶段才会出现的致死现象,计算时注意相应比例的变化

三、遗传图解的规范书写:

书写要求:①亲代的表现型、基因型②配子的基因型种类③子代的基因型、表现型(包括特殊情况的指明)、比例④基因型的规范书写:常染色体上的、X染色体上的(包括同源或者非同源区段)(前常后X),要用题干中提到的字母,不可随意代替⑤相关符号的正确书写。

高中生物遗传学知识3

一、常染色体和X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性状遗传的区分和判断:①据子代相应表型在雌雄中的比例是否完全相同判断

②正反交的结果是否相同,相同则为常染色体上,不同则为X染色体上

③根据规律判断,即伴性遗传存在女患其父、子必患男患其母、女必患等等特点

④设计杂交组合根据子代情况判断:

二、“乘法原理”解决自由组合类的问题:

解题思路:对于多对等位基因或者多对相对性状类的遗传问题,先用分离定律单独分析每一对的情况,之后运用“乘法原理”对两种或者多种同时出现的情况进行整合。

三、染色体数、型异常的配子(或者个体)的产生情况分析:

结合遗传的细胞学基础部分内容,通过减数分裂过程分析着手,运用简图展现过程。

几种常见的来源:

①减数第一次分裂四分体时期的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交叉互换

②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之后,某同源染色体未分离,移向某一极

③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之后,由姐妹染色单体发展形成的两条染色体未分离,移向同一极

(注意:在分析某异常配子形成时,②与③一般不同时考虑)

高中生物遗传学知识点相关 文章 :

★ 高中生物复习遗传规律知识点与44个易错点

★ 高中生物遗传学知识点

★ 高中生物必修2遗传学名词知识点归纳

★ 高二生物遗传知识点总结

★ 高中生物遗传物质知识点

★ 高中生物基因遗传知识点

★ 高中生物基因的表达知识点总结

★ 生物遗传规律高考生物知识点

★ 高三生物知识点孟德尔遗传定律与复习方法

★ 高中生物必修二遗传学名词详解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pretty/2894085.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2-05
下一篇 2023-02-0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